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
北京房山区良乡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至今已有160余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和谐发展,崇尚一流”的办学理念。“协同教育”成为学校办学特色。
图1 良乡小学校园
根据当前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结合专家的建议,从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考虑,良乡小学在学校原有教育教学系统、网络管理的基础上,重新规划、调整运行环境和机制,打造以“协同教育”为建设理念的数字校园。
良乡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以服务学生、服务教师为出发点,通过学习系统的呈现、教学系统的支撑、校园博客的交流、家长群体的参与,将“和谐发展,崇尚一流”的办学理念、“构建数字校园”的办学特色和“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办学目标、形成具有“协同教育”数字化特征的校园文化落到实处,使我们的数字校园能够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扩大学校的影响、带动同类学校信息化发展步伐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过程如下。
(1)将信息技术深入到学校各项业务领域,实现协同管理。
(2)用信息技术全方位提升学校育人的综合实力,实现协同教育。
(3)探索和试点新型教学模式,实现协同教学。
(4)探索建设数字校园的经验,发挥数字校园实验学校的探索与辐射作用,带动本地区同类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实现本地区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协同发展。
数字校园核心需求
良乡小学数字校园具有良好的应用基础。为了实现“协同教育”的理念,我们将重点放在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家校互动四个层面。
学校管理方面的协同。良乡小学从学校领导、干部到教师,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信息化氛围。我们在常规教学管理方面,着重学校领导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学校全体教师在教育工作部署和教育工作理念方面的协同,教师发展方面的协同。在教学管理形式,学校关注各学科组在教学研究、备课、教师成长等专业化发展方面的协同,通过集体备课、主备复备等形式,共享教学资源,提升教师备课能力和教学水平,实现全校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协同。学校主要添置摄像、拍照相关设备,以辅助教师教学、研究,为教师资源共建、共享提供软硬件运行环境。
图2 校长亲自深入课堂
学生成长方面的协同。在学生成长方面,学校关注学生的学习、德育、社会能力等全面的发展。为促进学生无处不在的学习和互动教学,需要无线全覆盖施工和相应的设备投入;需要建立学生博客、班级空间、校园展示等环境,鼓励学生全方位发展并进行展示;需要建立家校交流互动的渠道,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本着“突出办学理念,突出建设重点——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我们从课题研究入手,开辟师生家长的互动社区,分别在教育教学、德育建设、日常工作管理、家长参与等方面积累数字化管理数据,推进协同教育模式的形成。
社会协同。良乡小学为房山区电教示范校,注重对区域其他学校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引领,在电子白板教学、数字校园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学校数字校园还要实现与北京市教委CMIS系统数据互操作,以实现数字校园系统与北京市教育信息化系统间基础数据层面的交换和共享的数据基础。
数字校园优秀成果
良乡小学数字校园突出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功能的开发和应用、管理、维护、多种应用系统协同运行。项目建设将依据“协同教育数字校园”建设的理念,基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协同教育,将学校、家庭、社会及受教育者四个要素进行科学整合,形成教育合力,从多个维度培养学生“协作应变、学习创新、诚信仁爱、负责感恩”的综合型人才。
1. 在课题研究中“协同”软件与硬件的应用
以“协同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开展基于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之间协同运行的不断增值的实践研究。目前我们开展的课题研究有:《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已经在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立项)、《基于智能终端的数字化学习方式研究》(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重点课题)。
图3 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实验
通过开展课题《基于智能终端的数字化学习方式研究》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实验,实验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学校有的教师参加了全国NOC创新大赛、COP现场做课和微课分享,还有教师的数字故事在活动中获奖。房山电视台还深入班级、家庭做了专题报道。电脑报记者也对教师、学生进行采访,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也被吸引到学校调研。课题研究还借助“小手拉大手”的方式,通过学生带动家长。通过“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实验,积累资料,进行“一对一”环境下的基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为基础的探究式、合作式学习的探索,开发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
图4 数字校园应用吸引电视台记者采访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在全校班班电子白板教学的环境下,目前已经在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中普及。电子白板应用的课件、课例已经有数十件获得国家级、市级、区级奖励。所有教师的教学设计和相关资源都定期上传到教学平台,在师生中分享。通过资源平台,教师既可以分类检索自己的资源,也可以查看其他学科教师的资源,通过权限的设置还可以在更大范围共享。
图5 精彩课堂
课题研究过程中,课前、课上、课后生成的电子白板演示的资源可以及时存储到数字校园环境,供后续分析思考。这个过程也是软件与硬件的有机协同。
2. “协同”学校、家庭、社会及受教育者四要素,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依据“协同教育数字校园”建设的理念,基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协同教育,将学校、家庭、社会及受教育者四个要素进行科学整合,形成教育合力,从多个维度培养学生“协作应变、学习创新、诚信仁爱、负责感恩”,真正实现协同教育。
