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生活空间,促进主动发展

2015-03-31 02:50朱朝华
创新时代 2015年3期
关键词:小王日记班级

朱朝华

新课程倡导“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在观念上有所创新,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作为新型班级建设的核心内涵,其次要关注学生的班级生活状态,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拓展班级生活空间的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多样岗位,拓展角色参与空间

传统意义的班干部是管理型的,有一定的权力,涉及的人数较少。这导致学生们服务、责任意识差,高高在上的“官本位”观念却很浓。为了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让学生有所作为,我把班干部这一“职位”变成了“岗位”,通过自主设计、认领竞岗的方式使全班42名同学都成了班干部。

岗位的设置具体到了班级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路队领操、午餐管理到排课桌、发杂志,每一个学生都有职责在身,有的甚至一人多职。“空气清洁员”吴同学兼保管钥匙,同时也是班级“门长”,他每天第一个到校,职责就是打开所有门窗让教室通风;“节电小卫士”则负责课间及放学后及时关灯、关饮水机和电子白板,确保教学设备的安全。这些岗位看似不起眼却不可或缺。

学生们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地面小卫士”陈同学学习成绩马马虎虎,做起事来总是没有自信。可如今却在同学中声誉很高。“他呀,打扫卫生从不怕脏。”“有同学身体不好,呕吐,他总是第一个去清理。”尽职尽责的陈同学经常被评为“岗位小明星”,待遇就是获得全班同学的掌声,大家还会对他翘起大拇指,说一句表示感谢的话,这让他重获自信。

每天轮换的“值日班长”一职也让孩子们感触颇深。陶昀晖在日记里写道:“原来值日班长就是同学们的榜样,要以身作则,懂得牺牲自己。”……同学们在岗位中学习成长,收获更多的自信和快乐,远大于老师或父母的说教式教育。

二、有效奖励,拓展班级生活空间

不少老师喜欢用奖励手段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可否认,外在奖励的刺激会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学生保持高涨的热情,对于低年级学生有时也是需要的。但是长此以往,我发现学生渐渐地对一些老套的奖励措施失去了兴趣,表现得无所谓。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过度理由效应”现象。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的表现成为自己内心渴望的需求呢?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变被动奖励为主动争奖。每周日学生思考下一周的争章目标,可以一个或若干个,然后写在联系本上,周一午会课上在小组内宣读。小组成员一周内就成了奖章考察员,负责检查自己小组内同学的实施情况。等到周五午会课上再进行一周的总结,由小组成员决定是否能得到奖章。这样的改变,调动了学生主动向上的积极性,同时也为能力较差的学生降低了争章台阶,达到“跳一跳,摘到果”的教育目的。

2.变传统的兑奖为班级生活的构建。对于争得的奖章,我通过“奖品拍卖”和“心愿抽奖”的方式来兑现。奖品拍卖会上的奖品多是由大家捐献提供的,或是旅游纪念品,或是发表的书籍,大家边分享奖品的故事,边参与一次次喊价的拍卖过程,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心愿抽奖的奖项则由学生自主生成。抽奖之前,我会和他们交流一下,这个月想得到怎样的奖励方式,然后把这些愿望写在纸条上,放到抽奖箱里,让学生来抽奖兑现。他们的愿望还挺丰富的,如自选同桌、带一周餐后水果、与老师共进午餐、免做作业、让家长表扬一次……其实,学生并不在乎物质奖励有多豪华贵重,他们享受的是参与班级活动的过程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变告状电话为表扬短信。一般我们的校信通多半用于收发作业,家长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有的甚至收到短信看都不看了。而一接到老师的电话,家长们更是谈虎色变,认为告状来了!所以我改变了方式,每周给家长发表扬孩子的短信,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付出的努力,请家长一起表扬鼓励。这样的表扬短信,家长爱看,也很期待,于是就会特别关注孩子在校的表现。每周一,我还会利用时间进行反馈,问一问:“家长收到表扬短信的孩子举手!”这部分孩子就会把手举得高高的,特别自豪。有的孩子还会在联系本中总结:这周我又收到表扬短信了,我很高兴!

