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油价周期下石油企业的应对之策

2015-03-31 22:59林益楷
能源 2015年2期
关键词:油价页岩油气

林益楷

无论是“V”型反弹还是“U”型复苏,石油公司的前景并非那么不堪。唯一要在意的,还是能否建立起“跨石油周期”的竞争能力。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下滑。相较2014年6月WTI油价107.26美元/桶和布伦特油价115.06美元/桶的高位,油价目前下跌已超过50%。油价暴跌导致石油市场一片风声鹤唳,催生了业界同仁关于油价“阴谋论”的热烈探讨,也让很多投资机构对油价的预测颇为“被动”。国际油价究竟何时能够探底,低油价“漫漫熊途”将持续多久?石油公司又该如何应对?

国际油价能否重现“V”型走势?

近期,很多投行都认为自己对油价的预测还不够“熊”。包括德意志、巴克莱、花旗在内的众多投行纷纷下调2015年油价预期,下调幅度都在20美元/桶左右。EIA(美国能源信息署)更为悲观,其在近日发布的短期能源展望报告中预测,2015年的布伦特平均油价约为58美元/桶,2016年约为75美元/桶,而WTI油价还要比布伦特油价低3-4美元。

准确预测油价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连EIA这样的知名机构都曾经自我解嘲说,油价能预测到60%已经非常好了。笔者认为,比起预测具体的油价,预测未来油价的趋势和价格区间的成功概率可能会高一些。而预测本轮油价走势,也可尝试着从此前数次油价涨跌中探源寻迹。

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国际石油市场一共经历了三次油价暴跌。第一次发生在1998年,WTI油价从1997年的20美元/桶左右,下降到1998年的低点14美元/桶左右,跌幅将近30%,1999年回升至20美元/桶并逐步走高。第二次发生在2008年,此次跌幅更加剧烈,当年7月-12月布伦特油价从145美元/桶跌至36美元/桶,跌幅高达74%,此后在2009年重回上升通道。而本次油价下跌幅度同样巨大,布伦特油价从去年高点115美元/桶跌至本月中旬的45美元/桶左右,跌幅接近60%。

应该说,这三次油价下跌有一些共同的因素:第一,都受到全球经济和石油供需基本面的影响。前两次导火索是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两次危机影响了世界经济增长和石油需求增长。而这轮油价熊市的大背景也是全球经济复苏态势疲软,石油供应整体宽松。第二,美元指数走强带动油价下跌。三次油价下跌都遭逢美元的升值周期,上世纪末有一个美元上升的周期,2008年7月-12月美元指数从71升至88,2014年6月-10月美元指数从79升至86。第三,市场悲观情绪蔓延。石油纸货市场往往充斥着非理性的“动物精神”,2008年和2014年都曾出现过投机者大幅抛仓的情况,看空情绪会深度蔓延并恶化油价走势。

应该说,过去两次油价下行的周期并不长,都在短短一年内迅速反弹,呈现出“V型曲线”的走势。本轮油价走势会和前两次一样很快出现“V”型反弹么?笔者认为可能未必那么乐观,原因在于与前两次油价快速反弹相比,此次影响油价变动的驱动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是石油供需基本面较为宽松。1998年和2008年的经济危机重创实体经济,导致投资者信心崩溃,但是石油供需变化不大,随着经济复苏以及石油需求的恢复,石油供需基本面再次趋紧,促进了油价的抬升。但是本轮经济放缓和能源消费调整,可能导致需求增长的趋势长期放缓,而且随着美国非常规油气革命导致供应大幅增长,很多国家库存居高不下,石油供需基本面呈宽松态势,油价下跌后将很难迅速恢复。

二是欧佩克能否出手干预油价。1998-1999年亚洲经济危机、2008-2009年世界经济大衰退,欧佩克都曾采取限产保价措施。而此次欧佩克一再表态不会采取限产保价措施,这其中有欧佩克与美国页岩油争夺市场份额的原因,也与欧佩克影响力日趋下降、内部各产油国身陷“囚徒困境”、“带头大哥”沙特拒绝扮演“摆动生产者”角色(swing producer)等因素相关,欧佩克是否有动机、有能力重拾“限产”大棒实未可知。