我们开发了学生成长社区,以班级博客形式呈现,每个班级和他们的任课教师共同形成一个社区,班主任就是这个社区的管理员。校园班级博客是学生学习、讨论、分享的平台,也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我们为所有班级和学科组教师配备了数码相机,随时记录孩子的点滴进步。配合无线网络与移动终端的接入,教师们不但在学校搭建的网络平台上传达正能量,还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让孩子们的成长得到传递,快捷高效的教育氛围在多种渠道中协同作用。
我们还开辟了家长社区,通过家教平台呈现。所有家教平台的栏目都是在征求德育部门、班级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基础上设置的。
平台为家长提供家校共育的指导性资料,促进家长教子方法的改进,为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间交流教子经验、育人方法提供空间,让家长有说话的空间和环境,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学校力求在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之中,为家庭与学校搭建一座积极有效的沟通桥梁,以互动社区的形式协助学校与社区家庭形成教育合力,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3. 在数字校园展示平台中协同教育教学成果
建立了个性化按需访问的用户界面。学校与公司合作开发了类似于QQ的客户端软件师训通和学讯通,分别供教师和学生使用。两款软件集成了数字校园平台的各大模块功能,满足校园信息的传递和教育教学需要。
建立校级、班级社团管理和网络展示、互动平台。通过网络开展主题活动、社团实践、少先队活动、班级活动等,为社团活动记录痕迹,积累素材,促进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和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
学校的各个行政部门都配发了数码相机、打印机,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学校的重大决策、通知、公告,及时发布教育教学动态,分享教育教学资源,提供最新政策解读。我们有校园大事的文字展示空间、视频展示空间、图片展示空间,学校党政工团、前勤后勤齐心协力,打造全方位的校园网络环境。
4. 以录播系统为依托,协同校内与校外优质资源
配合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房山区教师研修平台的建设,完善了多媒体教室及相关录播设备,在多学科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同步课堂,并进行一系列的网上备课、评课和教育教学、教科研活动,尝试跨校交流与研讨。
应用录播系统,我们成功举办了房山区网管教师在线观摩研讨活动,成功召开了全校家长现场会,成功录制了优秀教师课堂实例,成功转播了现场观摩课等。
图6 互动讨论
数字校园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后续思考
1. 业务层面
(1)推进数字化课程常态化教学实践
受资金和设备限制,学校数字化课堂仅在一个年级两个实验班开展。从学科教学方面,受设备数量限制,仅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实践,不能形成有效的实验数据,不能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后续工作中,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将结合市教委优质资源班班通的建设要求,计划在两个年级(三、四年级)全面实施数字化常态化课程教学,同时对全校一线教师进行数字化课程教学的培训,通过两个年级、全学科的数字化课程教学实践,鼓励并促进教师间关于数字化教学的交流和探索,提升全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改革。
(2)数字资源与互动教学须同步发展
为配合数字化互动课堂,配合新教材的下发,学校亟需与新教材相配套的电子教材和教学资源。电子教材是互动教学和自主学习的重要电子媒体,能够实现与传统纸教材不一样的时间、空间的学习效果。
(3)与优质资源班班通项目配套工作
与数字化互动课堂紧密相关的是与优质资源班班通项目的配合工作,一是平台尚未部署上线,二是相应资源还未到位,三是施工工作尚未完成。在以上工作完成后,我校亟需在环境具备的条件下,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购置两个年级(12个标准教学班)的互动教学终端设备。
(4)需要良好的网络教学平台
配合学案化教学、互动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等教学改革要求,需要对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升级改造。一方面,支持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备课、教研和优质资源生成;另一方面,支持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通过对教学平台和学习平台的升级改造、整合融通,将教师工作、学生学习、家校互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学生、教师、家长互动的良好局面,充分体现学校“协同教育”的办学理念。
2. 管理层面
(1)理念指导作用是基础
在先进理念指导下,我们主动开发多种管理渠道,从经验型管理向研究型管理逐渐转变。
(2)日常管理机制是保障
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执行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多部门分工合作,全员参与,人人都是建设的主人,可以分散部门压力。
(3)激励创新机制是催化剂
定期开展相关应用评比,对获奖者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学生获奖给辅导教师和班主任分别加分,成绩公布到学校网站,可以激发教师、学生参与的热情。
让领导、教师走出去学习,在全国重大活动中得到锻炼。数字校园成就学校的社会地位,也成就一批年轻智慧的教师。
(4)应用推广机制是关键
以课题研究和电教会员校为依托,与教科研部门和教师研修部门联合,为教师创造机会,让教师们在活动中提高。
在项目实施的成熟时期,召开观摩研讨会,请专家为我们出谋划策。发挥实验校的辐射引领作用,让我们的资源实现区域共享。
(5)再思考是前进的不竭源泉
实验过程中要结合实际,主动学习专家报告,和教科院、进修学校等研修部门联合,开启新思路、创新思维和视角,保持创新欲望。在融合、创新、协调、发展的新时代,探索具有未来教育特质、智慧型的信息化网络环境,培养出智慧的人,也会营造智慧的环境。
专家点评:
1.特色与优点
学校在“协同教育”理念指导下,数字校园建设以信息化手段,促进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公众关于教书育人的协同工作。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亲身参与下,在学校数字校园应用机制的保障下,数字校园在学校管理、教师发展等方面,体现了教师良好的信息素养与和谐的信息化应用氛围,推进了信息化的常态应用。
学校在信息化方面的规划能力和管理能力为区域其他数字校园实验校、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建议
在课堂教学方面应有所突破。目前学校信息化成果对课堂教学支撑有待提升,主要体现在年级覆盖不足,班级覆盖不足,从而不能在教师间形成有效的教学研究氛围。建议通过扩展数字化课堂的应用幅射宽度,在互动课堂教学和研究方面有所深入,从而提升实验效果,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
在教学平台进行深化研发和丰富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在学校已形成坚实的信息化基础环境和应用支撑环境上,应以教学、育人为突破口,重点加强对教学平台、电子资源的建设,为课堂教学实践奠定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