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探析

2015-03-31 11:21:53桑显洁
大众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应用文院校教材

桑显洁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广西 南宁 530022)

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探析

桑显洁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广西 南宁 530022)

应用文是现代社会人们生产、工作、学习、生活实践中,用来办理实际事务、处理实际问题的一种工具。目前高职院校中普遍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但是教学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文章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材与教师方面对应用文写作课程提出了相应的几个设想。

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1 教学现状分析

应用文是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种,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与依据。随着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交流越来越频繁,使用应用文的机会也日渐增多。而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为了适应未来职场上的激烈竞争,更应该掌握应用文写作技能。

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应用文写作是我国高职院校开设较为普遍的一门课程,但据笔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不容乐观。从简单的一封邀请信、一篇总结、一则通知、再到一篇毕业论文,学生们往往出现思路不清、表述不清、文笔不畅的情况,常常伴有语法、修辞的错误,错字、别字通篇存在,写作结构、格式不规范等毛病也时常出现,这样的写作水平恐怕难以胜任今后竞争激烈的工作。

2 当前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几个突出问题

2.1应用文写作课程设置的边缘化

作为以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高等技术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有些高职院校对应用文写作教学不够重视,有的将之当做附庸,只存在于一些财经类等偏文科专业,而其他类似于计算机、土木、农业等理工类专业并没有设置应用文写作课程;有的院校甚至不开设本门课程。在课时的安排上,有的职业院校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安排了60~80课时,比较合适。而有的学校因专业特色,课时只保留了30课时或30课时以下,造成了课时量不够教学的情况。应用文写作涵盖了大量写作知识,并要求有足够的时间练习。如此一来,教师教学时间不足,学生练习量短缺,很难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其次,许多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采用大班授课,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即小部分人会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大部分学生则变为一个“旁观者”,写作课变成了“摆设”。

2.2教师师资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应用文学写作的教师大部分来自中文类或教育类的应届毕业生,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和理论知识储备,但大都没有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担任过行政文秘工作,所以没有应用文使用的实践经验,有时只能是一知半解。在教学中往往出现敷衍了事,或者讲解不清、重难点把握不当的现象。而教学方式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形式,无法与实际工作情况相结合,无法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最终造成“教师难学,学生厌学,教无效,学无用”的局面。

有的院校安排的应用文写作教师比较随意,不是来自中文类专业的学生。这些教师自身缺乏相应的写作理论知识,又缺乏很好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提笔不能写作,更会出现胡乱上课的现象。

2.3教学模式与教材的陈旧化

现阶段的应用文写作教学都采取了传统教学模式,即写作理论和写作训练两个模块,以文体介绍为引领和组织教学过程。教师先讲解写作知识,后组织学生进行文体写作训练。“这种模式希望通过理论模块实现写作知识的储备,认为讲过知识后学生就能学会写作,结果造成了写作知识传授的‘空对空’,而训练模块也因为缺乏一个具体的载体导致写作实训也常常‘空对空’。写作知识与写作实践之间存在的关系学生过后并不清楚。”[1]

在教材方面,市面上的教材五花八门,鱼龙混杂,内容雷同,缺乏新意,对于实践教学作用不大。笔者查阅过大部分教材,许多教材采用的一般模式是“例文展示——文体知识讲解——实地演练”等三大部分。模式单一,上课易造成学生疲倦。其次,教材案例选取不够新颖,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比如在“计划”教学中,教材选取的例子如《2011-2012第一学期财经科工作计划》等等,选取内容学生没有接触过,导致学生认为应用文其实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难以激起学习兴趣。又如在求职方面,许多教材忽略了“简历”,只出现了“求职信”,即使出现了简历,选取的例子也乏善可陈,给出一个相应的模板,让学生套用。应用文源于生活和实践,学生接触到这样的题材之后,普遍认为很陌生,感觉应用文写作很吃力。

2.4学生对应用文写作兴趣不高

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经过十多年中小学语文的学习,写作技能不差,故对该门课程的重要性没有深刻认识。而平时学生接触社会较少,缺乏社会阅历,对应用文写作的概念仅仅停留在如请假条、校园通知等文种上,对其他文种比较陌生。加上前面所述教师上课理论过多,实践较少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材的陈旧,大班授课制,更加使学生对应用文写作感到厌烦,一上课就睡觉,看其他专业书本,甚至逃课。

3 对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针对在应用文学写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要培养出真正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3.1改变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认识

