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教育人性化的思考——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为例

2015-03-31 18:56张瑞瑞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23期
关键词:岭南人性化人性

●张瑞瑞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教育人性化的思考——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为例

●张瑞瑞

教育人性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趋势。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本科教育和自由、喜新、求真、向善、臻美、利己的人性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各类人才。从人才培养目标、过程、制度和评价等方面反思岭南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历程中的教育人性化特征及其变化,可从一个侧面深入了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人性化的状况。

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人性化;岭南学院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引发的教育国际化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教育改革的历史经验和现实任务,越来越聚焦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创新。从参与“珠峰计划”①的高校现状来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都极为重视本科生的个性化培养,其背后是对高等教育人性化的重视。高等教育人性化,是在高等教育实施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意愿,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社会责任感,并完善其人格。成立于1987年的岭南学院②不断调整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本土智慧的人才,是中山大学深化改革的试点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之一。[1]2014年8月至11月,笔者应邀在中山大学档案馆和岭南学院档案室查阅了大量一手的档案资料,同时阅读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如论著、论文、访谈录等。据此,本文从教育人性化的角度,深入分析岭南学院高等教育人性化的重要特征及其变化,以从一个侧面深入了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人性化的状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更替中的教育人性化特征:自由、喜新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从其构成要素来看,可分为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制度和评价。其中,人才培养目标处于中心地位,决定着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其制约因素主要有三个,即国家对人才类型、规格的需求,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及其基础条件的制约,高校对自身的定位。岭南学院于1989年挂牌以来的26年间,在制定战略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时,从重视国家和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转为强调国家的需求和个人全面发展的需求并重。这个转型意味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改革人才培养目标时,岭南学院在注重高等教育社会化的同时,逐步强调高等教育人性化的重要性。下文以1998年和2012年两次本科教育改革为例,分析岭南学院在更新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所体现的教育人性化特征。人性中的“自由”在高等教育中的基本表征是教育的多元化。人性中的“喜新”在高等教育活动中的主要表现是学生对教育内容、方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倾向,以及对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或超越的倾向。

(一)从“专才”到“通才”的目标模式

岭南学院成立之初,由中山大学原经济学系和原计算机科学系组成。为改变两个学系各自为政的情况,岭南学院决定将两个学系各自的行政权集中到学院一级,并于1994年3月宣布改革,建立学院制。[2]为按专业设系,岭南学院在两个学系的基础上发展为五个学系,即经济学系、国际贸易金融系、财政税务系、计算机科学系、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应用系五个系。[3]此时,岭南学院积极倡导专才教育,即培养各个学科门类的专门人才。“专业分工、对口培养”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从20世纪50年代苏联模式演变而来的专才教育模式,所导致的过分重专业轻基础、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的问题相当突出,是不符合人性多样化发展需要的。改革开放之后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要求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改变。于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通识教育成为中国大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理念。1997年7月,中山大学王珣章校长进行院系调整,将计算机科学系和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应用系调出岭南学院。为此,岭南学院在学院董事会的强力建议下引入管理学科,并转型为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并重发展的商学院。据此,岭南学院综合各方意见再次进行学系调整,撤销国际贸易金融系,成立金融系和国际商务系,增设工商管理系,经济系和财政税务系名称不变。

1998年,岭南学院参照国际著名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始在本科新生中实行“通识教育、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4]其目的是为了改变学院的专业划分过细、学生知识结构过于专门化的现状。“通识教育”体现在本科六个专业的学生,在一、二年级不分专业按大类培养。学院开设与国际接轨的《经济学原理》、《管理学》等十多门经济管理类课程作为全院统一的专业基础课。这种与国际一流商学院接轨的教学体系,可以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内容、方法和工具。“分类培养”指各专业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末根据个人兴趣在院内重选专业,三、四年级根据重选专业按照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培养。由此,本科生的课程分为学术型课程和应用型课程两类。学术型课程是为选择学术发展道路的学生开设的,通过一系列因材施教、优生优培的举措为他们提供系统的数学和现代经济学知识训练。学院为使他们尽早进入硕士阶段和直接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先后开设了法语与国际贸易双学位班、经济学——数学双学位班、数学分析班、逸仙班、经济学人才培养实验班、全英文教学实验班等。应用型课程是专为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所开设,以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实战型人才。同时,为使学生知识结构个性化,学院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跨专业、跨学科选修院内和校内其他课程,并副修第二专业和攻读第二学位。这符合学生喜新的人性需求,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选择的空间。

