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婷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浅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师的语言表达规范要求
张雅婷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教师语言则是用来传授知识,与学生进行沟通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语文,相较于其他学科,更显人文本色,而丰富独具美感的语文教师课堂语言,则是关键原因之一。它因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以其独特的魅力,则让语言表述直观地反应出了语文教师的能力水平。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语言;规范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1]小学生正值接受知识的初级阶段,对于刚进入课堂的他们,紧张有序的氛围会让生性活泼没有定性的他们倍感压力,以至于无心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有目的的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用最恰当最合适最规范的语言表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的语言表达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声音,另一方面则是身体。只有通过精妙准确的语言搭配优雅得体的体态才能够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准确无误地把自己的话语和知识传达给学生。
接受信息我们有各种各样的途径,可以通过眼睛看,鼻子嗅,嘴巴说,以及耳朵听。自从有了语言,听和说就成为人们传递信息和接受信息的最常用途径。声音有着属于其自身独具的一些特性,通过对声音这些特性的分析,就可以清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声音应该具备最基本的3点素质要求:响亮清晰,生动活泼,富有节奏。
1.1 响亮清晰
响亮清晰是指音响度和发音。小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够,上课易分神。教师讲课时声音需要洪亮,有底气,中气足,要让在场的每位学生能够一字一句清清楚楚听见。现在一些师范学校认为声音是天生的没必要练习,忽视了发音练习,声音是可以经过后天训练而改变的,尤其是声音的响度,需要练气用气。发音时如果没有足够的气流,是绝不可能有响亮而浑厚的声音,即便有,也持续不了多长时间,而且还会对嗓子造成伤害。现在一些教师选择用“小蜜蜂”来减少用嗓,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问题,但隔着冷冰冰的器材把富有感情的声音传送出去无形之中添加了与学生的距离。
发音清晰则是指教师发音应该纯正饱满,字正腔圆,不吃字不吞音,音节的字头字腹字尾都要清晰不含糊。小学生们年纪小,正处在学习语言、练习发音的阶段,老师发音的不标准会给爱好模仿的小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发音除了要清晰明白外,还应流畅,上课教学应做到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给学生一种水到渠成的酣畅之感。切忌出现长时间的停顿或不必要的重复,尤其是“啊,呃”之类的停顿。这样会给学生老师能力不够的感觉,让老师的个人魅力大打折扣,导致学生没兴趣听课。
1.2 生动活泼
语文教师语言的生动活泼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表述,也就是教学。这种语言是每位老师都要运用的。还有一种是语文教师所特有的,就是用语言演示课本中的文章。我们先来讨论第一点。小学生心智未完全开发,不够成熟,他们还带着儿童质朴的眼光看待着这个世界。他们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语言,所以会对自己掌握且能够直面接触的语言有着极大的敏感性,这个时候教师语言的风格就比较重要了。对于小学生,生动活泼的风格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声音要自然,轻柔缓和,多一点和学生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反问句且带有“呢、吗、吧”等语气词。
“声音传送的不光是明显的信息,它还表达了说话人潜在的个性特征和情绪。”[2]课文的文字只能给学生看得见的信息,至于其中的思想感情就要靠学生的自我想象,对于想象力不够的学生,教师用声音惟妙惟肖地演绎应该是最为有效且带趣味性的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带领学生走进课文,还能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所想表达的内容。所以在朗诵课文时,教师就要针对不同的课文、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环境来选择不同的语气和语调进行完善的诠释。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学知识,还要像儿童一样保持一颗童真、热情的心,而不是所谓的“表演”。
1.3 富有节奏
上课不比平常的说话交谈,富有节奏美感的教学会使学生感觉到轻松愉快,富有节奏感首先要做到的是控制说话的语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保持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时应该为大部分学生调整自己的一些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语速不宜过快,太快的节奏学生不容易赶上教师的思维,越听越累,到最后便放弃。而太慢的节奏则会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空出多余的时间,导致开小差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如课程的难易、重点的有无等来把握好自己的节奏,照顾到大部分学生。
控制语速的方法之一是停顿。小学课堂中常见的有3种停顿:一是提示性停顿。这是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后,给出时间以供学生进行思考。二是复习性停顿。复习性停顿是指教师给学生传授了大量或者是难以理解的知识后,特地空出时间给学生进行仔细回味,以便能更好地理解吸收。三是组织课堂性停顿。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或者有些喧闹时,教师就会以适当停留一段时间的方式告诉学生应该注意课堂纪律,已达到不怒自威的效果。这样的停顿时间会比较久一点,通常是几秒钟到一分多钟。
