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钟
(国投大同塔山煤矿 山西大同 037008)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要素及加强措施分析
■曹金钟
(国投大同塔山煤矿 山西大同 037008)
煤炭是我国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主要能源来源,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难以弥补的人员伤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煤矿开采事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对煤矿采煤安全管理进行探讨,来寻求事故防范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我国煤矿开采事业的与时俱进和健康发展做出微薄的理论贡献。[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要素安全措施安全系统
煤矿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学的一种,是一项以人为中心的综合性科学管理。煤矿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是一个由人维持,利用煤矿资源有效地以实现煤矿安全为目标的动态的系统过程。煤炭安全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总的来说,煤矿安全管理构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物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工业机器环境等。人的因素包括人员构成、人员素质的达标状况、人的工作环境等。而从系统角度看:煤矿安全管理是由人、机器(含技术)、环境组成的并伴随着煤矿的动态生产过程。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从系统的构成可以看出,影响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人的因素、机器的因素、环境因素等。
在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中,人是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维持者、控制者以及完善者,所以人的素质及安全管理观念是这一系统的核心。
2.1 防止煤矿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
只有搞好安全管理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煤矿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造成煤矿企业伤亡事故的原因很多,有直接原因和本质原因。直接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不卫生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本质原因也就是管理上的原因。
发生事故以后,如果人们把事故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为“违章”,只追查直接原因,而忽视或不追求深层次的本质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消除,就难免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故。
防止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归根结底应该从加强和改进管理做起。
2.2 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只有搞好煤矿安全管理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才能促进煤矿经济效益的提高。安全管理的改善,有利于职工积极性的发挥,这样才能大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带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反之,如果事故频繁,不但会影响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挫伤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而且还要造成设备财产的损坏,无谓地消耗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煤矿不安全的两大因素。这两大因素造成煤矿人机环境系统的一种突发性失衡,导致煤矿事故的发生。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从煤矿环境的自然要素定义,包括煤矿工业的自然地理状况、工业场地的环境状况等。它包括突发的自然灾害以及固有的环境、工作面的隐患等;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从煤矿生产的主体-人的角度定义的在生产中出现的危害安全的行为总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不仅仅指在工作中出现的误差、违章等不安全行为,它还包括人员的素质达标、业务的熟练程度、安全观念意识的到位程度等等。两大要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不安全自然因素是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水灾、风暴等突发性的具有很大破坏性的自然灾害。这些灾害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如唐山地震中开滦煤矿矿井坍塌事故、华源矿业的水灾淹井事故。由于这些自然界的自然灾害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往往给煤矿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煤矿管理不安全自然因素还包括煤矿生产环境中的隐患。其中以水、火、瓦斯、粉尘、顶板等矿井五大灾害为主要内容。由于这些隐患具备隐蔽性、突发性等特点,人们不容易预防和察觉,因此也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直接性的巨大威胁。
以国投塔山煤矿为例,随着矿井的延伸,安全管理的难度也将越来越大。一是开采深、地压大,应力集中的问题非常突出,冲击地压威胁一直没有根本性地解决,始终没有找到治本之策。二是深部开采构造条件复杂,巷道支护困难,给安全造成影响。三是随着矿井的延深,高温问题也将越来越突出,安全生产环境更加恶化。四是生产水平多,系统复杂,安全系数低。此外矿井还将时刻面临水、火、瓦斯、煤尘等灾害的威胁。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战胜这些自然灾害。
其次,人的要素主要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不仅仅指在工作中出现的误差、违章等不安全行为,它还包括人员的素质达标、业务的熟练程度、安全观念意识的到位程度等等。
国投塔山煤矿一直保持着青春与活力,不断创造佳绩,人的因素是主要的。是自强不息的塔山煤矿人战胜自然,战神自己,实现了持续的安全生产的结果。然而塔山煤矿在人在要素上同样面临这煤矿行业的共同问题:工人结果比较复杂,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协议工等;其次在管理专业技术上人才比较缺乏。造成职工素质偏低,安全意识不强,管理上相对困难等。这也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煤矿采矿作为一个高危行业,由于生产环境的特殊性、条件多变性和不可知性,发生事故的机率较高,安全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珍惜生命,建设安全型煤矿是煤矿企业的职责所在。因此,加强基础工作,建设安全型煤矿势在必行。
4.1 加强思想转变
思想决定行为,只有加强思想理念上的转变,强化对安全风险的认识,才能为煤矿采矿作业的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措施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就在于工作人员的现场管理,所以,对主管管理工作的员工进行安全意识的强化教育,让其对采矿风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样对改善现场安全管理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此外,我们还要对企业的安全和效益方面进行平衡指导,要明确安全生产的主导地位,要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安全,煤矿采矿业也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效益。
4.2 完善相关制度