随着当今社会向着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发展,应用文写作也应像计算机、外语一样,作为每一位现代人才的基本技能之一。所以必须给应用文写作树立一个全新的理念,各大高职院校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如在每年新生的入学教育中根据不同专业的性质和特点,比如财经类的经济应用文类、理工科专业的科技应用文、毕业生的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等方面去分析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必要性,强调其重要性,使学生对应用文写作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为了结合应用文学写作实践性强的特点,可在大二、大三两个学年按照实际教学情况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利用大二学生进行行业顶岗实习的机会,完善简历、实习报告等写作;利用大三学生毕业实习的设计思路,完善毕业论文的写作,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应用文写作是自己走向社会的必备技能。

3.2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校需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应用文写作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限制,只注重于上课,而自身写作能力却日渐下降。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广泛涉猎法学、经济学、心理学、哲学等方面书籍;经常阅读大量写作、教育相关的报刊杂志,比如《秘书之家》、《写作学》等,补充写作知识和技巧,积累一手新鲜素材;“给予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平日里教师要坚持写作,不断提高自身写作能力。

如今的教师虽有过硬的理论知识,但大部分人缺乏实践经验。所以教师必须重视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加自己的阅历。打造“双师型”教师是建设优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必经之路。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教学期间或寒暑假时期,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去党政机关和其他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或安排部分教师到本校的相关职能岗位上兼职,充分接触应用文文体,积累教学案例。

3.3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多用新颖案例化解教材陈旧

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令教师与学生都感到沉闷,要想打破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应在教学模式上下足功夫,可以利用以下几个教学手段改善课堂,提高学生兴趣与学习主动性。

加强实训,勤写多练。应用文写作能力并非一蹴而就,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让学生勤写多练,找出自身不足。笔者一般安排1个课时讲授理论知识,1至1.5个课时进行写作训练。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训练内容。比如旅游专业,需强化导游词写作;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重点要求市场调查报告等经济类文章写作。课堂练习除了整篇练习之外,还应该加入小练习,比如标题的撰写;公文用语改写,病句修改等,让学生完全沉浸在应用文写作的环境中。

采用任务与情境相结合。情境教学,就是利用不同文种的写作目的和要求去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2]。任务式教学,就是以任务(task)为组织单位的教学。“任务”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完成,这个过程就是学习过程,最后老师以任务完成的效果来评定学习成就。任务式教学讲究三个环节,即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任务前教师要将所有的任务要求明确布置给学生,任务中教师需时刻检测学生,防止出现错误,任务后教师对整个环节进行评价。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例如讲解经济合同时,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代表两家公司,教师可布置将任务下发要求学生对一个合同中的“标的”进行洽谈,学生模拟公司洽谈业务场景,商讨中将所有的合同写作要素进行归纳整理。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对各小组疑惑之处进行解释,并做好记录。在情境模拟结束后,教师针对任务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这样一来,枯燥呆板的合同写作变得生动新颖,学生也兴趣盎然地收获了知识。

采取小班授课制。在学生人数上进行把控,并在教学之初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课堂练笔。每次课堂练习抽查每小组中2~3位同学的习作,避免学生出现“偷懒”现象。

而在教材方面,多采用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案例,可从挂职锻炼、报刊杂志、往届学生等方面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由具有典型性的例子。也可组织学生一起自编教材,化解当前教材的陈旧与枯燥。

3.4改变考核方式

传统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是考查课,并不是考试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重要性。而考核结果往往只通过教师在期末给出一道题,或出一份试卷获得,学生只应付了事,考过即忘。应用文写作并不是一门“术”,而是一项技能,所以应用文写作考核方式可转变为平时变现与期末测试相结合的方式。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由学生小组来讲授某一个应用文文种的写作,教师在结束点评,指出不足,这可算作平时成绩。而学生通过课下收集资料,做课件等过程,充分了解和熟悉了各文种的写作理论知识。这种方式相对于教师讲授,学生更易于吸收知识。期末测试可按照传统形式,利用测试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4 结语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无论在高职院校还是更高层次教学培养中,应用文写作都应当得到重视,而不是沦为教学摆设课程。通过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能打造出人文素养与技术能力双优人才。

[1] 何洁.对高职应用写作改革的建议[J].交通职业教育,2004, 4(2):45,52.

[2] 王养正.基于写作过程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10(17):133-134.

[3] 周彤.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8(3):57-59.

Teaching reform of practical writ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Practical writing is a tool that people life, work, study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used to dealing with the actual, dealing with practical problems in modern society. At present, most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s establish this course, but in the actual process emerged some problems. This paper will raise some reform proposals which from the curriculum setting,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aterial and teache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ractical writing; teaching mode and means; teaching reform

G642.3

A

1008-1151(2015)12-0135-02

2015-11-11

桑显洁(1989-),女,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教师,研究方向为应用文写作、汉语教学。

猜你喜欢
应用文院校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3期)2016-12-01 05:54:16
关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51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