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爽
(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大连 116036)
辽宁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解决措施研究
张 爽
(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大连 116036)
当前职业倦怠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文章依据对辽宁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研结果,从社会、高职院校和教师个人三个层面上提出了对职业倦怠的解决措施,以期帮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的困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以及最终推动辽宁省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解决措施
当前,职业倦怠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同时也成为阻碍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而是社会、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个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若想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就应当把高职院校教师置于一个多因素交错的背景中,从社会、高职院校和教师个人等多方面积极探讨可行的解决措施。[1]
1.2 营造社会氛围,构建社会支持体系
1.1 加强社会宣传,公正对待高职教育
从社会角度来看说,主要是为高职教育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改变全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但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并不高。这就需要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给予高职教育合理的定位,加强对高职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体制改革,在进修培训、项目申报、职称评定和晋级晋升等方面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能够感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让他们有一种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2]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拥有强社会支持系统的人身心都比较健康,不易产生倦怠。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会通过影响角色压力和工作负荷间接地降低倦怠水平。[3]首先,整个社会都应该对高职院校教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构建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逐步形成一种对高职教师的公共信任和支持的宽容的社会舆论环境。其次,政府要出面统筹协调校企合作,尽快制定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积极性,给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供有效的保障机制,给教师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供更多的机会。最后,若要从根本上促使教师爱岗敬业,不仅需要国家的舆论引导,而且要建立一系列保障制度,提高教师待遇,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困难,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形成健康良好的心态。
2.1 加强高职院校自身建设,提升学校竞争力
若要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首要问题在高职院校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上,注重院校自身的建设,创建品牌院校品牌专业,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提升,会带来充足的高质量的生源,进而增强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和信心,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与团队的凝聚力。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改革教育思想观念是关键,狠抓教学改革,注重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脚踏实地进行行业企业调研,争取办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培养符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以质量促就业,促发展,提高教师的个人成就感,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2.2 建设良好校园环境,构建和谐校园
校园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环境两个方面。在硬件方面,学校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教学仪器设备和文体设施,尽可能满足教师教学、科研、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的压力,使他们能够轻装上阵。在软件方面,首先,要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教师能够在充满激情、感恩、宽恕的环境中不断成长。二是要充分挖掘每位教师的潜力,关注他们的优势,扬长避短,努力创建教师间互帮互助的支撑网络,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共同进取的教学团队。三是要实现积极、支持性的沟通,学院领导要给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反馈的平台,帮助教师实现积极的自我反馈。[4]对学生的管理要科学合理,深入研究高职学生的特点,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减少他们的不良行为。
2.3 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增强教师的归属感
学校应一直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真正视教师为学校的主人,要给予每位教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在教学科研中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展示机会。领导要深入分析教师职业倦怠发生的原因,通过多种途径密切关注每位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校门之外也面临生活压力教育子女的困惑、家庭冲突等现实问题。因此不可能要求教师时刻保持激情高涨,作为领导和同事,要学会包容,而且当教师处于困扰之中时,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同时也要采取民主、开放的管理模式,给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机会,为学校的管理与发展献言献策。例如学校在出台新政策时,要广泛征求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其主人翁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但需要注意的是,当教师对学校的新政策反馈意见时,相关部门的领导要耐心解释和商量,切忌不能居高临下、置之不理,否则会大大挫伤教师的自尊心和工作热情,影响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要让每一位教师能够感受到自身的鲜活存在,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真正体验到工作的幸福,实现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2.4 完善教师考评体系,实行有效激励
高职院校要依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实现评聘分离,对现有的教师考评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从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内容三个维度实现多元化的考评。首先,高职院校建构一个由学生、行业企业专家、同事、教务考核成员构成的多元评价综合体,这样给出的评价意见更全面更客观。其次,评价内容围绕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态度、教学管理以及理论与行业企业实践的结合等方面展开,能够准确反映出教师在哪一个环节存在问题。最后,评价标准多元,根据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实训课的不同,以及教学型、科研型教师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考核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应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教学方法的创新、实际应用能力提高等方面,而不能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5]
通过构建客观公平、奖惩分明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而建立灵活的职称聘任制度,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要让教师感受到投入和回报成正比,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对教师工作热情和提升自我的激励。激励是教师管理中的一种常见手段,通常是指调动人的积极性。常用的激励理论有目标激励、情感激励、成就激励、典型激励、信任激励、使命激励等众多激励方式。[6]在实践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改善教师的住房条件、鼓励各部门创收以提高福利水平、设立教学和科研评奖以及给予奖金等方式,给予教师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有效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2.5 提供多种进修培训机会,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