三是美元开始进入升值周期。美元指数与油价走势有着很强的反向关系。当下,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美元指数走强趋势明显,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可能将进一步强化这种趋势,这无疑将抑制油价上涨。

四是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随着乌克兰局势升级,美欧加大对俄制裁力度,通过打压油价来打击俄罗斯经济,这使得美国控制油价的意愿增强。此外,美国政府对金融机构投机行为的监管逐步加强,近期美国加快LNG出口、放松对原油出口的限制,都将进一步影响市场的看空预期。

五是美国页岩油气产量的不确定性。美国页岩油气产量变化是让本轮油价预测更加扑朔迷离的关键因素。美国非常规油气生产模式与常规油气不同,页岩油气产量与资金投入的联系更加密切,只要大量资金投入,页岩油气产量将会迅速反弹,这决定了资本力量将成为美国页岩油气产量调整的主导因素。而根据EIA预计,在油价60美元/桶时,贝肯、鹰滩、尼奥泊拉拉、Permian等美国石油增长主力供应盆地的钻探活动依然十分活跃(有些盆地的勘探开发成本大约40美元/桶左右)。要想让页岩油气领域的外部投资“靠边站”,国际油价很可能需要在40美元/桶左右的低位运行更长时间。然而,我们不要低估了美国页岩油气生产商的适应能力。低油价可能会逼走一部分资本,但低油价更会逼迫美国页岩气厂商大力创新管理、技术和作业模式,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提高盈利空间。将来只要油价稍微反弹,外部资金很快可以卷土重来,届时怀着更低成本优势的页岩油气产业或许会有更大规模的产量爆发。

综上所述,本次国际石油市场行情与1998年和2008年在内外部影响因素上差异很大,这使得预测国际油价走势的难度加大,油价回升的步伐可能会更加缓慢。考虑到很多石油公司压缩投资会导致几年后供应紧张,笔者更倾向于认为本轮油价将呈现“U型”缓慢复苏的走势。包括一些研究机构也认为,未来两到三年油价将重回“两位数”时代。

低油价周期中的危与机endprint

对很多石油行业从业者来说,石油行业是“靠天吃饭”的行业,这个“天”指的就是油价。过低的油价对石油公司确实意味着重大挑战。例如,目前40-50美元/桶的油价,将对很多石油公司的生产经营及现金流造成重大影响,如果当前油价维持时间较长或继续走低,将可能会造成更多“体虚气弱”的中小石油公司倒闭。

然而,正如中国古语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危机向来都是危中有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发生时,有些经济学家秉持“清算主义理论”,认为“大萧条”虽然不幸,但却是必要的。这种理论认为美国经济在20年代过度繁荣,导致经济扩张过快、信贷过度膨胀、股价过高等现象,因此经济需要经历一段通货紧缩期,以使得过去过度发展的部分被挤出去。尽管对“清算主义理论”也有反对声音,但从这一视角来理解过去十年的石油行业,可以发现当前低油价未必全是坏事。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油价高位运行塑造了石油行业“十年景气周期”。然而,这种“非理性繁荣”背后也隐藏了很多问题。例如,高油价带来的巨额财富,使得石油公司花钱“大手大脚”,资本开支预算控制更加宽松;高油价增加了边际小油田的经济性,也鼓励石油公司雄心勃勃地向深水、深层以及油砂等低品味油气资源进军,造成桶油成本上涨过快;过热的勘探开发活动带动了钻井、工程、人工等各种服务成本大幅攀升。

此前数年间,很多石油公司高管们为桶油成本持续攀升头疼不已,但在整个行业“趋热”的大背景下,也很难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良方。当前的油价下行,会逼迫很多石油公司反思过去“狂飙突进”的发展模式,对石油行业而言或将是一次剔除泡沫、自我革新的难得机遇。

