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 赫元贞
语篇的研究是语言学研究的必然结果,只在句子的范围内对一些语言现象进行解释是不可行的。连接、衔接与连贯是汉语语篇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对他们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文本的整体结构,以及了解如何组织话语。当前研究中对衔接、连贯、连接等概念的梳理与定义不够清晰。它们应该以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但现在彼此混淆,整理不出各自清晰的边界,缺乏一个总的理论框架去系统地分析语篇的连接、衔接以及连贯现象。以往有关语篇的研究大多是基于英语语料,对汉语的分析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与语篇相关的一些新语言现象也未被纳入到系统的研究中去。这些空白都有待我们去补足。
语言学界对语篇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
Halliday 和Hasan 认为语篇应该被视为一个语义单位,它表达的意义而不是形式。因此,它和小句或者句子之间并不是大小的关系,而是体现关系,也就是说,一个符号系统在另一种符号系统中的体现。语篇不是由句子组成,而是作为句子体现。一组相关的句子,以一个句子为最低限度,是语篇的具体化或体现。
黄国文认为,语篇应符合语法和语义的连贯性,包括外界在语义上和语用上的连贯,也包括语篇内部在语言上的连贯。语篇应有一个论题结构或逻辑结构,句子之间有一定的逻辑连接,语篇中的句子是在这种结构基础上组合起来的。
一个语义连贯的语篇必须有一个语篇特征(texture),它的表示作为一个整体。语篇中的每个成分是连贯的,而不是彼此独立的。语篇特征体现在多个方面,如衔接就是语篇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本文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语篇进行解释:
从长度上看,没有对语篇的特殊限制。它可以小到一个词,如口渴时说“水!”;它也可以是一个短语或短句,如小贩们的吃喝“手抓饼~”;可以是一个小句子,如图书馆里挂着“手机振动”的标志;也可以是一篇长篇小说或大段文字。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文本的长度是不受限制的,为了更清楚地体现出语篇是如何被组织被生成的,进而发现语篇连接中的一些现象与规律,本文中的语篇均为不小于两个小句构成的语言单位。
从信息表达的角度来看,一个合格的语篇必须具有语义连贯性,并且通过连贯和衔接的形式来增强语义连贯性。有的语篇中使用较多的连贯性和衔接手段,显得较为紧密,而某些语篇中使用此类手段较少,显得较为松散;有的语篇中几乎找不到显性的此类手段,但它仍然不影响语义连贯性。文本中的一些缺乏的信息,可以由受话者通过联想去加以补足。
在语篇的理解方面,一个合格的语篇必须是语义一致的。这不仅是指语篇文本内容的连贯,而且还涉及到语篇与情景语境之间的理解连贯。这不仅仅指语篇组织者存在一个创建连贯语篇的交际意图,也指语篇接收者始终抱着“我所读到或听到的语篇都是连贯的”这样的理解前提。
(1)语法衔接手段
①指称。在语篇中,如果一个词的释义不能从词本身获得,就必须从被称为词的对象中寻找答案。指称关系可以在句子层面发挥内衔接作用,也可以是语篇层面的语篇衔接。韩礼德和哈桑把指称划分人称指称、指示指称和比较指称。
个人指称是采用人称系统指称人或事物的情况。个人指称词,包括人称代词和相应的名词性代词和形容词。
指示指称是词或相应的限定词以及冠词等所表示的指称照应关系。在指示照应中,说话人通过时间或空间的方式来确定对象。指示指称词包括近指、远指和其他。
比较指称指的是副词与形容词的比较形式,以及有比较意义的词语来表示的指称关系。既然我们是在谈论比较,那么就至少需要涉及两个人物、事物或事件,这样读者会在篇章的语境中寻找有比较关系的语言成分,并了解它的含义。这种指称照应关系必须在语篇的语境中,才能构成比较指称。
②省略。省略是指语篇中的某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的省略,这些基本结构成分从语法规则的角度上是必要的,但从句法上来说省略的内容是说话者和听话者都知道的,是可以从篇章的上下文情境中推断出来的,不需要加以明示。以这种方式,在语篇中一个句子以另外一个句子作为理解的基础,这就使得句子的衔接顺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语义。省略在语篇中的功能是不可忽视的。省略可分为三类:名词的省略、动词的省略和小句性省略。
名词性省略是指省略名词短语或者省略名词短语中的中心词或中心词和部分修饰词。动词省略是动词和动词短语中的动词词组省略。动词性省略包括实义动词省略和操作词省略。小从句省略了整个句子,被保留下来的是句子中的新信息。这种现象越来越多地在对话中。通过上下文的理解可以找到被省略的信息内容,这是语篇衔接的功能所在。
③替代。替代指的是一种形式替代上述某一部分。替代是为了衔接上下文和避免重复的重要手段。在语篇中替代的意思是从上文中被替代的成分入手。替代和省略是相似的,,只是替代有替代词语而省略没有。替代也可以分为三类:名词替代、动词替换和小句替代。
名词性替代是指能够充当名词性短语中心词的替代词取代另一个名词短语。动词性替代顾名思义就是用动词性替代词来替代动词短语。汉语中多用“干”“来”“弄”“搞”等词来替代上文的动词短语。其中“干”“来”最为常见。小句性替代则是指的是用替代词替代小句。
