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 李荣华
清渠如许,为有活源
——论提升高校辅导员理论素养的必要性
聊城大学 李荣华
若要打破辅导员工作的固化被动僵局,即需要觅得源泉,深挖疏浚,立足专业化发展,努力提升辅导员自身的理论素养,为日常工作提供不竭动力和新鲜血液。唯有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素养,才能强化辅导员的教育引导之力,调整施教成才之法,完善爱生护生之心,创新服务管理之术,促进辅导员真正履行工作职责,谋求职业发展。
高校辅导员 理论素养 必要性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正在逐步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逐渐趋向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容否认,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与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辅导员工作较多地依赖经验的传承分享与教训的反馈积累,缺少理论的提升指导,辅导员工作固化死板,被动惰性,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若要打破辅导员工作的固化被动僵局,需要觅得源泉,深挖疏浚,立足专业化发展,努力提升辅导员自身的理论素养,为日常工作提供不竭动力和新鲜血液。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建立以“政治辅导员”的设置而发轫,“辅导员的工作职能源于‘政治'”,其工作是学校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其“角色定位和主要职能是做学生的‘政治领路人'”。一件事物最初的起源往往也决定了它的本质。政治性毋庸置疑是辅导员工作的根本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工作中重点内容。相应的,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当为辅导员职业素养的重中之重。
高校辅导员作为身负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任,要想切实有效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只有自己坚定了“主心骨”,才有能力去补学生的“精神钙”。辅导员要扎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系统学习领会党的思想理论、路线方针,坚定政治立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讲原则,保持政治敏感度,善于及时辨识错误思潮。辅导员只有具备了深厚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才能强化引导能力,在教育引导学生时有理有据,解决形而上问题时有所根基,解决现实问题时有所升华,切实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力量。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已不再拘于政治一隅,其职业角色定位也早由单一的“政治辅导员”变为集管理者、教育者、服务者多重身份于一体的“万金油”。身处繁杂的具体事务与多重职业角色要求缠绕中的辅导员,应清醒地看到一切工作的开展与进行都是在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工作的首要性质都是教育而不是其他”“教育能力是检验一名辅导员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辅导员的教育学理论素养是辅导员胜任其职业角色期望的关键。
高校辅导员虽然并不承担专门的教学任务,但不能否认“辅导员的工作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教育活动”。辅导员开展工作除了要真情投入、热情付出外,还应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和原则。辅导员不能单纯地通过情感感染、熏陶学生,也不能仅仅依赖于被动的经验积累,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探寻科学化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性是任何教育活动都应遵循的一种准则。因此,辅导员要加强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学理论素养,以此调整教育方法,实现教育目的。教育学中的“以人为本”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生活教育原则、师生双主体和谐发展原则等,如能灵活运用,借以调整辅导员施教之法,将大大有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在各种内外因素影响下,处于人生第二次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心理易出现大的起伏波动,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有责任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努力提升自身的心理学理论素养。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也明确规定了辅导员应当具备“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与技能”。
客观而言,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程度仍不高,大部分辅导员的心理学知识储备与运用程度不够。这就导致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困惑缺乏敏感性,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缺乏疏通解决能力。必要的心理学理论素养有助于完善辅导员对学生的爱护之心,有效避免经验式判断的盲目性和武断性,使学生个体获得更多的针对性关注和爱护帮助。辅导员只有具备相当的心理学理论素养,才能更加科学地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状况,准确捕捉大学生的心理诉求,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卓有成效的心理疏导,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
高校辅导员身兼多种职业角色,身负多重责任期待,但客观而言,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占用辅导员的精力和时间最多。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广泛的,具有鲜明个体性的学生群,学生的日常事务是最为繁琐并且需要及时处理的。辅导员在细琐的事务性管理工作中疲于奔命,不仅影响了其他工作内容的有效开展,也严重影响自己的职业信心。与其在工作时间上延展,不如在工作方法上找出路。不论是辅导员作为管理者的素质培养,还是学生作为被管理者的组织协调都可以借鉴现代管理学知识进行。
辅导员在高校环境中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对学生的日常事务进行管理,实现既定目标,学习借鉴管理学理论知识,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灵活运用管理学原则,如分工原则、权力与责任原则、纪律原则、统一指挥领导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团结原则,对于学生班级建设、奖助学金分配、社团活动开展、社会实践进行、宿舍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辅导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从品德、知识和实际技能等方面提升自己,以促进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有效进行。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环境和内容也不断变化。高校辅导员需要承担的职业角色和工作内容可能会更加复杂。躬身以行,无怨无悔,自是分内之举,但欲要持久,需得觅得支持工作的能量和动力所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综上而言,唯有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素养,才能强化辅导员的教育引导之力,调整施教成才之法,完善爱生护生之心,创新服务管理之术,促进辅导员真正履行好工作职责,谋求职业发展。
[1]冯 刚.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何 碧.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3]杨育智.高校辅导员角色的教育学思考[J].成人教育,2013
ISSN2095-6711/Z01-2015-11-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