总的来说,通识教育可以满足本科生对高等教育多样性和丰富性的需求,分类培养给本科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学习权,并可以满足他们在不同领域进行专深研究的需求,尤其是在继承并超越人类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需求。通识教育和分类培养都是为了满足学生追求自由和新奇观点的人性需求。岭南学院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分类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并减少学生因学习压力太大而引起的心理问题。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给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实现的选择。

(二)从“育才”到“育人”与“育才”并重的目标模式

无论是专才教育还是通才教育,都是从“育才”的角度来思考人才培养目标的。这是只强调教育社会化的一面,也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学习苏联高等专门教育模式所延续下来的产物。教育具有善恶两重性,这使得科技成果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以祸害人类。如果只重视才的教育而忽略德的培养,就会出现科学化危机。“作为教育者,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回归教育的本质,注重教书育人,彻底改变‘只重视术而忽略道,只重视才而忽略人’的人才培养模式”。[5]这个教育理念坚守教育的人性立场,是将育人作为教育的原点。岭南学院2012年7月进行的本科教育改革的最大特点是非常注重教育的人性化。期望通过推进博雅教育,以弥补现阶段过于偏重专业教育所带来的教育的“育人”功能的缺失,尤其是学生人格方面培养的不足。[6]

岭南学院从过于偏重专业教育,到强调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平衡,意味着学院由重科学教育到强调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交融的转变,也即由单一向多样化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表明了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更替过程中的多元化。多元化教育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等,提倡认知路径的多样性与结论的多样性,强调求异、追求个性、鼓励创新,反对教育的专制性和统一性。2012年7月的本科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目的是培养能够影响和引领中国乃至全球未来社会发展的领袖人物。这个培养目标是以人性为基础,更强调学生“成人”的要求,即“培养学生有广博的视野、批判思考的能力、道德伦理的认知、良好的沟通能力并在某个领域学有所长,从而能够适应激烈的时代变革,并在未来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7]

岭南学院从1998年倡行的“通识教育、分类培养”到2012年强调平衡“博雅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一以贯之的是重视本科生的个性化教育。从“育才”到“育人”与“育才”相结合的转变,正是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本科教育理念的体现。岭南学院历经20余年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的探索过程并非特例,而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比如,2012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的题为“院校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近400名学者出席会议。这次会议本身就说明,以自由和喜新为特征的人性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大趋势之一。岭南学院在历次的本科教育改革过程中,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就是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欲。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所以求异、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人的一种自然冲动,人性化的教育应该尽可能去顺应人性的这种冲动,激发、保护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兴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岭南学院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是符合学生“喜新”、“自由”的人性需求的。

二、人才培养过程革新中的教育人性化特征:求真、向善、臻美

岭南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从“专才”到“通才”,再由“育才”到“育人”与“育才”并重的转变过程,也是不断强调并实践高等教育人性化的过程。培养目标的人性化要求培养过程的人性化。人性的发展和完善不仅需要自我的德性修养,更需要他人的真心帮助。高校是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其永恒的主题是培养学生。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服务的主体。大学教师是提供教育服务的主体,其职责就是为学生提供约定的教育服务,以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并逐步完善学生的人格。高等教育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求真、向善和臻美的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职能,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岭南学院在对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其育人功能。科研育人主要体现了教育人性化中“求真”的特征,学习社区育人主要展现了人性中“向善”的特点,课程教学育人更多地强调通过教师的教学艺术来培养学生人性中“臻美”的感受力及其对美的追求。