在监管与责任制度方面,我们要从外部与内部两方面入手。在内,我们要建立起明确的责任制度,将煤矿的安全开采与生产工作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从细微处出成绩。
此外,应加大采矿人员安全监管力度。
人员在生产煤炭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起到关键的制约作用,安全监管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防止施工作业人员不合理的操作规范,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安全的防范工作。
管理人员在监管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人,物,环境”,三方面协调工作,实际监督时严格要求自我,以身作则,严格执行安全监管力度。
4.3 加强安全基础工作
作为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把安全防范工作做到基层工作上,基层工作者是企业的基础,安全事故一旦发生时基层工作者是直接受害人。
因此,煤矿企业在开展安全工作时,应把基层工作作为主导工作任务,设置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为基层工作者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4.4 加大投资力度
要想推动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化进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科学技术。只有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才能真正实现生产管理的安全化。此外,我们还要在生产作业中积极地推广各种新型装备和技术,对采矿作业环境进行优化,这样能够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要想保证企业的效益能够不断地提高,要想确保事故的低发生率,就需要不断的提高装备水平、技术水平,要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化、信息化、自动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高效的安全管理系统。同时在一些基础设施上也要下大功夫,努力提高煤矿在开采、生产、运输等整个作业过程中的防灾、抗灾能力。而要实现上述这些措施,最需要的就是大量的资金投入,只要投资有了保障,那么整个煤矿的安全性也就有了保障。
4.5 对采矿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
作为煤矿企业的执行者和管理者不是单纯的实施管理,需要所有人员一起支持。由于煤矿企业基层工作者大多数文化素质比较低,对自我安全防范没有意识。
因此,煤矿企业应该定期对人员进行井下安全知识的培训,加强采矿人员安全素质教育以及生产安全意识,提高基础人员的技术素质,建设一支“安全,高效,技术”团队。
矿井生产是地下作业,自然条件复杂,顶板、瓦斯、水、火等自然灾害都有可能发生,因此必须设计相应的安全应急系统,以备事故发生之时用。
5.1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为防止井下瓦斯煤尘火灾等事故危害人身和设备安全,应设置一套环境安全监控系统。在矿井通风机房、井筒、大巷、主要机电硐室、胶带机头、煤仓、采掘工作面、避难硐室、移动式救生仓等处配置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烟雾、温度、湿度、风速、负压、风门开关、风筒开关、局扇开停、馈电等各种传感器及断电器,并配置安全监控分站。调度人员通过调度中心的监控设备,对矿井环境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实现甲烷超限断电、甲烷风电闭锁、故障闭锁等功能。
5.2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根据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设置相应的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在主、副平硐井口及井下配置无线读卡器,下井人员随身携带识别卡,识别卡通过发射射频信号将预置的身份号码数据发送给读卡器,读卡器就近接入综合监控光环网,将信息传输到地面主机。
系统能实现对井下人员的位置、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和限制区域时刻、工作时间、活动路线、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等情况的监测、显示、打印、存储、查询、报警、管理等功能,并能实现井下人员的紧急求助和井上主动通知井下人员紧急撤离,对避难硐室、移动式救生仓等紧急避险设施内人员的安全监测。
5.3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指在煤矿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矿井灾害发生后可能危及井下一个区域或整个矿井,因此当井下人员判断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逃离危险区。由于在矿井下特殊有限的空间内有些事故扩散快、危险区域大导致井下逃生路线长或避灾路线受阻,实际上井下工作人员可能来不及逃出。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应在井下设置永久避难硐室,在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道、工作面回风巷顺槽、掘进工作面分别设置了井下移动式救生舱。
5.4 设计压风自救系统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压风系统的基础上,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完善压风自救系统。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压风管路支管末端距离工作面不大于50m,掘进工作面压风管路末端距离掘进迎头不大于100m,并采用高压软管接入采掘工作面内。进入井下主要硐室、避难硐室、救生舱的压风管路应至少敷设至硐室通道口处,并设置出风口。井下压风管路系统设置出风口的间隔距离不得大于50m。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在掘进工作面巷道和回采工作面巷道内的压缩空气管道上。每组压风自救装置应可供5~8个人使用,平均每人的压缩空气供给量不得少于0.3m3/min。
5.5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井下消防洒水管路兼作井下灾变时期的应急供水管道。在井下灾变期间地面生活用水可接至井下消防洒水水池内,通过井下消防洒水管路将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生活用水接至井下,在采煤工作面及掘进头等工作人员较集中的地点及井下避难硐室设置供水阀门,保证各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实现提供应急供水的要求。接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前的20m供水管路采取保护措施。
在煤矿生产与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利风险因素,主要包含技术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等,为有效解决采煤作业的风险隐患,有利于提升自然资源的开采效率,必须加强职工安全培训,建立内部监察机制,落实管理制度,加强技术管理,借助现代化科技水平强化安全管理,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各种资源状况及其发展特点,制定安全生产发展目标,确定逐步解决问题的方针、策略、措施和基本对策,确保煤矿生产与安全管理。
[1]国投塔山煤矿3-5号煤层接续工程初步设计 [R].国投大同能源有限公司.2012,4.
[2]燕彩霞.试论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原因及有效方法 [J].科技资讯,2011(35).
[3]朱德敏,陈玮胤,张洁.浅谈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 [J].科技信息,2010(22).
[4]问孟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若干认识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1).
[5]李谦.煤矿安全事故中的问责对象及其分析 [J].经营管理者,2010,(08).
[6]杨晓雨.浅析对煤炭企业安全效益及安全生产管理分析 [J].现代商业,2011,(14).
[7]张红丽.浅谈以人为本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J].经营管理者,2011, (10).
X752[文献码]B
1000-405X(2015)-11-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