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杜 瑜
工学结合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内学习与实践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在我国,相关的概念还有“合作教育”“产学研合作”“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读交替”“半工半读”等。在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探索中,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是同等重要的,但目前与教学相对应的学生管理体制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本文以此为突破口,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学生管理体制进行深入探讨,提出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学生”就是身份,在校外的实习中身份转换为“职业人”,并根据市场需求和规律参与到实践工作中。随着身份和环境的骤然变化,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①对实习时间、性质、地点、单位性质的不认同引发的抵触心理;②学生对实习指导老师、辅导员和学校的信任危机;③学生在实习前后对个人未来发展产生迷惘以及悲观情绪;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焦虑。
企业的行业性对实习的时间段限制较大,对学校教学安排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改革往往滞后,仓促的实习安排和不合理的课程与现实情况存在矛盾。
学生在外实习,一方面作为学生,学籍管理、考证情况、升本教育、假期以及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等都存在一定管理上的混乱;另一方面作为实习工作人员,其生活环境、工资待遇、劳动强度、保险福利等相关权益屡受侵犯。因此,在相互作用之下,实习生成为了一类特殊的弱势群体。
学生在校外实习,辅导员远程管理,工作难度加大,而且目前实习指导的具体模式尚无定论,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界定模糊,对辅导员的相关要求和培训均不规范。
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本身就存在大量的现实问题,在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育管理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足,忽视了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自律性的激励和培养。
实习前教育的形式可多种多样,主要有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专题讲座教育内容包括: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加深所学专业的认识;学习岗位职业道德规范及实习公司员工的行为规范;介绍实习企业的环境、特点和文化;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制观念;参加岗前培训,包括安全知识和实操技能等。实习前组织学生学习行为规范,坚持日常严格考核,为在实习中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奠定基础。主题班会以“怎样尽快适应新的实习环境”等为题进行讨论,可由师兄师姐介绍实习经验,指导老师讲解注意事项,实习单位介绍操作规程,法律老师介绍劳动保障相关法律,心理咨询老师做心理咨询等等,强化实习前教育,全方位地做足准备工作,尤其是心理工作。
实习中期,是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期,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间段。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适应新的身份和环境,就必须全程监控,并做好应急预案。这就需要学校与辅导员以及实习单位与指导老师之间密切配合。
学校与辅导员要从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入手,正确疏导和排除学生在处理人际交往和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实习单位与指导老师要从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耐心解决他们在实习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工作信心,进而胜任此项工作。
工学结合下的实践教学大多数是在校外,与实习指导老师和辅导员的联系相对较少。因此,要做好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工作必须得到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各方主体的支持和配合,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共同管理。通过构建规范的实习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改进实习管理方法,完善院系二级、校企双元的实习管理机构和制度;培养学生在实习期间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引导和帮助实习生释放负面情绪和压力,减少消极行为等。
工学结合过程中,辅导员与学生在时间、空间和沟通方式都发生变化,学生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工学结合下辅导员工作模式创新就显得非常必要。随着工学结合的实施,传统的教育管理手段、方式无法开展。因此,辅导员的工作地点、时间、内容以及方式方法就需要更加灵活。辅导员可以根据学校的工作结合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计划,在学生实习前,实习期间,实习后期适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贯彻工学结合的理念。实习之前,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灌输工学结合的理念,让学生认识到实习属于教学安排,并理解其重要性,做好参加实习的心理准备;实习期间,适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点,以减压为主,注重学生的负面情绪疏导;实习结束之后和指导老师一起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实习总结,根据教学安排,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其尽快进入常规的校园学习当中。实习期间,还可以跟指导老师一起下企业,与学生沟通交流,答疑解惑,疏导心理问题,及时将消极情绪扼杀在萌芽状态,防范未然。
当前学生管理工作中,为了避免易发生的侵权和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就必须建立起一套有效且合乎实际需要的学生实习管理制度。有了制度的保障才会变随意为规范,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实习生必须明确一点,既然他在企业实习就是企业的员工,而企业的员工就必须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学校有义务对实习生在实习单位中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同时也有权利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相关的指导和安排。实习单位在法律的许可范围之内有权利和义务安排学生具体工作,同时也必须保障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实习指导老师是实习制度的监督执行者,同时又是一条纽带,将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串成一个整体。
因此,为了避免容易发生的侵权和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且合乎实际需要的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如何建立一套有效且合乎实际需要的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就需要从学生、学校、实习单位、实习指导老师四个方面去考虑。学校就如同生产厂商,把学生这个产品推到实习单位这个潜在用户中去试用,而实习指导老师就负责安装调试并且在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斡旋,达到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效果。
实际上,多数大学生对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是接受并认可的,大部分师生都表现出了对实践教学、校外实习的重视。虽然,目前在教学安排、学生管理上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总体来看,由于导致目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完善工学结合下学生管理体制问题,就必须对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进行动员,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1]梁 倩.校企合作下的学生管理工作[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2]史玉霞.“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问题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5.1
[3]郑国凤.“工学结合”视域下高职学生管理探讨,[J].成人教育,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