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婷
(福建商贸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0)
积极心理学影响下如何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发展
张婷婷
(福建商贸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0)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以一股全新的力量给人们带来崭新的视角和理念的冲击,这导致积极心理学以一个全新的,健康的心理学概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积极心理要素的整合而形成一股新思想,已成为心理健康新亮点和发展关键趋势。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不仅仅给教育实践提供新视野,同时也丰富了中等职业教育实践的内容。
积极心理学;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考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在人原有的天性中,总是不断认识自我,寻求自我,以期望更加完美地追求自我实现[1]。积极心理学寻找并研究发现个体、群体和社会发展因素中,对个体发展具有积极、健康、向上和美德的力量,并以此来促进个体人格健全,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正能量。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以一股全新的力量给人们带来崭新的视角和理念的冲击。199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Seligman)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积极心理学,于 2000年1月他和Csikszentmihaly联名发表《积极心理学导论》宣称:“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肩负着新的使命。”[2]关于积极心理学,重点在于挖掘人类的内在潜能,把追求并体验积极情绪,提升个体主观幸福感作为责任,通过积极的因素引导,倡导用一种正向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以新的心理学观点重新审视并诠释生命[3]。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个体美德力量和在成长过程中的一切积极向上并有利于自身发展潜力等积极品质的学科,以三个研究方向为主线,关注人类的幸福、发展与健康。
一是积极的主观层面的主观经验。关于主观体验研究重点体现在对人的主观幸福感,强调个体要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做到接受并满意过去、用心感受现在、同时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挑战未来;
二是个体水平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关于人格特质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望找到让个体具备积极人格特质的有效方法,最终实现突破自我,充满正能量;
三是群体层面的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旨在如何调动个体和社会环境中一切积极有效地因素,包括通过积极组织系统培养公民的道德感和美德,让每个公民有职业道德,并具备社会责任感。
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的研究取向,这种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不仅仅给教育实践提供新视野,同时也丰富了中等职业教育实践的内容。身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目的特殊性,树立积极的教学观和育人观,自觉将积极心理学能量理念结合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尤为迫切。当调动一切积极健康向上的因素,不仅增强学生正向情感体验,还能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体系,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完善,同时为中等职业学校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创造良好的条件,达到各因素有效地统一整合,促使教育在良性循环中获得高速发展。
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也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也直接导致积极心理学以一个全新的,健康的心理学概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积极心理要素的整合而形成一股新思想,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亮点和关键趋势。
积极心理学积极倡导的一种理念,认为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有待我们去挖掘,同时每个个体又存在多种多样的需求,特别重视个体的自我实现,在如此正向观念引领下势必会导致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向多元化的方向路径发展:
4.1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
(1)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塑造学生积极心理体验。
积极情绪是个体满意地回忆过去,快乐和悠闲地体验当下同时对将来充满希望的情绪体验。通过开展多姿多彩、融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文体活动是塑造学生积极心理体验的一种有效途径。以社会热点为载体举办各种班级、学校相关主题活动,结合学生技能比赛、运动会等各个契机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及社会道德感、社会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学校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比如美容美发实践、图形图像设计、电子家电维修等专业实践和切磋,在他人的接纳和肯定认可中获得个体自尊和自信的满足,促进情感升华,获得积极的情绪,从而增进感情,加强人际沟通和交流。
(2)教师应该改变观念,运用自身的积极心理,进一步帮助学生挖掘内在积极的潜力。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也渴望获得积极的体验,这需要将激发人的潜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以帮助学生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从而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促使个体健康幸福。但由于社会上某些人总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职生甚至对其冷嘲热讽和一些制度规矩的限制,再加上其叛逆心理强化了师生关系冷漠,学生出现自我需求低,消极看待自我的现象,导致其不愿意尝试积极情绪的探索和体验。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90后的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期,特别中职学校的学生更是个性鲜明,活泼好动。而积极心理学,更是强调个体自身积极因素的寻找,主动挖掘自身潜能,塑造并完善积极的人格。教师应该主动学习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加强心理学观点的引导,与学生建立信任、平等的关系,树立全新健康的育人观,结合职校学生特点,挖掘并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强调优点与长处,通过个体对自身的全面审视,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获得他人肯定,同时学会自我欣赏、自我信任、自我肯定。通过积极的干预,以便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通过感受快乐和成功,积极调整心态,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潜力。
(3)开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打造良好的校园课堂文化。
将积极的活动理念渗入到课堂教学,重新探索未来教育新途径是一种全新尝试。
①开展积极的新型班会活动课。
将传统的班会课与德育课结合起来,开展以积极心理学为主流的主题讲座、班级团体辅导等活动形式,改变传统说教式的班会课形式,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结合成功体验、幸福感受、自信心态、人际交往等主题进行组织活动,提高学生的情感享受,从积极的情绪体验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②教师将积极理念渗入课堂。
教师应当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将积极的心理理念渗入课堂,突显学生主人翁的地位,以活动体验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主观情绪情感体验,传递正能量,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行为反应,认知构建融为一体,实现寓教于乐。
从理论上来说,我们要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观。教学上,我们大家要以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体验性和互动性,使中等职业学生学会自觉主动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日常学习和生活,通过外显实际的行动达到积极思想内化。
③营造宽松、愉快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氛围,体验师生互动。
积极心理学倡导一种自由、民主、和谐和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改变自我角色定位,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地位,与学生交谈时多使用平等、积极的词汇,避免使用消极、命令式、侮辱性的言语。教师的教学,应遵循尊重,平等,参与的原则,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特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营造和谐的气氛,增加操作的课堂教学以促进实践的目的[4]。
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课堂活动增强学生课堂体验,适当表达对学生的鼓励、欣赏,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学生的优缺点,可以消除学生的内心抵触,减少孤独感、寂寞感和无助感,给予学生足够的安全感,同时为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奠定良好的基础,打破学生的自我防御体系,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新型的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心理健康教育及其他学科教育中的一切有利因素,做到资源整合,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4.2塑造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完善人格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放在培养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人格为终极目标。职业学校应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活动促进学生间积极的交往沟通从而促使个体积极发展健康的心理。以积极心理学引领教学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体验成功并快乐成长,让学生在接纳自我、接纳他人的同时学会接纳社会,热爱集体,投入社会生活,体验生活,获得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完善个体健康人格。
4.3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系统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的经验是体现了一种积极的力量,环境中的人与环境以及社会背景密不可分。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循环反复,个体能否较好地适应环境直接反应其是否具备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我们应当意识到环境的重要作用,积极建立一个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完善的组织机构系统。
中职院校可以利用学校广播站、板报、宣传栏,做好积极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定期宣传,在学校校报等相关杂志报纸上开设积极心理学健康专栏,在学校的校园网站做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建设和宣传工作落实到位,创造一个良好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宣传氛围,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了解人性层面的正能量包括一切积极力量和美德,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与积极情绪,进而培养个体的积极品质。
总之,教师要结合职业教育目标和学生实际,进而全面推进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和发展。
[1] 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吕明,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社,1987.
[2]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1- 87.
[3] Sheldon M,King L.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 AmericanPsychologist,2001,56(3):216- 217.
[4] 李丽.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92- 93.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n how to promote diversific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recent years, the power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o a new wave of shocks to bring new perspectives and ideas, which led to a whole new positive psychology, health psychology concepts through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resources, positive mental element integr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a new idea, has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and key trends. Positive, healthy, progressive value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not to provide a new vision, but also enrich the cont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Practice.
Positive psychology; vocationa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New Thinking
G44
A
1008-1151(2015)04-0201-02
2015-03-12
张婷婷(1985-),女,福建商贸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