(一)科研育人:求真

求真是学术研究的基本特征。就“求真”而言,高等教育的人性化是指在高等教育中满足学生追求真理、接近真实、探究真相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求实的精神和平等的观念与学生交往。高校科研本身就是一种有力的学习模式和教学形式,也是密切融合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种有效方式。科研育人主要是指理念育人、环境育人和过程育人。但目前在很多高校中,教师的科研活动和本科课程之间是脱节的。如何以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的教学?可能的路径之一,是通过科教融合和科教协调创新的方式,来探索能充分运用高校丰富学术资源的本科生教育模式。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岭南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了科研育人的人才培养方式。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的学术性和科研的育人性两个方面。

教学的学术性是科研融入教学的方式,即学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教学内容和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相结合。教学的学术化不仅意味着教师将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而且意味着教师将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具化为教案和讲义。对教师而言,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的,并非“鱼”和“熊掌”的关系。正如杜德斯达所言,科研和教学在本质上是兼容的,并以此形成科研、教学、学习的连接体。在通常情况下,最好的学者也是最好的教师;[8]科研的育人性是本科生直接参与科研的方式。岭南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打通了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逐渐建立起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更好地培养直博生、本硕连读生和硕博连读生,岭南学院非常注重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科研活动是一个主动性很强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的科研活动不仅是一个确定问题和寻找答案的学术研究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引起批判思维和开发探究智能的方法。[9]为更好地发挥科研育人的功能,岭南学院为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设立了专门的立项资助体制。这种科研育人的方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改革本科生的教学方式时,岭南学院采用的科研育人的培养方式,即从单向重视传授理论知识转为强调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是符合学生“求真”的人性需求的。

(二)学习社区育人:向善

善的本质是爱,其表现是利他。按照人的本性,向善、为善能使人心安和愉悦,反之则使人不安和恐慌。就“向善”而言,高等教育人性化就是要在教育过程中确立人性善的教育观,并引导学生树立以利他而利己的信念,底线是利己不损人。教育者真正确立人性善的教育观,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从以教师“教”为中心到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转变。③高等教育不仅要使人具有各种现实规定的实然性,还要培育人的应然性以促使“人的灵魂的转向”,[10]并由此推动着人不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并以此适应变化着的世界。正如诺丁斯所言,教育应全方位地为人服务,使人在现代社会对己、对人、对物都学会指向真正的幸福。[11]教育者在高等教育活动中实施关怀与爱是教育人性化的体现,也是引导学生进行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为此,需要创建学习社区,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育人方式,以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岭南学院本科生的学习不仅是指课堂上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信息传递,还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互动,其中学生不只是和教师进行互动,还应和其他学生、环境等发生互动。在新型的学习社区中,教师应该是本科生的学术顾问,其职责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不只是提供学生所需的所有知识。岭南学院在改革课程教学之外,主要从学生指导体系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以完善学院的学习社区育人功能。第一,建立全方位的学生指导体系。岭南学院对本科生指导方法的改革主要从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层面进行。就学院教育层面而言,学院先后建立了珠海校区本科项目主任、院长书记午餐见面会制度、本科生个人导师和班导师、教师课外答疑制度和教师学生联席会议制度等,以密切学生和教师与管理者的沟通关系。从社会教育层面来看,学院先后成立了各类实习基地和科研基地、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中心,并聘请了企业领袖为校友导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场的真实情况。从家庭教育层面来看,岭南学院先后召开了学生家长代表大会和学生家长理事会会议,以此来更好地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由此,岭南学院形成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的学生指导体系。第二,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国际化程度。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管理人才和商界领袖,岭南学院在改革学生指导体系的同时,亦不断开拓对外交流途径,为本科生创造开放式的国际化学习环境。从地域和国别来看,岭南学院本科生的海外实践活动主要有:“雅礼——岭南——云南”项目、“耶鲁——岭南全球领导力”项目、岭南学院合作院校暑期项目、游学活动项目和海外社区活动项目等。与海外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相匹配的还有海外课程项目,即海外交换项目、联合培养项目和海外学习项目。岭南学院本科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使学院的学习社区的育人功能更为立体、高效和全面。