经过十年的高油价和高收益,很多石油公司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具备熬过低油价“寒冬”的脂肪,就像埃克森美孚霸气的表态:“油价跌到40美元/桶也能接受”。而且,从长期来看,只要新能源没有出现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化石能源依然具有光明前景。埃克森美孚在去年发布的《2040年能源展望》认为:到2040年,全球人口数量将从现在的70亿增长到接近90亿,经济产出将翻番,能源需求将比2010年增加约30%。非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需求将增长70%,全球天然气需求将上升约60%,化石能源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全球第一大能源。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油价很可能会重新进入上行通道。如果能够利用此次低油价周期进行一次“刮骨疗伤”的自我革命,石油公司未来的发展会更好。

石油公司如何熬过低油价寒冬?

当然,关注长远与关注当下同样重要。正如凯恩斯所说:“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面对严峻的油价寒冬,石油公司更需要坚定信心,专心致志做好油气核心主业,更加注重稳健运营,推进科技、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更加突出质量效益优先,真正建立起“跨石油周期”的竞争能力。

一是秉承审慎稳健经营是王道。在当前环境下,石油公司必须更加审慎稳健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任何资本开支应该本着量入为出、适度从紧的原则,保障公司要有必要的现金流。必须要对过去高油价环境下决策的一些投资项目进行重新审视,本着“效益第一”的原则,该减的减,该缓的缓。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摒弃“惟产量论”,一些不能贡献效益的产量可以暂时搁置。投资项目应该更加注重投资回报率,将绝大部分资金集中在风险低、潜力大、效益高的区块上。例如,康菲、马来西亚石油公司、斯伦贝谢等很多公司纷纷削减资本开支;加拿大Encana公司提出,2015年公司将把80%以上的资金投入到4个最核心的油气盆地上。

二是有效管控成本是重中之重的课题。从当前形势看,成本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很多石油公司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各公司应该切实加强集约化和精细化管理,鼓励全员参与降本增效。要保持精干高效的队伍,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最大限度提高组织效率。应进一步强化市场导向作用,更加关注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和区域协同增效,发挥整体综合竞争优势。要强化“抱团取暖”共度危机的意识,石油公司和油田服务公司应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共同为降低桶油成本出力。

三是密切关注行业可能出现的并购机会。从目前看,低油价已经导致很多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石油公司资金流紧张,市值大幅下滑,像WBH这样的公司已经破产。包括此前几年表现抢眼的Tullow公司,较之2014年年中,该公司市值已经下滑近50%。预计随着低油价持续时间的延长,很可能会出现一波中小石油公司的倒闭潮。哈里伯顿已经收购贝克休斯,西班牙Repsol公司收购了Talisman energy。中国石油企业应擦亮眼睛,把握好石油市场“淘金”的机会。

四是更加科学合理规划公司的发展战略。世界上很多大型石油公司都实行上下游一体化模式,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确实能够规避油价波动风险。但一体化抗风险效果的好坏,与产业链条上油气生产、炼油加工和终端零售之间是否有合理配比,上游行业内部石油和天然气、常规和非常规油气配比等多种因素相关。此次油价大跌可能会强化石油公司实施一体化战略的动机,但笔者认为专业化的发展战略永远不会过时。石油公司更需要做的是回归核心业务,打造核心竞争力。既要避免业务过于单一的经营风险,也要杜绝盲目多元化、一体化链条过长带来的负面效应。

五是合理运用金融手段对冲油价波动风险。从过去几年看,外国很多石油公司,尤其是独立勘探开发公司都非常注重风险管理,积极通过套期保值等金融手段规避油价波动风险,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更是成功的典范。中国石油公司应改变套期保值就是投机的刻板印象,适时开展一些套保业务,帮助公司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其成本预算,实现从过去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到“成本经营”观念的转变。endprint

猜你喜欢
油价页岩油气
油价下半年还得涨
下半年油价还涨吗
平凉,油气双破2万吨
油价涨了谁高兴
“峰中”提前 油气转舵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2019年上半年豆油价低
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初步估计为31万亿m3
页岩气是什么?
页岩气是怎么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