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梁凌洁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一种类型,是新时期企业、事业单位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研究并探索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必由之路。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良好平台,可以实行学校与企业的双盈。然而,高职院校在产学研合作的探索中,出现了需要进一步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就是以学生就业为主要目标,通过产学研的合作途径,培养专业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共同发展,办出高职院校的特色,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然而,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具体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相关问题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在高职院校的产学研教育过程中,企业是最主要的主体,是教育教学人才的输入地,而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企业都希望高职院校能够为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但是,企业的初衷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这与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并不十分吻合,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训比较单一,学生只能进入企业去实习,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而实习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锻炼,势必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发展,有可能造成企业运营成本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培训学生的积极性。有的企业缺乏战略性眼光,在员工的培训方面不舍得多花一分钱,甚至将其当做企业的负担,这就严重抑制了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积极性,为产学研的的合作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障碍。然而,目前的社会发展还没有协调校企利益分配的有效机制,不利于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相对于企业来说,对于产学研合作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因为受到教师素质、办学经费、科研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对于产学研的教学模式仍然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高校将产学研合作仅仅当成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实习的一个渠道。在平时的高职教学中,仍然采用的是教师课堂上授课、学生被动学习的旧教学模式,就没有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实践运行体系,更谈不上产学研组合教学的真正开展,只是在形式上做一些表面文章。高校内部的相关体制构建比较落后,有的高职院校没有产学研合作相对应的相关机构,这样就严重制约了产学研合作教学的发展。
要想真正落实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有效调控职能,加强政府在宏观政策方面的引导功能,逐步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教育资金投入,使高职院校在办学能力上有所提升,提高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统筹能力。在高职教育逐渐普及的今天,政府还要通过舆论引导来提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度,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引导人们真正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意义,摒除人们对于高职教育的思想偏见,从而,创设全社会都重视高职教育,重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政府还要从法制方面予以规范,建立健全企业、学校、学生在合作教育中的法律法规,明确各自的分工职责,通过完善的法制体系和政策机制,来确保各方的利益都能在法制的轨道中运行。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企业是高职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企业有责任支持高职院校的发展,不能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而放弃长远的规划合作,企业在产学研的合作教育中应主动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推动产学研的合作发展。可以说产学研合作教育能否顺利实施与企业的参与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应从长远的利益出发,主动与高职院校配合,积极为高职学生提供良好的技能培训岗位,通过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让高职学生有动手锻炼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了提高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积极性,国家对于支持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企业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针对性,企业可以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案制定、教学方向的制定,通过学生的实践过程,企业及时向学校反馈相关信息,避免学校教育的盲目性。同时,企业应主动寻求与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机会,充分利用企业了解市场需求的条件,帮助学校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巩固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成果,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目标。
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所兴起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积极主动地谋求与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为构建企业仿真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环境。
(1)加大对高职院校教育的投入
为了提高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效果,高职院校要逐步加大产学研合作的经费投入力度,建立高职院校的仿真实训教学基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校内产学研一体化培训中心,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力度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实现实训基地的条件与学生走进企业的环境相一致,让学生毕业以后能够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减少实习的时间,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高职院校要主动与校外企业进行联系,建立规范化的校外实训基地,增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效果。
(2)创新产学研结合教育新模式
产学研的合作教学离不开学校与企业的密切配合、积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应主动与企业联系。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探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改革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逐渐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模式。当前,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有:“订单式”人才培养,也就是企业与学校签订合同,通过学校的专门培养为企业输送专业的人才,这种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以后直接到企业工作。再就是“2+1”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最后一年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还有“学工交替”产学研合作模式,这是最基本的高职教育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学生在学校学习和企业培训交替进行,实行学用结合,最终到达人才培养的目标。当然,不管是哪一种产学研组合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专业的人才,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是最终的目的,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共同利益。
(3)培养大批“双师型”教师
产学研结合教育水平的高低,与高职院校的教师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高职教育的大纲明确指出,要提高高职教师队伍素质,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既能够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培养,又能够带领学生深入到企业进行实践性培训,使学生在高职教师的带领下,就能够直接学到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可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是非常缺少的,不能够适应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际需求。因此,高职院校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积极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相关制度和机制,尤其是让那些缺乏专业实践能力的青年教师,必须到企业进行实践能力锻炼培养,提高实践能力水平。同时,要鼓励一些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充电,提高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能力。通过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优势特点,提高对教师的能力要求,逐步建立一支能力水平高超、教学素养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产学研结合教育的积极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一些企业的骨干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教师指导,为产学研结合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
总之,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要想积极推进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不仅要靠政府的大力支持,还要靠企业的有效参与。高职院校在此过程中,要发挥好教育主体作用,逐步转变办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到高素质人才而不断努力。
[1]任君庆,王 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11
[2]徐元俊.论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的功能与机制[J].湖北社会科学,2011.02
[3]翟向阳,潘立本,钟文乐等.论政府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行政功能与作用[J].职教论坛,2006.03
[4]梁凌洁.地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有效模式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5]徐元俊.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J].当代职业教育,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