④连接。连接是连接语篇中相邻句子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的衔接手段。连接通过连接词来实现。这种连接的使用说明了在语篇中可连接的其他成分的存在,并且只能通过引用语篇的介绍才能完全理解。连接在语篇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韩礼德和哈桑从抽象的逻辑语义的角度进一步对语篇进行分类:详述连接、延伸连接和增强连接。
详述是对前句或基本小句子以及小句中的某一成分加以进一步的说明、评论或举例,多用“也就是说”“换句话说”“例如”“更准确地说”等这类词。延伸是表达在前句或基本小句的语义之外,从正面或反面增添新的信息,或者阐述其他别的情况。多用“从另一方面说”“况且”“也不”“既不……也不”等词。增强是指语篇中的一个成分提供给另一个成分补充的信息,来增强语义使其完整。“同时”“首先……其次”“因为……所以”“尽管如此”等这类连接词是增强手段中常用到的。
(2)词汇衔接手段
词汇衔接是指语篇中一部分词汇之间的语义上的联系,可以重复、用其他类似的词来代替。也就是说,词汇衔接是通过在语篇中的词汇选择在语篇中建立一个贯穿语篇的、连接各个句子或语段的链条,从而使语篇中句子词汇之间产生意义联系,由此建立语篇的连续性。Hoey 曾表示,词汇衔接是最突出语篇衔接能力的重要形式,在篇章中占大约40%。有两种类型的词汇衔接:复现和搭配。其中复现包括重复、同义词、上下义词,概括词。
①复现。复现关系是词汇衔接的一种形式,指在阶的一端对某一词项的重复;在阶的另一端用概括词对某一词项的回指;还有一些是处于中间地带的——同义词、近义词、上下义词的使用。
重复是指反复使用同一词语或小句表示同一对象或者表述同一意义,即一样的词或句子在语篇中反复出现。
同义词或近义词是指在语篇中使用概念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从而使语篇的句子之间产生意义联系。
上下义关系指的是一个词所表达的含义包含另一个词所表达的含义或者被包含于另一个词所表达的含义之内,即一个词包含另一个词。换句话说,如果A 所表示的事物包含B 所表示的事物,即B 就是A 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就可以说A 是上位词,B 是下位词。上下义词的使用可以避免语篇中简单词汇因多次重复而造成文体单调的结果。
概括词,顾名思义,即具有概括意义的词。语篇中如果多次使用重复的词语会给人一种词汇置乏,苍白无力之感。在语篇中碰到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词时,就需要使用一些概括词。汉语中这样的词语有:人、东西、物、事、地方等。
②搭配。搭配被韩礼德和哈桑认为是词汇衔接的重要手段。搭配是指一个短语或句子中的单词和词组的组合。另一方面,在句子或段落中使用的词语之间有多种搭配模式和语义关系。能够一起搭配的词语属于同一语义场,他们有一定的关系,具有较强的语篇衔接能力。
首先,汉语语言本身的就有一定的不平衡,有的使用衔接手段比较频繁,有的则很少用到,所以这是一个直接导致学生掌握的不平衡的因素,对于那些使用较少的衔接手段,学生使用错误的概率会很大。其次,汉语有重意合这一特征,中国人能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具有一定的语言意识,如果是外语学生想要掌握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第三,语篇的衔接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每个衔接手段的难度程度不同。在使用汉语时,用法上有细微差别的词时经常会出现偏误。
例如,世界上餐饮业是最重要的行业,对笔者来说中国餐饮业发展很快,因为菜一天比一天多。
汉语一些词语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所以学生会经常使用,但他们不考虑使用这些词使用的条件就如例中“因为”使用的前提是前后之间要有因果关系,而该句中“菜一天比一天多”不能成为中国的餐饮业发展快的原因,所以出现了错误。
对于学生而言,当他们遇到更难以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的衔接时,他们往往采取回避策略,或用其他形式来代替,但这往往不能完全正确地表达其原有的含义,从而造成偏离和错误。
例如,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难忘的事情,什么事都有,但我最难忘的是我的第二十个生日。我生日之前我参加了一个活动,决定叫我中国朋友来陪过①生日,②到生日的日子的时候,我给我前女友打了个电话,让他帮我一些,点菜什么的。
根据汉语的习惯①处的“生日”可以省略,②处的“到生日的日子的时候”可以改成“那天”,这就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好汉语的语篇衔接规则而多次重复使用“生日”。
首先,有一些教师认为,精读课就是讲语法,口语课是练习口语,而语篇衔接只是在写作课上要练习的项目。这就脱离了教学目标。对语篇衔接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合作,使各种课程的有机结合。
其次,因为教师不重视语篇教学,语言技能训练不充分导致使学生出现很多语篇方面的错误。
第三,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把课堂教学中的大部分时间放在语法和词汇的解释,以及学生自身的话语分析能力,只是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一些文章,材料,并没有真正的行动来检查或引导学生一起学习。缺乏语篇教学,导致学生对自身出现的错误认识不清楚。