语言有节奏的教学课堂除了有适中的语速外,还要有重音,也就是有重点,有突出。就像过山车一样,有起有伏。对于课文的分析,重音也是方法之一,教学语言中,有意识地运用重音不仅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还富有较强的艺术性。
优秀的声音可以让我们“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但是在课堂上首先进入学生视线的并不是声音而是教师的身姿。听课中,伴随着声音一并传给学生的还有教师的身势语,具体包括面部表情、手势、体式。这些身势语不仅能帮助教师增强语文教学的表达效果,而且还可以传递给学生教师的正能量,对其进行“无声胜有声”的沟通交流。
2.1 面部表情语:和蔼可亲
教师作为一门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业,毫无疑问要严肃认真。但严肃认真并不代表刻薄。刻薄只会把学生推向自己的对立面,给学生造成一种难以亲近的距离感,也会把自己摆到一个高高在上的层面。真正的好老师在上课时,既要严肃认真,也要活泼。小学生在这个年龄还没有绝对的安全感,他们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对于他们来说,教师不只是教师,还充当着家长的角色,所以教师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会使离开家庭、爸爸妈妈庇护的小学生有一种安全感和信赖感。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获取学生的感受。教师的眼神不应该是斜视,或是飘忽不定的,这样子会让学生感到教师心情不好、很凶、对自己不满意或是不够光明磊落的感觉。正确的眼神应该是根据当下的课堂、学生的情况而定,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应面带微笑,微微点头具有一种鼓励性,回答不对也绝对不能有不屑、不耐烦的眼神。小学生的心里十分敏感,容易捕捉一些细节,很可能幼小的自尊心就被教师不经意的一个微表情给伤害到了。所以教师的表情要得体,在和蔼可亲之余千万不要忘记放松、自然,这样才能以一个最佳的表情去面对学生。
2.2 手势语:丰富明了
授课主要是通过语言,但也会用适当的手势进行辅助。语文,是一门独负生命力的课程,其中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及动人心弦的故事,这就需要教师“手舞足蹈”地投入到教学中。这个“手舞”我们就可以大致地看作是教师的手势语言。
在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中有过这样一段描写:“对那些淘气的孩子,老师也有忍耐不住的时候。当她举起手想打他时,却咬起了自己的手指头。”[3]女教师这一举手和咬手指的手势语,说出了一位善良而有自制力的可爱教师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在这个咬手指的过程当中,她内心的思想其实是有很多的,在她要做出不对的行为之时,当下这个举动帮她制止了粗暴的行为并平稳住了焦躁的情绪。可见这个动作的意思是相当丰富的。
教师应该要有自己的手势语,但切记手势不要过多、复杂。教师的每一投手、一投足都应该去配合自己当时的语言以及属性,简单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加强其对教学语言的理解能力。生硬僵直的手势会让人产生逢场作戏的感觉,而且手势要有限、有理,不宜太大幅度,不然会有眼花缭乱、张牙舞爪的效果。课堂毕竟是一个严肃的学习知识的地方,不能表现的太儿戏。最后要注意的是,一些容易产生误会的不礼貌的手势有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人格上的伤害,是绝对不能使用的,如指着学生的鼻子等。
2.3 体势语:仪态得体
中国有句俗话:“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这句话说的是对人体形态的要求。不同的身体姿态就会反映出不同的讯息,学生可以运用儿童与生俱来的感觉从你的身体姿态中感受你。所以教师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姿态,要保持身为人师的优美姿态。
进教室前,要深呼吸,调整好状态,挺胸抬头,面带微笑,自信而从容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教室。这样的体态就是潜意识地告诉大家,“我很高兴为大家上课,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学生也会受到教师的感染,变得跃跃欲试,为这堂课做下一个良好的开端。
教学时,教师的体态语言有站姿和坐姿两种形态。站姿,要直,挺胸收腹抬头,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精神焕发的感觉,不能缩肩含胸。另外在讲述黑板上的内容时,要侧着身子,好让学生即看得清黑板上的内容又能够很好地用面部表情和学生交流。现在很多都用上了多媒体,在讲授知识的时候,教师总是站在多媒体前不动,这样不利于亲近学生,和学生进行交流,适当的时候要多方位的走动,给每一位学生“我在为你上课,我说的知识有没有听懂”的交流,这会给小学生重视信任的感觉。那种将身体完全放松地趴俯在讲台上讲课,会给人敷衍随便的感觉,是极不好的。虽然,坐姿在课堂上出现的比较少,但是也要注意。尤其是女教师,一定要优雅,要端正,背要挺直,双膝要并拢或脚踝交叉,最好不要翘着个二郎腿,这样会显得不文雅,给小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4]。
总之,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尚未成型,虽然思维能力不强,但对形象话语比较敏感,因此,老师对学生所说的话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作为主课教师更应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通过对教学语言特点的理解很好地运用声音语言和身势语言来更好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84.
[2] 洛雷塔·A.马兰德罗,拉里·巴克.非言语交流[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3] 亚米契斯.爱的教育[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0.
[4] 宋其蕤,冯显灿.教学言语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责任校对 晏小敏)
20150301
张雅婷(1991- ),女,湖南常德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学科教学(语文)研究。
10.13582/j.cnki.1674-5884.2015.05.011
G623.2
A
1674-5884(2015)05-00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