李 斌,李庆杨
(沈阳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辽宁 沈阳 11004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路径与方法
——以沈阳大学为例
李 斌,李庆杨
(沈阳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辽宁 沈阳 110041)
分析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沈阳大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中创造出的一套内容丰富的新模式和新体系,总结了沈阳大学经验的启示。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沈阳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不能忽视其实践教学环节。”[1]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也特别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当前,全国高校都广泛地开始实施实践教学,但因为组织、制度、资金、管理、师资等方面的原因,实践教学尚存在诸多问题和难点。沈阳大学在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上,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探索出大量具有成效的方法与路径,值得实践教学课程改革借鉴与参考。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指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理论联系实际为主要宗旨,以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多维度的动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环节。作为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入,实践教学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和作用。
大学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本身的可塑性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良好的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校思政课的三次大调整,实践教学也经过了三次改革发展历程:“85方案”实施后,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部分,开始进入初步探索阶段;“98方案”发布后,实践教学进入发展深化阶段,成为理论教学之外的一种独立的教学活动系统。由此,实践教学打破单一理论教学独大的现状,实现了与理论教学平等的地位;“05方案”的重大改革,促使实践教学进入成熟完善阶段,许多高校把实践教学作为大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了大踏步的探索和大刀阔斧的改进,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内容的拓展性。
从实践教学的发展进程来看,教学的内容、方式、机制及管理都逐渐趋向规范有序,学生参与人数不断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教学依旧存在着认知不到位、学科设置不规范、保障措施不完善、教师能力不胜任、评价效果不科学等现象。由此导致实践教学时常出现随意性、盲目性与形式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实效和开展。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由于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必要的科学认知,导致组织管理力度不足。一般来说,高校的专业性和研究性较强,领导和教师对专业课程比较重视,而对于一些基础课程则容易产生忽视心理。部分高校对于思政课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全面不正确,认为这类公共课程作为高校学科建设的软件是处于次要地位的,而且思政课思想性强、理论深厚,没有特定的专业方向。学生从中学开始就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到了大学阶段,主要加强理论讲授和政治培养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一些高校更是把实践教学当成了理论教学的一个辅助补充部分。因其实行过程复杂、投入经费庞大、保障措施不足而得不到充分重视,也得不到人、财、物的大力支持。目前,多数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信仰,重教化、轻内化的状态。在众多大学生中也存在着不主动、不积极、不愿意参与实践活动的思想和行为。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致使实践教学缺乏完善科学的规范计划、组织管理与实行方案。没有健全系统的保障机制和有效措施,制约了实践教学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深度探索。
(2)由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空洞、形式单一,与大学生思想行为脱节,导致学生的关注度小,兴趣缺乏。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必须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紧密结合,及时解决他们思想上的困惑与生活中的难题,才能得到学生的接受并参与其中。但现实状况是,实践教学由于得不到重视,从事学科研究的人较少,教学内容单调僵化,针对性较差,加之传统的实践教学主要强调国家责任与社会需求,与现实学生成长成才的个性化需要相离较远,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另外,实践教学方式简单划一、模式固定、载体欠缺,亟待改进。多数高校把实践教学当做到基地和景点的参观旅游。学生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被动地听讲解员的解说,很少真正置身于实践活动中主动参与生产过程,亲身体验。所以,这些学生对实践教学没有情感上的认同和理性上的认知,结果就是充当实践教学中的“观众”,而不是参与者与活动者。
(3)由于思政课实践教学高水平指导教师数量不足,业务能力差异较大,导致实践教学无法顺利开展,也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引导者和执行者,素质好水平高的指导教师能够充分设计实践活动的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教学过程的有序开展,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但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师生比例失调严重,思政课教师数量相对不足;同时,理论教学任务繁重,难以顾及实践教学;加上当前高校职称评定标准过度看重量化的科研成果,而实践教学的成效是隐性的:这就使得青年教师对实践教学缺乏热情和责任感,疏于实践基本技能训练,不能很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遇到突发问题容易手忙脚乱无法应对。因为没有良好的内在动力驱动和外在激励支持,所以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缺乏积极性,不能自觉钻研并深化教学。所以,师资力量的高低成为制约当前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主要因素。
可见,要想切实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使其思想性、信仰性与实践性有机地成为一体,促进思政课从“知识教育”走向“信仰教育”,就必须探索出一条实践教学的崭新道路,调动大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与信服力,不断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和作用。