创新奖励方式,让奖励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沐泽,更能享受集体生活带来的快乐。

三、接力日记,拓展师生互动空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工作中,我们如果多从学生、家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许多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接力日记是我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又一途径。以小组为单位的接力日记,每天走进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都抒写自己不同的心声:《我为送礼烦着呢》《请相信我》《我们这个班哟》……学生们敞开心扉,和同学分享喜悦,也把自己袒露出来,期待同情和理解。

笔者又改进了评价模式,邀请家长们参与评价。一篇篇日记,成为了老师、学生和家长交流的载体。每天批改接力日记的时间是我最享受的时刻,笔者认真品读,去感悟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并把发自心底的关爱写在老师点评栏中:

“今天放学外公来接我。我一出校门就飞快地向约定的地点跑去,谁知石头上坐了几个人,外公连影子都不见。我非常生气,只好一个人坐公交车回家了。……回家一问,原来是外公迟到了!”

“外公17点20分的时候到教室里来找过你,没接到你,他很着急。你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要学会换位思考,也要学会处理这样的突发状况。老师希望你能学会感恩!”

“老师,我要对您说声对不起。今天上课我没有认真听讲,浪费了您的劳动成果。”

“没关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用行动改正吧!”

……

日记中的一段段对话,流淌的是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在每天的日记中,我潜移默化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接力日记,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四、正面引导,拓展自我教育空间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时常要处理学生的犯错事件。可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既可能是不可缺少的引领者,也可能是阻挠学生成长的破坏性力量。帮助学生或代替学生作出道德判断,是不是就是我们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所有内容和终极目标呢?

记得一天午饭后,教室里闹哄哄的,乱成一团。仔细询问,才知道学生小艺捐给教室图书角的一本课外书不见了,而学生纷纷反映书就在小王手里,而且扉页上原来写有小艺姓名的地方已经被撕掉了。有一名同学还亲眼看见小王从图书角里拿了这本书。

放学后,我就留下小王,在和他谈心之后,他承认书是小艺的,是自己在图书角拿的,但是他绝对不承认自己是偷书。他是这样叙述的:“我本是想拿了书看一下,看见扉页上的插图很好,想照着画一幅画,就把图画撕下来了。这时同学们就议论说小艺少了书,说我是偷书贼。当时我就傻了,如果我承认了就说明了我是贼,我就只能说谎了!”反复思量后,我做出了这样的处理:

首先,我选择相信他的叙述,相信他措辞中的倾向性,尽管在他的叙述中有那么多的巧合、那么多的“不小心”。他是在不小心拿了别人的书后又不小心撕了别人的姓名,最后在大家的影响和环境的压迫下还是没有承认自己拿了书。

其次,我让他自己选择怎样来处理这件事。一种选择是他只和我(老师)进行沟通,而在全班面前不再提起这件事,让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了了之。这样可以顾全他所谓的面子,但是在同学们的心里却会给他留下难以擦去的污点。另一种选择是在全班面前对这件事进行一次大讨论,讨论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这样可能当时会有点丢面子,但是我们要相信同学们都是通情达理的,都会正确地对待这件事,也都会理解、原谅他的。

小王选择了第二种方式,我让他在下午的班会课上主持一场全班大讨论。在讨论中,小王坦率地说了事情的经过,还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心理斗争的过程,并让大家帮忙出出主意: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怎么做?学生们不仅想出了很多以后遇到这类问题的处理方法,还赞赏了小王勇于认错的行为,也意识到自己对同学咄咄相逼的做法是多么不合适,宽容和信任无论对于他人还是自己都是非常重要的。

实践证明,通过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让每一位学生个体都充分敞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平等的身份民主地参与班级事务,共同创造一个精神家园,并由此提升个体精神生命意义,提升精神生活质量,让学生在集体中活出了生命的精彩!

猜你喜欢
小王日记班级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减肥
麻辣烫
借钱
不称心的新班级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