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教学日志 促专业成长

2015-03-31 10:47浙江省玉环县实验学校游爱艳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日志检索笔者

浙江省玉环县实验学校 游爱艳

撰教学日志 促专业成长

浙江省玉环县实验学校 游爱艳

教学日志是教师行动研究的一种范式,它以叙事的方式记载教师在教学生活中发生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真实

教学日志 意识觉醒 思想升华 实践变革 专业成长

美国学者布鲁克菲尔德认为:“研究日志(又称教学日志、工作日志或教师日志)是一种教师对生活事件定期的记录,它有意识地、生动地表现了教师自己。它不仅仅是罗列生活事件的清单,而是通过聚焦这些事件,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假定。”这些故事能够促使教师意识觉醒,思想升华。它能够引导教师关注自己每一天发生的教学事件以及对教学事件从发生、发展和结果进行深入的反思、审视和提炼,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从而获得自身的专业成长。

一、撰写教学日志,促使教学意识的觉醒

教师是一种经验型职业,教师的很多教学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教学假定,而这些教学假定则来自于日常教学工作中的经验认识,这些认识能帮助教师进行教学与管理。但教师在平时积累的认识有时是不全面的,有偏差的,甚至是错误的。撰写教学日志能促使教师反思审视自身的教学行为,修正教学假定,使一些原本有偏差的或是错误的教学意识逐步更正过来,甚至对一些原本没有的教学意识有了意识。撰写教学日志能促使教学意识的觉醒。

例1,做一个善于倾听的老师

某日,学生讨论习题时,有一小组的李同学向组员询问问题,在她的大声且略显激动的连续追问下,组内原来做对的两个男生显得底气不足,好像自己错了一般,小脸涨红,解释不清。教师的分析让她迷惑不解,坐在边上听课的老师问她:“你能把这题的解题过程说给我听听看吗?”李同学说:“把矿石从烧杯里拿出来会带走一部分水,烧杯内的水面会下降,那么量筒里就要倒出更多的水,造成矿石的体积变大,所以它的密度会变大。”

原来学生的思维障碍并不是不会判断体积的变化,而在于体积与密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弄错了。这一事件深深地引起了笔者的反思:

(1)原来笔者的教学假定是有偏差的。依据平时的教学经验,笔者的教学假定是:这题一定是体积的变化不会判断,只要讲清了体积怎么变,那么密度怎么变就迎刃而解了。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这也引起笔者的思考:平时的教学假定都是合理的吗?正确的吗?如何让教学假定更接近学生的事实?

(2)找到问题所在比详细分析过程更重要。只要找到学生真正的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这样比分析整个题的过程要省时高效且有针对性。

(3)有效教学需要准确了解学生,了解学生需要倾听。要想解决学生的问题必须让学生先暴露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说出来,老师这时要做的就是仔细倾听,找出学生思维的障碍点。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会认真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并不是开一大堆药或做一大堆检查,而是让病人说说哪里不舒服,然后再作出判断。倾听是一种行为,又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理念。

这则日志对于笔者的触动很大,它改变了笔者的教学理念,促使笔者某些教学意识的觉醒,也提示笔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想如何将问题讲清楚,更重要的是倾听学生的表达,帮助学生找到造成障碍的点,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撰写教学日志,促使教学思想升华

教学日志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反思形式,是教师对已完成的教学工作中的成败得失进行回顾、分析、思考与总结。教学日志能促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一些初步认识变得更加深刻,对一些有偏差的认识有正确、更高的认识。例如,每个老师都知道倾听很重要,倾听是尊重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方法。从上述日志中又笔者认识到倾听是了解学生,促进有效教学的前提。

例2:站在学生的角度

教学“空气的湿度”时一般先给出湿度概念——空气中水汽的多少,然后介绍干湿球湿度计,继而说明在生活中,空气的湿度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并介绍如何用干湿球湿度计测量空气的相对湿度。

“为什么有了湿度的概念生活中还要引用相对湿度的概念?”这个问题引起笔者反思。课前,笔者只是想到了学生可能会不明白“湿度”与“相对湿度”的区别,而没有想到为什么要引入相对湿度的概念。概念的教学,首先就是要让学习者知道为什么要建立这个概念。如果学生这一点都不明白,他们的学习将是盲目的。一节课看似讲完了所有的知识点,但学生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显然是很难受的。

为什么会没有想到呢?那是因为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往往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我们也就没有问题,只是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教学,这会阻碍我们的成长,我们的进步。

这让笔者想起曾经听到的“常见的动物检索表”的教学。教学中,老师问:“这张树状检索表看得懂吗?”“如何将之转化为文字检索表?”两个问题,然后进行分析讲解,这块内容的教学就过去了,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会了如何转化,但学生心中应该还存在疑问:“什么是检索表?检索表有什么用?为什么要转化为文字型的检索表?”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学生始终不能将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

扪心自问,我们在教学中很多时候仅是讲解教材中的知识,但隐含在教材背后的问题并没有深入挖掘,更谈不上精心设计。为什么没有挖掘?并不是老师不愿意,而是很多时候并没有想到,没有想到学生可能的认识障碍,没有想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最关键也是最基本的一点应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并解决问题。每一节课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只有一次,而且有且仅有一次,它是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

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思考与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才真正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能力得以提升。同样地,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我们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撰写教学日志,促使教学实践变革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的过程。一方面,教师要将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内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另一方面,教师要对个体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深入追问和批判性分析,以确认属于自己的知识,并将其转化为个体经验,并逐步形成实践性知识。教学日志则是帮助教师进行批判性审视自身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撰写教学日志,有效地促使老师教学实践的变革。

例3,追求“简单”应为教学的首选

前不久,听一位老师引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时,将乒乓球扔向桌面然后反弹为例进行讲解,以下片断是课堂上的一段小对话:

师:乒乓球往下运动是因为什么?

生:手对球有力。

师:乒乓球又反弹是因为什么?

生:桌子对球有力的作用。

师:桌子对球的力哪里来的?

生:球对桌子的力。

师:也就是说因为球对桌子有力,所以桌子对球也有力的作用。

生:对。

师:为什么球对桌子有力,桌子对球也有力的作用?

生: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看似得出了结论,但并不是从这个例子中得出“力是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的,而且这个过程也很绕。

这一节课深深地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教学的选择有各种各样,每个老师的各种教学设计都能说出个道理来,但我们首先应追求什么,这是要引起我们深思的。笔者认为一节课的设计应以“简单”为主,以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为主,通过教师的设计达到学生无负担的学习,这才是每一个教师所要追求的。当然这里所讲的“简单”并不是指只教简单的知识,难的都不讲,而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有难点的知识让学生认为简单地接受。

教学日志记录了课堂教学的得失,它不仅仅是记录,是源于课堂而高于课堂,对课堂教学予以深层次的梳理和挖掘。撰写教学日志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促使教学实践变革的有效办法。

教学日志将平时教学生活中的点滴发现和萌生的思想及时进行梳理和深化,这种教研生活方式的改变,使笔者收益匪浅。

斯蒂芬•布鲁克菲尔德.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ISSN2095-6711/Z01-2015-06-0267

故事。这些故事能够促使教师意识觉醒,思想升华,产生实践变革的欲望。本文以笔者的部分教学日志为例,表达撰写教学日志对于自身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愿此文能给老师们一些启发、借鉴。

猜你喜欢
日志检索笔者
一名老党员的工作日志
老师,别走……
扶贫日志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游学日志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一种基于粗集和SVM的Web日志挖掘模型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