沈阳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性大学,在20多年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独具地方特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新方案。在组织管理、运行保障、分类教学、考核评定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有机循环的综合体系,建构了较为成熟成型的实践教学平台和体系,实现了实践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和可操控性,极大提高了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在校内外引起极大反响。
1.科学规范实践教学体系
沈阳大学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对组织、管理、运行、保障、考核等每一个环节都精心设计,形成一条集实践教学备课、实施、监督、考试、反馈于一体的教育教学链条,建立激励、约束、反馈、聘任机制,科学规范了实践教学的制度性、有序性和标准性。
沈阳大学党委非常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特别成立了由校党委、各学院党支部和思政课教学部联合组建的实践教学组织体系,设立了实践教学指导中心。目前,学校把思政课四门课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品德修养”)的实践教学统一起来,设置一门独立的公共必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32学时,2学分,在大学一、二年级四个学期开设,自编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程》和指导手册,专门制定了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教学大纲、操作规范等一系列规范性的教学文件。教师要严格按照专业课程管理标准保证教学课时,学校监督学生管理、成绩考核等教学规划。配备专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实行导师制,每学期把教师分派到各学院,根据理论教学内容具体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实行全程管理。在实践教学的动员准备、过程实施、课后辅导、报告写作、日常生活等每一方面,都保证有专职教师的引导和参与。学校每年拨出专款用于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而且根据学生人数的增长而增加。同时,不断加大对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充分整合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基地资源。在沈阳法库县、新民农业博览园、抚顺雷锋纪念馆、沈阳市铸造博物馆等地建立了多个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实践基地亲身参加“三农”活动,考察市场经济,访谈沈阳工业发展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多角度地参与实践活动。学生经过见闻和参与,了解国情、体验民意、增强艰苦创业立志成才的思想意识,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维度上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功效。
2.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方法
沈阳大学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思想动态,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分类教学,用分类教学、问题教学、生活教学等一系列差异性的实践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使实践教学与大学生专业学习、日常生活有机衔接,有效延伸思政课教育的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与理论教学一样具有系统、规范的教学内容。”[2]也就是说,实践教学必须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增加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沈阳大学在这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学校按照大一和大二学生思政课开设课程的不同,依据理论教学内容分别设计实践教学主题。大学一年级以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为核心开展实践活动。大学二年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教育和分析解决社会问题能力为主要内容进行实践活动。根据理工类、经管类、师范类、艺术类等不同专业学生的学科特点分门别类制定实践教学内容。这些内容与其专业课学习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同时也逐步拓宽专业课学习,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在实践过程中,改变传统“游山玩水”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根据理论去思考,及时解决思想疑虑和理论难题,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尝试。建立体悟式、参与式、应用式,践行式、引导式等一系列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在社会考察、走访农家、市场调研、工厂调查、重走“白山黑水”等开放性实践活动中,学生亲身认知自我、了解社会、解读生活,从而深刻领会、升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和现实作用,感悟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进而促使教科书、讲坛上和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三者有机结合,有效达到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沈阳大学逐步建立了实践教学活动向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倾斜渗透制度,将实践教学成绩和表现纳入学生平时综合素质考评体系之中,与学生评优、评奖结合起来,有效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联系统一。“构建科学、全面的实效性评价模式,历来是困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3],沈阳大学建立了多元化、立体式的动态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结果进行评价,重要的是对实践教学过程实行随机评估、量化考核与模糊评判相结合,在动员、实施、结束、反馈等每一个阶段都随时对学生进行表现评估和思想评价,然后在总评阶段按照比例进行换算,按照百分制给学生最终打分,以此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真实评价和全方位掌控。
3.建设师资队伍
沈阳大学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工作,使之与教师职称评定、年度考核、日常科研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进一步探讨践行,努力提高了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引导水平,打造一支实践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极大地保障了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沈阳大学不断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探索力度,不仅对教师申报相关科研项目给予必要的资金、技术、材料等支持,而且在设备调配、活动运作及社会资源整合等方面予以极大的保障,优先考虑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立项的评选、开展、管理。目前,依托实践教学所主持的教学改革项目获得辽宁省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被评为辽宁省实践教学优秀团队,多人获得辽宁省优秀教学名师和辽宁省思政课教学骨干教师等光荣称号,部分教师获得辽宁省社科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基金等一大批科研项目,极大地拓展了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学校对实践教学的科研团队建设、人才引进、师资培训实施重点扶植,积极增加思政课教师进修学习机会,拓展教师视野,提高学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目前,已经按照年龄、学历、水平形成了完善、合理的实践教学梯队。