(三)课程教学育人:臻美

爱美是人的天性,更是一种精神需要。就“臻美”而言,高等教育人性化是在课程教学中满足学生审美的需要。这意味着,高等教育不仅应重视专门的美育、校园环境的美化以及师生着装打扮的美感等,更应将美渗透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其富有美感、审美价值和美育的意义。教学作为一种系统传授知识的教育活动具有科学性也具有艺术性。教学艺术是指在遵循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体现出来的具有审美性和吸引力的教学的智慧、个性与美感。有艺术性的教学,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并对学生的情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充满艺术气质的教学,能让学生“如坐春风”,所得远远超出课堂知识。要使教学具有更强的艺术性,教师必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全方位地修炼综合素养,以提高其教学艺术能力,如教学的口头言语艺术、教学的批语艺术和幽默艺术等。

岭南学院在不断的教育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教学语言来看,岭南学院在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采用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为本科生开设英语教学课程的教师,多数都有赴美国春田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国外大学进修学习经历,这使他们所讲的专业英语更为流畅。本科生在教师流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体会到获得知识之外的语言美感;就教学内容而言,岭南学院在传统的理论知识的教学之外,根据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特点,新增了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实例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因给本科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使课堂教学增加了趣味性和吸引力,为学生发现教学中的美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资深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时使用实例分析教学法,通过把教学内容与社会真实案例紧密结合的方式,使课程内容生动活泼,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此外,岭南学院还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积极开展远距离教学,使本科生可以间接体验海外知名学者的授课风采。同时,学院通过邀请海外知名专家来学院开设短期课程和系列讲座的方式,让本科生直接体验名师的讲课风格,并感受中外不同教学风格所展现的独特美感。学院注重课程教学的艺术性,使得传统教学的育人功能正在以新的方式发挥作用。

由上可知,岭南学院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积极采用科研育人、学习社区育人和课程教学育人等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学院的教学更加丰富多样,也更富有艺术性和美感。这是符合学生“求真”、“向善”和“臻美”的人性需求的教学方式。

三、人才培养制度和评价改革中的教育人性化特征:利己

为了更好地实现“育人”与“育才”并重的人才培养目标,并确保科研育人、学习社区育人和课程教学育人功能的实施,岭南学院建立了有效的人才培养制度和评价制度,即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和评估体制。人才培养目标和过程的人性化需要在制定培养制度和评价标准的过程中,更强调高等教育人性化的特点,以吻合人的本性需求。利己是一个中性词,也是根本的人性需求。就“利己”而言,高等教育人性化是指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承认并鼓励学生为自己而学的动机,引导学生处理好利己的当下与长远、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并通过引导学生调控利己的度而保持教育中的良性竞争。在2012年7月的本科教育改革中,岭南学院建立了更符合人性的较为全面的质量保障体系。总的来看,当前岭南学院的质量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监督体系。

(一)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确保高质量的教学是岭南学院不断追求的目标。岭南学院成立之后,每两年定期修订本科教学大纲,同时每学期进行中期和期末教学评估,并把学生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012年7月,岭南学院在已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参照国际一流商学院的做法,以及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 International,AACSB)和欧洲质量改进体系(European Quality Improvement System,EQUIS)④两个国际认证机构中对质量保障的标准,制定了更加系统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学习效果保证体系、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首先,是建立学习效果保证体系。这是美国AACSB认证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测评学生学习效果流程的一套体系。其特点有二,一是坚持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二是能为大学之外的人士提供质量保证,使他们能明晰学院的毕业生是否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其次,是创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其目的是通过课程负责人、集体备课机制和成绩分布指导性建议等不同的方式,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是组建全方位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它主要包括学生评价、督导员评价、院领导评价、教授学生联席会议的评议和“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评选等评估方式。目前,学生评教已引起诸如教师取悦学生等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岭南学院在学生评估之外,一直坚持同行评估,即督导员评价。这种从教师的角度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弥补学生评估的单一性,也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学院定期召开教授学生联席会议,由双方代表对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运行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沟通和对话,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得以及时、有效的解决。另外,岭南学院日益重视学生在学院管理中的重要角色,将选取学生代表作为制定学院政策的组成人员,以从学生的视角审视学院政策的制定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根本利益需求。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培养其独立的管理能力和服务精神。[12]

