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雄
(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0)
舒肝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梁海雄
(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0)
系统回顾舒肝宁注射液的现代药理研究及其在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近10年的文献显示舒肝宁注射液具有利胆退黄、保肝护肝、提高免疫力作用,安全性较高。
舒肝宁注射液;病毒性肝炎;研究;综述
病毒性肝炎为消化内科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的“鼓胀”、“黄疸”范畴。病毒性肝炎可引起肝功能损害,临床表现为黄疸、乏力、厌油、腹胀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发展为肝癌及肝功能衰竭。目前西医疗法主要以抗病毒、护肝、退黄及对症治疗为主,耗时长,花费高,且抗病毒治疗易引起病毒变异。近年来,舒肝宁注射液较广泛应用于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本文就近10年来舒肝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可靠的参考凭证。
舒肝宁注射液根据张仲景《伤寒论》中的“茵陈蒿汤”化裁而成,其组成成分有茵陈、栀子、板蓝根、灵芝及黄芩,具有扶正益气、护肝保肝、清热解毒、退黄利湿的功效。根据欧阳春[1]报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舒肝宁注射液中的黄芩苷的线性范围为30~100Lg/ml、平均回收率99.68%,栀子苷的线性范围为30~150Lg/ml,平均回收率为99.66%。根据张喻[2]报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舒肝宁注射液中的绿原酸的线性范围 0.062 5~1.000 0 mg/mL(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 98.99%。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舒肝宁注射液中含有黄芩苷、栀子苷及绿原酸,其为抗菌解毒的主要有效成分,可以清除氧化自由基,降酶保肝,能显著抑制肝纤维化因子IFN-γ与 TGF-β1的表达,减慢肝脏纤维化进程,促进肝功能好转[3-5]。而灵芝具有益气扶正,双向调节免疫机能,保肝护肝的作用,为临床使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舒肝宁注射液广泛应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临床治疗,临床实验也有较多报道。根据任永会、杨志林[6]等报道,将138例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予口服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舒肝宁注射液治疗。结果显示,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在降低氨基转氨酶(ALT、AST)、总胆红素(TBIL)及升高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的疗效,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舒肝宁注射液具有改善患者肝功能及抗病毒的作用。根据李爱芝、张春菊等[7]报道,将41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治疗结束观察两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肝纤四项及肝功能复常率,结果显示拉米夫定联合舒肝的疗效更佳,表明舒肝宁注射液具有保护肝脏、调节免疫、抑制病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根据张斌、赵巍等[8]报道,将9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48例与对照组47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及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肝宁注射液及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及胆红素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采用舒肝宁能更好改善肝功能及降低血清胆红素。
舒肝宁注射液治疗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根据韦秋玲[9]报道,将72例采用舒肝宁注射液治疗的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患者与50例采用丹参滴注液治疗的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患者比较,前者的疗效优于后者的疗效(P<0.01),表明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肝宁注射液治疗,能迅速缓解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降低转氨酶及退黄作用。根据李国航[10]报道,将128例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舒肝宁注射液治疗,疗程结束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显示,疗程结束后,采用舒肝宁注射液组的疗效及肝功能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的,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根据赵林[11]报道,将90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A组予熊去氧胆酸治疗,B组予舒肝宁注射液治疗,C组予熊去氧胆酸联合舒肝宁注射液治疗,结果显示,C 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 A 、B 组,各组与治疗前比较,血清中ALP、T-BIL、γ-GT 水平均明显下降,C组较A组下降显著,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B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舒肝宁注射液为中药提取物合成的复合制剂,成分复杂,其安全性根据郝再青、马俊[12]报道,舒肝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4%,主要反应为连续注射用药后出现荨麻疹性药疹、呕吐、畏寒、发热及脸颊潮红,均可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退,不影响临床使用。也有临床报道,静脉使用舒肝宁注射液后出现呼吸困难,甚至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13,14]。因此,舒肝宁注射液在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中,应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迅速及时分析原因及有效地救治,避免死亡的发生。
我国为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大国,因此探索价廉效优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当前学子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经本文综述,舒肝宁注射液中黄芩苷、栀子苷及绿原酸成分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主要成分,具有降酶保肝、利胆退黄、调节免疫、抗氧化自由基、抑制病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但就当前研究而言,舒肝宁注射液的药理研究仅处于初级阶段,仅有少数的学者对舒肝宁注射液进行药理研究,动物水平的实验较少报道,因此应对舒肝宁注射液开展更多的临床药理研究以进一步确认其药理活性。据当前研究表明,舒肝宁注射液在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较广,尤其用于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方面,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但舒肝宁注射液会导致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甚至导致过敏性休克,因此在临床使用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发生,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救治。
[1] 欧阳春,孙增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肝宁注射液中黄芩苷和栀子苷含量[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6,19(2):173-174.
[2] 张喻,刘荣,董平.舒肝宁注射液中绿原酸的质量测定[J].抗感染药学,2011,8(2):103-105.
[3] 赵璐,曾南,刘晓帅,等.舒肝宁注射液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24(3):118-120.
[4] 陈为烤,居文政,谈恒山.绿原酸的体内过程及药物相互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6):65-67.
[5] 朱永辉,邓维成,何永康,等.舒肝宁注射液对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γ-干扰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592-1593.
[6] 任永会,杨志林,谢辉.恩替卡韦联合舒肝宁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研究[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5,22(3): 201-204.
[7] 李爱芝,张春菊,李尊裕,等.舒肝宁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0, 2(3):13-14.
[8] 张斌,赵巍,王立蓉.舒肝宁注射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肝功能及胆红素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4,20(16):71-73.
[9] 韦秋玲.加用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 72例[J].广西中医药,2010,33(5):31-32.
[10] 李国航.舒肝宁治疗病毒性肝炎(甲型)急性黄疸型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3):236-237.
[11] 赵林.药物联合治疗戊型肝炎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0):57-58.
[12] 郝再青,马俊.舒肝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J].中国药师,2006, 9(12):1147.
[13] 王慧,邱洪,林芳.舒肝宁注射液致呼吸困难1例[J].中南药学,2015,13(6):672.
[14] 李海玲.舒肝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死亡 1例[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4):384.
The advance research of Shuganning injection for viral hepatitis
We conducte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Shuganning injection in the clinic treatment of viral hepatitis and its modern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Nearly 10 years, the literature shows that the Shuganning injection has the functions of normalizing the gallbladder, protecting the liver, enhancing the immunity function with high safety.
Shugangning Injection; viral hepatitis; 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
R575
A
1008-1151(2015)12-0062-02
2015-11-11
梁海雄(1970-),男,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中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