这些教师不但认真负责、细心指导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而且定期探讨实践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几年来,实践教学专职教师围绕实践教学出版专著、撰写教材、发表论文,形成大量较为成熟成型的理论经验,为实践教学从理论设计层面向实践操作层面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沈阳大学的实践教学被评为辽宁省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获得辽宁省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奖,经《中国教育报》《辽宁日报》《沈阳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推介,在辽宁省产生良好反响,并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经验交流大会上获得肯定与好评。
沈阳大学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的有益尝试,为实践教学活动搭建了实际操作中介和平台。虽然因为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及实践教学时空拓展带来新的难题与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与科学使用;但是,沈阳大学的做法对实践教学路径与方法的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启示与借鉴。
1.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制度和长效机制保证运行
方针制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和保障,“长效机制是强化实践教学的根本途径”[4]。沈阳大学实践教学之所以取得一定成果,首要的原因是在组织管理、实施过程、考核监督等方面规定了一系列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机制。所以,实践教学必须制定相应的一体化联动的制度体系,保证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以充分利用外部定性定量的制度标准,确保实践教学长期稳定地发展。
2.需要规范性的教学体系和专业化的教学内容
从沈阳大学的实践教学经验可以看出:必须形成完备的学科体系,以专业性课程设置的维度实现实践教学的整体规划和顶层制度建设,改变教学内容简单叠加的弊端;采取差异性分类教学,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配置合理开发教学资源,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保持内在一致性,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呼应、有机补充。
3.需要业务精湛、水平高超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校最基本的组织元素之一,是教育改革中新思想、新方法、新措施的最终贯彻者和执行者,学生思想品德培育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体现着教师参与的主体和主导作用。”[5]所以,有必要定期把教师派出到学校之外的各种机构进行培训学习,随时更新实践教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和管理素质,组建一支实力强干的实践教学专业性教师队伍。
4.需要建立稳定、坚固、长期的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的依托和平台,建立众多稳固的典型的实践基地才能够避免实践教学出现“打游击”的现象。可见,实践教学必须主动与企事业单位、市场、乡村取得联系,积极开展持久合作,建立不同特色和不同主题的实践基地,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以满足各层次学生需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系统工程”[6]。不能狭隘地将实践教学仅仅局限在思政课的课程建设范围内,要本着战略性、长效性原则,突破专业限制,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融入专业教学、校园文化、就业创业、志愿服务、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民众伦理道德培育等一系列教育培训活动中,营造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注重全面的综合配套措施,构建实践教学全方位的实施体系和普及工程;实事求是地动员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各方力量共同努力,确保实践教学得到充足的人、财、物的供给和支持,顺畅、持续、稳步地开展实行。由此,延伸高校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生活实践的双向互动平台,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成人教育”“成才教育”实现有效融合,让实践教学成为青年学生认知世界、领会理论、感悟生命和价值抉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1]周德新.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分类[J].武陵学刊,2011(6):122.
[2]王秀阁,王玮.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进互补新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8):71.
[3]任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分析[N].光明日报,2010-02-17(3).
[4]任海滨,崔海波,李明坤.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构建[J].绥化学院学报,2010(5):33.
[5]何其鑫.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价值意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4):91.
[6]钱广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07(2)上半月:70.
【责任编辑 李 艳】
Path and Methods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A Case Study in Shenyang University
Li Bin,Li Qingya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41,China)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nalyzed.A substantial new system created in the reform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introduced.The enlightenments of the experience of Shenyang are summariz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practical education;Shenyang University
G 642
A
2095-5464(2015)06-0784-05
2015-08-30
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12BKS014);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培育项目;2014年辽宁省中青年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及社科基金资助项目(L14DSZ077)。
李 斌(1969-),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大学教授;李庆杨(1961-),男,辽宁凌源人,沈阳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