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
摘 要:我国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最大粮仓”,是我国农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地区。因此,国家很重视东北地区的粮食产量问题。完善玉米覆膜高产种植措施对提高作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的玉米的产量尤为重要。本研究从玉米覆膜高产种植措施在实施中的弊病分析,提出提升玉米覆膜高产种植的措施,以期为农业人员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玉米覆膜;因地制宜;种植措施
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作物高产种植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其技术水平已经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由于玉米覆膜高产种植技术的高低关乎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因而改进玉米覆膜高产种植技术是确保玉米产量的重要技术。由于玉米品种各异,种植人员需要了解不同的玉米覆膜高产种植技术,学会因地制宜的种植玉米。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东北地区玉米的产量,还能使我国种植人员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加快我国的玉米产业的发展水平。
1 玉米覆膜高产种植的概述
黑玉米覆膜高产种植技术是春播种植技术的一种,是近年引进的玉米新品种技术。为了提高地温,促进玉米正常的生长,需要连续进行二年的玉米覆膜试种,比如对早春种植的玉米需要覆盖地膜,以利于东北地区的玉米获得更高的产量[1]。黑玉米春播覆膜高产栽培技术是我国近年来引进的一种新玉米种植技术。由于东北地区玉米的中期管理是保障中、后期玉米种植技术管理的关键,也是提高产量、争取黑玉米穗大粒多的重要阶段。玉米高产种植有利于充分利用种植活动的积温,大幅度地提高东北地区寒地的玉米产量,提高抗旱抗涝技术和玉米栽培技术。
2 玉米覆膜高产种植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玉米的土壤条件差
由于玉米的早春种植需要覆盖地膜,且适合各类土壤的种植,以利于提高土地温度,促进玉米的正常生长。在施用基肥上应改补给玉米磷、钾、氮等。加上每种土壤的成分不同,农民在种植玉米过程中极易忽视土地的选择,过度不合理的施肥会造成土地板结和土壤肥力的下降。随着全球变暖和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2 玉米的施肥技术落后
由于玉米的生育期较短且株形矮小,玉米的个体发育很快,适合于一次性施足基肥,要求施加全元素复合肥、硫酸钾、磷酸二铵等,施肥不足会导致玉米长势极差,导致玉米的生长速度缓慢,生长趋势不均匀。玉米株杆易折断,玉米表面容易出现斑点,玉米虫放肆生长,极其不利于玉米的生长,玉米的施肥技术落后也会导致施肥不均匀,玉米获得的养分不均匀足以导致玉米产量下降。
2.3 田间管理技术不完善
由于玉米的生长过程主要经历苗期阶段、穗期阶段和花粒期阶段这三个主要阶段。苗期阶段是玉米的营养生长阶段,穗期阶段是玉米营养器官的发育旺盛期,花粒期阶段,是玉米开花、散粉/受精、形成籽粒的关键的生殖生长期,因而如果田间管理技术不善会导致玉米幼苗生长缓慢,虫害泛滥。[1]农民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提高田间管理技术,为玉米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3 完善玉米覆膜高产种植技术的策略
3.1 改进玉米生长的土壤条件
为了使玉米适合各类土壤种植,早春种植需要农民适时翻耕土地。为了提高地温,覆盖土地的地膜,选择行距大小选择合适的地膜,种植地块应注意挖好排水沟,促进其正常生长。为了丰富土壤肥力,在施用基肥上应补磷、增钾、稳氮等元素,要做到深耕、碎耕,做好土壤的防晒处理工作,将深度控制在二十厘米的范围内。此外,提高土壤肥力还应当进行轮流耕作制度,使土壤肥力能够得以保持,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提高其玉米产量。
3.2 改进玉米的施肥技术
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有利于防止玉米虫害,选用优质抗病毒能力强的药剂进行防治。耕作农民应提前做好防御工作,改进玉米的施肥技术,加强对玉米农作物的栽培管理,根据玉米苗的不同生长阶段采用不同的量的施肥,培育抗病能力高的玉米种子,保证玉米主杆不易折损,减少玉米表面的斑点,保证玉米施肥量、养分均匀,保持周边环境干燥,温度适中的地段种植,以此来提高玉米的产量。
3.3 完善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种植应该做好田间管理技术,选择抗病品种的玉米,科学合理的施肥和合理灌溉以保证充足的养分,采用轮作、深耕等措施来有效地减少玉米疾病。根据玉米的不同生长期做好各阶段的养分保持工作和病虫害防治工作,还应该加强玉米的田间管理工作,保证玉米的透光通风条件良好,对玉米进行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细心整地,对玉米田进行细心整地,科学管理,适时保证玉米的密植度。
4 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玉米覆膜高产种植技术的探究,笔者认为农业专家应该不断完善玉米覆膜的高产种植技术,改进玉米生长的土壤条件和玉米的施肥技术,提高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民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栽培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科学合理的施用化肥,以此来提高玉米覆膜高产的种植技术。因此,农民应当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地种植玉米,确保玉米产量,提高玉米覆膜的高产种植技术。
参考文献:
[1] 李强,刘永超,宋洪斌.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 吉林农业,2011,(10):26-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