(二)外部监督体系

岭南学院成立至今,逐渐形成一种较为完善的外部监督体系。从制度规定来看,学院的外部监督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学院董事会⑤、国际顾问委员会和外部考官制度。第一,明晰岭南学院董事会与院长的关系。董事会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对学院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13]董事会对院长人选具有极大的发言权,如对院长不满意,可以与中山大学校长协商撤换院长。学院院长于每年1月和7月分别向董事会进行工作汇报,并请董事会成员对其工作报告进行审议。第二,引入外部考官制度。外部考官制度,指大学学位项目的考试委员会成员中,至少要有一位是校外专家,并由院长聘请国际一流大学的资深教授担任。其目的在于,通过外部考官对学院的课程设置和内容、评价方式和结果以及发展方向等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估,以确保大学之间的课程设置和内容、考试评估标准等保持一致,以及校内老师在评估学生成绩时的客观、公平、公正。在2012年的本科教育改革中,岭南学院在国内大学中率先引入起源于英国高等教育的外部考官制度,通过借鉴外部考官的丰富经验,以保证学院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价方式和国际一流大学的做法保持一致。[14]第三,成立国际顾问委员会。借鉴世界知名跨国企业成功的商业经验和国际一流商学院的先进教育理念,学院于2012年组建了国际顾问委员会,并由院长聘请了18位全球跨国公司商界领袖和国际一流商学院院长担任委员。国际顾问委员会于每年11月举行一次正式会议。会议期间,委员们先听取院长关于学院未来发展战略的设想,后根据全球商学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为学院中长期战略发展提供咨询和建议,并帮助学院同全球知名企业和商学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无论是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还是外部监督体系,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智慧的管理人才和社会领袖。这意味着,人才培养制度和评价制度是为学生个人学习发展的利益服务的,也是吻合“利己”的人性需求的。另外,在教育人性化的实践过程中,学院管理者需要善于把握运用人性的不同场合。比如,要充分考虑制订制度和遵守制度中不同的人性需求。制订制度可以而且应该人性化,以使管理者在处理事务时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具体的管理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制度。原因在于,“人性化管理本身就是管理者违反制度,就是管理者带头制造不守制度的风气。管理者自己破坏制度,却希望被管理者遵守制度,这显然不合理。因此,把柔性管理作为一种方法,把制度管理作为另一种方法,试图把两者结合起来是不可能成功的”,“依照制度管理学校的精神其实就是法治的精神,人性化管理的态度其实就是人治的态度。”[15]如果要有一种灵活性和严格性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只能在制订制度的过程中增加灵活性的因素。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16]从高等教育人性化的角度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可能会走入误区。原因在于,人性是一个复杂、动态、多层次的系统概念,不同学者对人性的理解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位学者对人性的理解和把握也是动态的。这意味着,教育人性化的实践非常复杂,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智慧,也需要管理者具有很强的管理智慧。好心也会办坏事。因为人性是随时而变、因地而异的。颂扬崇高、颂扬激烈感情也是人性,但是“在历史上,用颂扬崇高、颂扬激烈感情来取代理性思考的理论曾经不止一次将人类引向灾难”。[17]学校必须是一个适于心灵健康发展的场所,帮助学生认识到真正的自由是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18]

思考人性与高等教育关系的问题,首先是为了增强人性的意识和高等教育人性化的自觉,认识人性、尊重人性、顺应人性、规约人性、升华人性,把人性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依据之一。高等教育人性化,就是要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正视人性、引导人性、利用人性,并不断解放人性、培育人性和升华人性,以强化学生的价值取向,并维持学生的个体化和社会化之间的张力。岭南学院把本科教育和自由、喜新、求真、向善、臻美、利己的人性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才兼备的经济管理人才和商界领袖。从高等教育人性化的角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情况,及时发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是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但是,高等教育的人性化与高等教育的社会化总是有矛盾和冲突的,双方的博弈也正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之源。基于这种认识,为更好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杰出人才,高等教育的人性立场是需要永远坚守的。