第四,部分教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教学经验很短,语篇教学理论知识匮乏,也是影响学生掌握教学中衔接的重要因素。
首先,建立语篇教学的观念。教师应重视语篇教学。传统的思想认为,由于语篇教学是要成段表达的,需要有一定的语法和词汇的基本技才能进行训练,所以只有到高级阶段才对其进行表达能力的培养。而语言学习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漫长的过程,语言教学也是同样的。语篇是由一系列简单的句子或复杂的句子有规则地连接组成,因此教师有必要对语篇的衔接有一个很好的认识。
第二,深度挖掘语篇知识。教师应熟练使用教材,教师不仅要把书上的内容讲给学生,而且其中内部蕴涵的知识也要渗透给学生,不是照本宣科,只讲书上的语法和词汇,而是加强语篇分析,将隐含在语篇衔接的知识慢慢讲给学生,积少成多,相信学生们到了高级阶段对有些知识就会融会贯通。当然,这其中最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就是教师要有扎实的语言教学能力,丰富的语言知识、责任心和耐心。
第一,在初级阶段就要养成学生成段表达的习惯。初级阶段写的能力可能会差一些,那就让学生多说。例如,可以写下课文中的几个语段衔接关键词,让学生使用这些关键词把课文串起来或者用这些词讲述一个小故事。教师也可以设定一个情景,让学生们以不同的身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练习。
第二,从语篇角度理解字、词、句。在以往的教学中就是见到词就讲词,见到语法就讲语法,没有篇章意识。改变这种思想就要反过来,从篇章入手来讲解句子、词语、生词。这样便于学生融入语篇的语境中,获得一定的衔接语感,同时也促进了字、词、句的训练与学习。
第三,基础知识是重点,技能培训为中心。学生学习语法和新单词后,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初始阶段可以让学生多改写、仿写、扩写、缩写的练习,高级阶段就要更复杂一点,给学生留下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收集数据,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述,列提纲交初稿,然后老师提出指导意见,最后让学生做出更改,这种反复修改反复斟酌,不仅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学生能更准确、更灵活地运用语言知识,也能巩固以前的所学内容。
首先,对于学习者来讲,要想学好任何一种语言,只用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汉语和俄语所属的语系是完全不同的,这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学习者下苦功夫、努力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者要培养自己对汉语的兴趣,要热爱汉语,这才能源源不断的学习汉语的动力和恒心。
其次,学习者也要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经常看一些汉语的影视作品,寓教于乐,读一些易懂的小说或者是经常看报纸做摘抄等等,这都是学习的好方法。总之,学习语言的恒定不变的规律就是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练。
第三,学生在交流中,为了快速、简单地展示自己的观点,他们会采取回避的策略。回避用不熟悉的衔接方式,而是经常使用他们认为简单,不会出错的方法,一旦形成这种习惯就很难通过交际使自己的汉语水平得到提高和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学生不要害怕犯错误、丢面子,要学会在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克服心理障碍,敢于挑战自己,突破自己的。将在课堂上或课外书籍去上学习新的知识,大胆地应用到实践中,经过出错、改正、完善的过程,语言水平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随着语言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识到单纯地研究句子已经不能满足学习和研究的需求,于是跳出了句子的小圈子,转到语篇的研究上来研究各语段、篇章之间的联系。本文尝试对语篇的连贯、衔接、连接做出自己的定义,并将之纳入语篇的框架进行分析,对两类主要的连接手段以及话题作为连贯关系下的连贯与衔接手段进行了探讨,希望本文能对语篇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和启示。
[1]张艳斌.语篇衔接与连贯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0
[2]林 帅.留学生汉语语篇词汇衔接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刘辰诞,赵秀凤.什么是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4]周 芳.汉维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姜望琪.语篇语言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屈承熹.汉语篇章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