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融合大勢所趨,兩地居民等了多年,終迎來新通關措施,蓮花口岸實行廿四小時通關,關閘口岸前後延長通關各一小時,青洲跨工區口岸則在凌晨至早上七時臨時開放給澳門居民、學生、內地勞務人員使用。跨工區將有新通關措施的消息最早“被傳出”,社會反應一般都贊成,卻挑起青洲居民的神經。因為新通關措施雖有機會為該區注入新活力,帶起社區經濟,但居民也怕人潮突如其來,治安、交通等配套設施跟不上,令本已發展落後的青洲負荷不了,隨時好心做壞事。
特區政府從善如流,向中央反映居民憂慮,最終將最強陣容的旅客大軍,剔除出跨工區新通關措施門外,還定位該口岸為臨時性、“過渡期”,一旦毗連的粵澳新通道落成啟用,跨工區口岸將完成歷史任務。此舉正如貴刊1月號譚志強博士文章《窮則變,變則通》所言,“跨工區有限制時段通關模式,考慮到青洲居民的意見,避免為區內交通、居民生活等帶來太大衝擊”。這讓青洲居民放心了一半,但尚有一半未有著落。因居民呼籲已久的粵澳新通道規劃詳情和時間表,政府遲遲未推出,只公佈將加強警察巡邏、增加一條夜間巴士線往返筷子基北灣,除此之外,還看不到還有什麼計劃為青洲“打補針”來度過不知要持續多久的“過渡期”。崔世安在談及疏導本澳口岸通關壓力、實現拱北口岸延長通關、橫琴口岸廿四小時通關時,也隻字未提“粵澳新通道”,這幾欲叫人懷疑“粵澳新通道”現時動工了沒?特區政府對此應該給出交待。
新通關措施落實到現在,跨工區口岸人流每日約千人過關。客觀而言,跨工區臨時措施有其優勢,一來地理位置較接近兩地的市中心,二來口岸兩邊的交通配套等比蓮花口岸全面一些,一般“個人客”都寧願取近舍遠,棄蓮花而取道跨工區,前者應是有車團客的首選,中、長期而言,跨工區人流不宜低估。因此,在粵澳新通道落成之前,當局實應為青洲區計劃一個較為全面、中期的臨時整治方案並儘快推出,向該區發出安民告示,以減少“過渡期”不必要的震盪或矛盾。(澳門/吳榮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