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适宜母语文化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2015-03-31 10:47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刘伟凯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母语跨文化交际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龚 丽 刘伟凯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人学习外语已不单纯局限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也应当传播母语文化,实现外语双向式的文化交流。我国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了英语文化的导入。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外语教学过分强调英语语言文化,而对母语文化置若罔闻,这样的模式越来越凸显其教学弊端。因此,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要加强母语文化的输入,改变以往只关注英语文化知识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自身母语文化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母语文化修养。

当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多数以英美文化为主,母语文化的输入并没有引起学生与教师的重视,这种厚此薄彼的教学现状导致了文化传播的不平衡。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也就出现了学生无法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窘况,导致了沟通的障碍,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出现了所谓“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就此问题我们分析出以下几点。

一、造成母语文化失语的因素

1.长期忽视母语文化的正迁移作用。在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同学在学习英语时,都对英语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而对母语文化却不愿提及。不愿提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观念上的错误。许多学生及教师都认为英语学习中母语文化处于可以忽视的地位。有些教师也认为母语文化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很多人认为在英语学习中应该尽量避免母语文化的输入。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作用被无限地放大了。另一个主要方面是学生和教师本身的母语文化知识不够。教师自身对母语文化知识了解甚少,文化能力较弱,这就造成母语文化一直不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重视。

2.应试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我国应试教育是造成母语文化失语的又一大原因。我国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其中试题极少涉及母语文化知识。这就使学生与教师更愿意将时间花费在一些功能性较强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操练上,母语文化内容基本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可喜的是,随着四、六级大学英语考试的改革,母语文化知识也出现在卷面上,虽然考试内容添加了中国文化方面的中译英翻译题,但是其仍没有作为英语考试的一个重要部分出现。

另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固守陈规,英语课堂依旧以讲解词汇及语法点为主,逐字逐句对课文进行中文翻译。期末考试时,教师划重点,学生背要点。这些都导致学生、教师对忽视文化学习,尤其是母语文化。要改变这种情况,就需从根本做起,破除应试教育,打破传统模式,培养学生的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

3.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教材的问题。笔者在所处省份进行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都集中在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文化课程上,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西方文化。极少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开设“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比较学习研究”这类课程。谈及这种现状,多位教师认为开设这类课程是没有必要的。在教材的选择上,大多高校选用的教材也都突显了英语文化的主要地位,中国文化内容比例非常少。所以,笔者认为,高校从英语课程的设置到教材的选定,都比较注重英语文化,却把我们本身的文化内容束之高阁。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在课堂上接触到我国的优秀文化,也无法用英语正确地表达中国文化,这势必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准确性,对我国文化的传播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增加母语文化在教材中的比重是必须要达到的。

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如何充分发挥母语文化正迁移的作用,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途径去做。

二、如何构建适宜母语文化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的废除离不开社会各界及各因素的长期努力,同时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同样也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制定。为了有利传播母语文化,我们应该构建一个适宜母语文化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重视母语文化的教学。在我国,英语教师课堂上主要是以英语知识为基础,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模式,并错误地认为英语基础课程知识的积累是英语学习的全部。语言文化背后的知识往往不被提及,更不用提文化比较研究。英语教学也成了语音、词汇的专一课堂。英语课堂上,教师觉得没趣,学生也觉得无聊。而母语文化回归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提高母语的认同感,同时也起到了锻炼英语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师和学生都要从意识上进行改变,把语言文化学习置于外语学习的重要地位,树立文化平等的观念,重视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学习,取长补短并且充实自身的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母语文化的积极作用才会被充分发挥。

2.全面提高教师的母语文化知识水平。“大学英语”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一、二年级的公共基础必修课。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通过课程教学,学生可以拓宽视野,了解世界各地文化。因此,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应该结合中西方文化,传授国际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这就意味着一方面教师要持续提升自身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在授课中重视语言文化。另一方面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重视英语文章背后的文化知识,并适时介绍相关母语文化,进行文化对比研究学习,实现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堂注重英语文化导入的同时,也重视母语文化的输入。

新的教学观念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也要丰富学科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导向。

3.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为目标。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依然实行传统“填鸭式”的英文教学,这种落后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全无。课堂上,教师占主角地位,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收教师的观点,被动的学习方式不仅使英语学习效率低下,也导致学生没有机会开口,英语也就变成了一门只会看、不会说的语言。互动教学,是近年来很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所提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反对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和学生或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探讨研究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学生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去学习。在学习研讨过程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更重要的是中西方文化在平等的语言环境下,两种文化互为补充、相互融合。

教学方式的改变有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应该掌握的,课堂上积极地引导并设计跨文化交际的任务,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母语文化意识,从而实现母语文化知识对英语语言文化的正迁移作用。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外语教育工作者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知识的同时,不忘输入中国文化,这样不仅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也利于民族认同感的建立。所以,母语文化的回归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积极作用。

在多元的文化语境下,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这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使命,它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让母语文化回归到大学英语教学并且得到重视,让学生学习用英语去传播母语文化。作为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同时也要提高母语文化素养,努力构建一个适宜母语文化发展的教学模式。

[1]李 映.试论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层次性[J].外语界,2002

[2]李培隆.跨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华文化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

[3]杜秀莲.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华文化的认同与渗透[J].当代教育科学年,2012

[4]孔德亮,栾述文.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J].外语界,2012

[5]刘学慧.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 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6]徐梁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华文化教学调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1

[7]肖龙福,肖 迪,李 岚.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

[8]张晓书.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外语教学精神的失落与回归[J].教育探索,2006

[9]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母语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母语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母语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