教育部在 2006年11月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表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要出台相应的关于教师进修培训的政策,给每位教师提供平等的培训、进修学习机会,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沟通,为教师争取更多的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鼓励教师多与兄弟院校教师的交流沟通合作,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与交流活动,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得教师在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教学中更能得心应手。工作压力降低,职业倦怠减轻。
2.6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加强对教师的心理疏导
当前,各个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也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去,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但是,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调研我们不难发现,职业倦怠已经成为我省高职院校教师的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若不加以正确的疏导将会对教师的个人成长以及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教师的心理辅导迫在眉睫,十分必要,这也是引导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有效手段。首先,高职院校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通过短期集中授课、讲座、报告等形式对教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每位教师能够学会简单的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其次,学校设置专业的心理咨询室,为每位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掌握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可以随时有针对性的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教师在工作中出现倦怠情绪时,也可以随时获得有效的帮助。最后,学校也可以考虑为教师提供一个情感交流平台,宣泄他们的负面情绪。另外,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对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有一定的帮助。
2.6 关注高职向本科层次过渡的教师
对本科院校中高职教育层次的教师而言,他们原本就会有一定程度上的自卑心理,总感觉在学校中没有得到和本科教师同等的待遇,矮人一头。现在面临高职教育向本科层次的过渡,他们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非常迷茫,工作没有激情,没有动力,懈怠情绪高涨。因此,对于这类院校,笔者建议学校要成立专门工作小组,首先要安抚好这些教师的不安心理,其次,学校的政策要向他们倾斜,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关注,不要让这些教师真正感觉被忽视、被区别对待、被遗忘。最重要的是学校要为高职教育转型后教师未来的发展做好整体规划,为学校的发展谋出路、想办法。让每位教师感受到领导的关心、重视以及一视同仁,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对于教师个人而言,不仅正确认识职业倦怠,而且也要采取积极措施去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
3.1 建立合理的角色期待
虽然教师承担着较高的社会期望,但教师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能力也是有限的。作为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要有一个合理的期待。特别是那些新入职的教师,他们在岗前培训前尚未接触过高职学生,充满激情、斗志昂扬,拥有了很多不切实际的期待。可当真正实践后,会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有很大差距,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而言,对自身的职业角色要有一个合理的期待和认识,对自己过高或过低的估计都会使我们深陷疲累之中。要摒弃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脚踏实地。
3.2 正确认识职业倦怠
首先,教师对于职业倦怠不要回避也不要恐惧,出现职业倦怠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师德发生本质变化,它是每个教师工作过程中会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的压力过大,我们要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职业倦怠,以便尽早干预解决,绝不能任其自由发展。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职业倦怠不是出现一次便不会再来,而可能是会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在工作中。因此教师必须清楚职业倦怠的症状,教师就可以在产生严重危害之前采取有效措施缓解职业倦怠带来的消极影响。
3.3 不断学习,提升专业能力
有很多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并不是来源于业务的压力,而是自于知识的陈旧与枯竭。知识上的富足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充电,彻底改变“积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陈旧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业务能力,不断充实完善自我,做一名受学生尊重的教师,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更多的快乐,事业上的成就感有助于教师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对于那些面临从本科院校中的高职层次教育向普通本科教育转型的教师而言,应对的挑战更多,教育对象的不同、教育目标的不同、讲授内容的不同,要求他们学习的东西更多。只有不断学习,自我调适,才能够更有信心,逐步适应过渡和转型,降低心理上的焦虑。
3.4 丰富业余生活,积极调试
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改善心态、调节情绪、忘却烦恼、减轻压力。教师一方面可以在工作之余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旅游、体育锻炼、歌舞、琴棋书画,不仅使体格强健,而且还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增加了生活乐趣。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的人,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热爱,能够很好控制情绪,抵御压力,应对挫折。对于消减职业倦怠的影响也有一定益处。
3.5 注重社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要面临和处理的关系包括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同事关系、与亲戚朋友的关系等,教师们要善于处理这些关系。多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分享快乐,感受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会让教师获得更多的自信和成就感。多与同事交流、与领导沟通,会增强集体的归属感。多与亲戚朋友交流,丰富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能够感受到被理解、被信任和被尊重,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被视为教师完善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志。
[1] 陆晓燕,刘要悟.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一般成因及干预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2,(9):24.
[2] 张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软件工程师,2014,(5):42-43.
[3] 强晓华,王守恒.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消解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0,(13):58.
[4] 朱哲.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来自企业的启示[J].人民教育,2014,(18):29.
[5] 胡英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缓解对策[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9):47.
Solution on occupation burnout of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Liaoning Province
The current occupation burnout has become a pervasive phenomenon of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 the article,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results of teachers' occupation burnou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Liaoning province, solving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ree aspects of socie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individual teachers, in order to help teachers to get rid of occupation burnout problems, to promot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ltimately promot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Liaoning Provinc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 occupation burnout; solution
G715
A
1008-1151(2015)03-0134-03
2015-02-12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辽宁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JG14EB159)。
张爽(1981-),女(满族),辽宁锦州人,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