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马瑞静
目前各高校都开设有选读性质的校选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校选课教学质量的好坏从一个侧面影响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成分,它为学生培养兴趣和全面发展提供了平台。自课程开设以来,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然而,我们也发现,由于监管的疏漏或者教学方法的老套,目前选修课出现了例如“为学分而修”“选而不学”等现象,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也降低了校选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有必要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校选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
对于从千军万马独木桥走过的大学生而言,高中单调压抑的应试生活让他们对大学课程,尤其是校选课程充满了期待,然而这种热情只能持续很短的一段时间,大多在入学的头三周左右,他们很快就会从满怀希望到为分而来。这既有课程方面的原因,例如,部分教师对校选课投入精力不足,准备不充分。有些课程仅仅是复制粘贴专业必修课的部分讲义,或者涵盖范围太窄,无法实现多学科覆盖,甚至会有内容较为雷同的选修课。另外,学生自身成了主要原因。很大一部分同学在进入大学后,难以完成从高中生纯粹“填鸭”教学到大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没有适应转换的身份、环境、奋斗目标,因此产生迷茫失落情绪,学习积极性完全提不起来。他们为了完成学分而盲目选课、随意选课,上课时迟到、早退、逃课,有的仅仅为了应付教师点名而坐在教室,从不听课,上课铃声打响开始,忙于写作业、实验报告、学习英语、计算机二级等,期末时从网上复制粘贴论文后打印上交,完全失去了选修课程的全部意义。
1.学校的监管制度。校选课的课堂管理一般分为两方面: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管理。对于教师的管理,院系单位一些领导从主观上重视程度不够,客观上,院系教师较少,人员无法配备充足,形成了院系管理断层。加上不少学校除了主管部门进行常规检查外,教学督导并未参与教学管理工作。而学生管理方面,由于校选课的上课时间多在晚上和周末,且人数多、专业杂,对于规模的教学检查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现在不少院校的选修课处于自由散漫的状态, 教师大概讲一讲,学生大概听一听。而认真上好课的教师, 更多的是凭自己的师德在工作。监管制度不到位, 导致教师在教学及管理上、学生在学习上处于一种松散的状态。
2.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创造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会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目前的校选课教师,很大一部分对于选修课,尤其是校选课而非专业限选课,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认同,甚至有一部分教师是为了工作量和课时费而上课。教师应当是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学习资源的指导者、课堂行为与学习效果的评价者,既进行学习指导也进行文化传播。首先,高校教师的角色认同将极大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促使教师专注于课程教学改革,激发课堂教学机智,赋予课堂生命活力。其次,高校教师的角色认同可帮助转变教学观念,他们会在其职业生涯中时刻“充电”,积极参加高校师资培训与专业发展,实现教学中既是“学习技能指导者”又是“文化价值传播者”的复合型角色。最后,高校教师的角色认同感有益于提高教师的自我意识,加强教师道德自律,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任课教师应坚决杜绝得过且过的想法,要认真充分备课,不能采用点名考勤的办法来提高到课率,更不应当为了迎合学生而降低上课要求。
3.学生的积极性。大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低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的。选修课学生较为极端的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课,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课堂内容怀有浓厚兴趣,也会查阅图书馆或者网络的相关资料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另外一类学生,怀揣“为分而学”的狭隘功利主义思想,急于求成,仅把上校选课当做是取得大学毕业证和学位证的一个必须但又可听可不听的过程,完全丧失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通过偷刷微博微信、聊天等方式打发时间,约等于隐形逃课。学习积极性的不同明显形成了对比的课堂效果,因此,需要学生把校选课当成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逐渐全副精力投入到课程学习中才能收获良好的效果。
1.转换教学观念。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于高校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通常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作为受众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造成不甚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是一项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很难出现精彩的课堂氛围和优良的教学效果。教师不能全部依赖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要有新的突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高校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有的教学都应该围绕在对学生的培养下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等都应该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加强自主意识教育,可以进一步增强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可以进一步强化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等能力。”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盛发达的不竭动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树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激发其求知热情,不断增强其探索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加强训练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理解学生个性的发展,给学生搭建能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创造利于他们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鼓励学生去创新,努力发挥他们的首创性,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业精神指的是开展创业活动的精神,是一种在具体实践中影响创业活动的动力意识倾向。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在调整变化,同时高校扩招后毕业生人数年年增多,就业形势愈发严峻。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心理承受能力、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校选课就是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很好平台,在任课教师充分转换了教学观念,更加贴近学生所需后,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所提升。
2.提升课堂教学艺术。教学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门艺术。19世纪中叶,德国杰出的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其《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中说:“教师必须有引人入胜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的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创造性教学实践活动。”他还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总结来说,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模式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励、唤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整套教学技巧的总和。而且教学艺术涵盖教学的全过程,如多媒体课件制作艺术、课堂讲授艺术、课后辅导答疑艺术等。其中,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中心,是课堂教学能力的集中表现。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一是充分利用助教机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经验,学会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效果。二是加强和学生的沟通联系。对于选修课来说,这意味着不只是讲授课程,还要在课间或者课程开始前和学生沟通,问询他们对于课程的想法建议,反思并改进教学方法,积累经验教训。三是经常参加各级教学竞赛,向其他教师学习课程设计、教案设计等教学方面的技巧,使得上课时“台上”“台下”能互动沟通。
3.搭建新的教学平台。传统的教学多利用课堂、讲台为教学平台,以教师亲口讲述辅以课堂板书的形式,很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手段的日趋现代化,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种媒体介入学校教育。既为全面实施以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也给教
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多媒体教学方式能让教师更有条例地安排教学过程, 使抽象的问题简单易懂,图声并茂、活跃气氛和美化视觉。目前手机成为大学生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以及媒介,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平台,通过微信、微博、QQ 论坛等方式加强和学生的沟通联系。也可以将学校的课程做成手机客户端链接,更加方便学生及时收看听课。另外,我们看到,现在网络上的许多大学公开课在社会反响强烈,受到追捧。大学的校选课程也可以尝试将部分课程做成精品课程放在网络供学生观看。学生通过网络提前收看到部分内容,更能确定自己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便利的同时搜索相关知识点,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1]钟 英.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校选课教学质量的提高[J].成都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7
[2]刘铁芳.守望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景 韵.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课堂教学敏感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4]余婉娜.提高大学校选课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10
[5]尹 佳,隋 新.PBL教学法在《食品化学》课程中的应用[J].才智,2012
[6]李长萍.对加强学生自主意识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1999
[7]杭国英,平若媛,龙 阳.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2008
[8]魏书生.如何做最好的教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9]陈晓端.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0]康从英.充分利用多媒体提升课堂教学效果[J].教育与职业,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