注释:

①“珠峰计划”是“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简称,是国家为回应“钱学森之问”而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中国自己的学术大师。该计划由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于2009年启动。

②岭南学院成立于1987年12月11日,挂牌于1989年11月26日,是中山大学下属的一所二级学院。学院位于原岭南大学校址康乐园,以岭南而不以学科或专业命名,这源于其与岭南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也是全球岭南大学校友的共同愿望。岭南大学校友们建议“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正式名称为“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以调动广大海外校友的向心力,全力支持母校,办好岭南学院。学院的成立与广州校友会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故在第十届校友日举行学院的成立典礼。

③为何中国传统教育中过分强调教师“教”的权威?可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育者更倾向于把受教育者的人性设想得偏恶一些,即认为学生是不大值得信任的,必须严加管教和约束。于是,教育中越是怀疑和控制学生,学生的自觉性、责任感就越是弱化,继而形成一种负循环。据此,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从以教师“教”为中心到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模式转变,需确立人性善的教育观,以尊重学生的学习自由权。

④AACSB是创始于1916年的美国商学院联盟,是全球一流商学院和会计项目的非政府认证机构。AACSB认证是优秀管理教育的重要标志,并代表着全世界商学院的最高成就。EQUIS由欧洲管理发展基金创办,是通过对高等管理教育机构进行质量评价,以推动教育进步的国际认证体系。该体系最注重的是申请机构的国际化及其与工商业界的联系,以保持专业理论知识和商业实践之间的平衡。

⑤岭南(大学)学院董事会成立于1988年9月,会址设于广州。每年于1月和7月召开两次常会,7月的常会为当年的年会。该会董事人数规定为15至21人,港澳和海外岭南大学校友和社会知名人士担任董事的人数占本会董事人数的多数。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以及国内外教育、科技的发展趋势,对学院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联络、团结海外校友及其子女,动员港澳和海外校友及各界人士支持办好岭南学院;审议和通过由董事会从海外筹集款项使用的预算和决算。

[1]中山大学.关于国家教委批准我校成立岭南(大学)学院的通知(中大[1988]80号)[B].广州:中山大学档案馆藏.档号:1988-XZ10-010.

[2]王屏山.在岭南(大学)学院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B].广州: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档案室藏.档号:岭院-1993-XZ1300-003.

[3]中山大学.关于同意岭南学院由两个系发展为五个系的通知(中大[1994]114号)[B].广州: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档案室藏.档号:岭院-1994-XZ1100-001.

[4]岭南学院.关于本科教学自评报告[B].关于岭南学院于1998年实行按岭院招生的改革建议[B].关于1998级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办法[B].档号:岭院-1998-JX1100-001.舒元,许罗丹,陈平等.教学国际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B].广州: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档案室藏.档号:岭院-2004-JX1500-003.

[5]杨晓玲.徐信忠.用人才承载中国的经济转型[J].商界(评论),2012,(9).

[6][7][12][14]岭南学院.岭南学院本科教育改革报告[B].广州: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档案室藏.档号:岭院-2012-JX1100-002.

[8][9][美]克拉克.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87-288,290-291.

[10][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4.

[11][美]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3]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同意成立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批复([1987]教计字218号)[B].广州: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档案室藏.档号:岭院-1998-XZ1100-002.

[15]袁征.中国教育问题的哲学思想[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9,210-211.

[16][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4.

[17]Bertrand Russell.“The Ancestry of Fascism”,The Will to Doubt[M].New York:Philosophic Library,1958,86-104.

[18][奥]阿德勒.理解人性[M].汪洪澜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2,241.

(责任编辑:冯永刚)

张瑞瑞/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教育

猜你喜欢
岭南人性化人性
忆岭南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雨岭南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不辞长作岭南人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