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

2015-03-31 10:47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唐彩玲董海珍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唐彩玲 董海珍

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

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唐彩玲 董海珍

导师制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高校本科生培养质量、促进本科生教育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本文阐述了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现状,提出了新形势下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完善导师制一些设想。

本科生 导师制 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创新人才和素质教育的呼唤,本科生导师制重新被我国各高校重视。作为对现行班级授课制的有效补充,本科生导师制使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更趋个性化和全面性,防止因学分制改革而导致学生选课盲目;避免因高校后勤社会化而引发学生行为规范的疏于教管。在高校中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一大趋势。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观念的变革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还只是在制度层面上,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还没有取得理论上和实践上期望的效果。

一、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现状

现代导师制的诞生地普遍认为是英国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协助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如何掌握学习方法,如何调整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学术研究中。我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推行研究生导师制以外的本科生导师制,直至今天,全国各层次、各类型高校导师制方案纷纷出台。但是本科生导师制仍然是一种新生事物,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各高校的实施类型、阶段和效果也不一致,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本科生导师制中师生比过高,师资缺乏;本科生导师制制度定位模糊,导师工作内容不清晰;运作管理机制缺失;学生对导师制认识不足。

二、本科生导师制“三阶段递进式”模式构建

第一阶段为入学阶段的一至二年级,新生入学后,最主要的问题和最迫切的需要是对入学生活的适应和明确如何更好地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对新生入学教育并非只在开学后几个星期进行,而是要贯穿于整个学年,它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经过一年的导师指导,学生基本可以较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学生进校时随机分成若干组,由各教研室的骨干教师来带,在这一阶段既可以得到有丰富科研教学经验的教师的指导,又可以和师兄、师姐交流与学习,对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明确兴趣爱好和科研方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第二阶段从大二下学期开学或结束时到大四之前。专业学习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内容,需要教师在专业学习方面给予指导,导师指导就成为必要工作了。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然后稳定下来,进入第一阶段。这时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进入科研,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科技竞赛,参加课题、学术交流等活动,可以熟悉自己选择的方向与领域的研究情况,本系、所、专业的环境与科研成果,可以很快地提高认识和实践上的专业素养,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第三阶段为大四学年。工作、考研、出国等不同方向的同学可以再次通过双向选择进行流动。这时所选导师为毕业设计导师,对于理工科学生,导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尤其重要。各不同去向的学生可以相对稳定地进行科研与学术研究。

三、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制度管理

1.构建有效的管理系统。导师制工作不仅仅是导师和学生的活动,它同高校其他教学工作一样,必须依托有效的管理,必须由导师、学生、管理者三者构成。导师制工作考核与评价,必须由相应管理系统组织开展。一般来说,可成立校、院(系)两级导师制管理机构。校级管理机构为校导师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导师制实施办法,定期就导师的工作情况、考核、评优等进行研究;院(系)级管理机构为院(系)导师工作分委员会,主要负责导师的选聘、培训及监督工作,定期召开导师会议,组织开展经验交流。

2.建立导师奖惩制度。准确评价导师工作绩效是激励教师的重要手段。校、院(系)两级管理机构应对导师工作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考核与奖励,以鼓励教师指导学生的积极性,并将考核结果记入本人业务档案,综合评定考核导师们的工作业绩,评选优秀导师。

3.采取多元的评价手段。本科生导师制的导师工作考核与评价因其工作具有主客体的多元性、导学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工作效果表现形式的复杂性等特点,其考核与评价也应以多元评价为手段,包括学生评价、导师自评、导师互评等。评价应以学生评价为主,导师自评、同行评价为辅。

学生是导师制直接体验者与受益者,他们的体验和感受最能有效反映导师工作的效果。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是对导师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而可靠的信息来源,有利于促进导师制工作的开展。同时,考核与评价必须以导师自我更新、自我控制为评价目的。导师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身的导学活动进行批评性的自我评价,使自己始终处于良好向上的工作状态和心理状态中,对教育活动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自我管理,从而不断提高导师制工作质量。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本科生导师制是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但我国本科生导师制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确实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科生导师制还需要更多探索,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与评价机制。

[1]陈孝斌.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周保垒,孙坤权.试论导师制在大学本科教育中的实施[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11

ISSN2095-6711/Z01-2015-06-0123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V eraW an g
导师榜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