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系 陈 慧
论高职经管类专业管理学模块化教学的有效实现
安徽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系 陈 慧
管理学是我院管理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传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对学生而言,基本是理论灌输,缺少体会和感受,对管理的技能培养十分不利。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从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变为模块化教学,以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学习完某一模块后,更好地获得相关方面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高职教学要求,实现高职教育中“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模块化教学 管理学 教学改革
模块化教学思想起源于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即: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主要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
两种流派的共性是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区别是CBE是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MES是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
目前,我国高职教学中模块化教学主要在理工科的专业课教学中运用。基于MES的教学模式,理工科进行模块化教学相对简单,容易操作。相比之下,文科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较少,很少有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成功例子。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缺少充分合作的企业支持;二是较少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在我院经管类专业选择管理学这门专业基础课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尝试,主要考虑到几点:一是管理学开设于大一上学期,希望新生从入校开始对高等职业教学的教学模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使学生更快速地适应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的改变;二是本门课程的专业基础地位,要求学生必须对课程有较深入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打下扎实基础,在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
管理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于大一上学期,是学生入校后最先接触的专业基础课。打下宽厚的专业基础,才能对学习与之相关的其他专业课提供前提和基础,因为专业基础课犹如高楼大厦的地基,只有地基打得稳固,才能铸就高质量的大厦。
管理学教学模块的构建思想以CBE(能力本位教育)为基础,此种模块化教学的思想以知行能力为依据,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侧重职业基础通用能力的培养。
目前,管理学的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教学中具体表现在: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基本是理论灌输,学生缺少亲身体会和感受,对管理基本技能的培养十分不利。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课程教师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根据这一要求,对涉及我院经管类所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管理学进行教学改革,符合教改要求,有利于学生的技能培养。按照意见中提出的课改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管理学模块化教学的整体思路大致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打破《管理学》教材中按照管理职能划分章节并进行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根据学生技能培养的需要,把管理学教学划分为基本理论、基础能力培养、能力提升三个模块。
在基本理论模块中,强化基础,突破章节的编排,以经管类专业学生未来从事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 ,从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出发,将本课程所需要掌握的基本原理、理论进行归类总结,通过强化基础,讲透管理学的核心理论。教学中,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够用为原则,将需要学生理解并牢记的知识点尽量简化,避免出现因为过多讲授理论知识导致学生感觉课程枯燥乏味的现象。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力点,确定基础能力培养和能力提升模块。首先,从培养学生解决基层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工作问题入手,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此能力的培养包括对生产或管理一线具体环境的分析,展开行之有效的市场调研,对员工能力的深入了解以及和员工进行有效沟通。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的企业基本组织结构形式,通过进入企业实际调研,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自主分析不同企业采用的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缺点,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重视技能培养,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针对高职学生的基础,结合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提升学生的执行能力和反馈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企业战略、计划的理解和知行能力,如通过不同员工薪酬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通过分组协作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和协作精神,使学生深刻认识并理解在企业管理中团队的重要性、协作的必要性。
3.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强调课程的基础地位,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考核内容的选择上,降低理论知识考核的比重,着重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形式上,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包括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实训报告等;考核成绩的评定上,取消一次期末考试评定成绩的方法,强调平时成绩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到底重要性,期末试题以开放性测试为主,强调考查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1.进行模块化教学,对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模块化教学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合二为一,这不仅要求课任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素养,更要求教师需要具备较好的企业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课程负责教师需要担负本门课程总体的教学组织工作,并对整个课程教学实施进行过程管理控制。授课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熟悉并掌握模块化教学模式,对自己承担的教学模块要有所专长,如在能力提升模块中,涉及有效沟通的问题时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处理突发性事件中化解危机的能力等。
2.教学条件方面,为保障课程模块化教学收到成效,尤其需要在实践方面提供更加充分的实践场所和实践条件。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落到实处,才能让企业愿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时间条件。例如,在基础能力培养模块中,学生要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需要深入企业进行实际调研。企业只有真正得益于校企合作,才有可能把本企业的一些内部管理模式、组织结构设计等核心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只有这样,学生到企业的实践才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才是能够真正培养基础能力。
1.模块化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通过模块化教学,学生对管理学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的能力要求及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更明确,大大激发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成长,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通过对比发现,模块化教学实施后,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础能力培养模块的兴趣提升了。分析其原因,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基本理论模块中的原理、概念等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更高了,学习效果也更明显了。
2.模块化教学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一名授课老师一统课程的局面,要求老师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对自己教授的模块更加熟悉,有所专长。教师进行企业定岗的积极性提高了,主动学习并提升自己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改变了教师原有的重理论、轻实践,不向企业一线学习,不愿意参加企业实训的思想观念。
3.模块化教学模式下课程评价体系应做出相应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公正。传统评价方式下,过于偏重评价学生对老师教授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基本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管理学采用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贯穿学习全过程。在考核主体方面,由任课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在考核形式上,包括课堂发言、任务完成、情景模拟、期末综合测试等多种形式;在考核方法上,采用过程考核评价方法,取消期末一次性终结评价的方法,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与评价。
邹 亮.商务礼仪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5
(此文系2013年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经管类专业《管理学》模块化教学的探索”的研究成果)
ISSN2095-6711/Z01-2015-0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