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进贤县民和三小 傅自香
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江西省进贤县民和三小 傅自香
小学语文是小学课程的基础,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带头科目,能否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语文课程改革是关键。语文课堂教学要将学生看做是教学活动的主角,将学生放到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为语文教学改革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新课程改革,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阐述。
小学语文 学生 主体地位 发挥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学生不应该是一个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应该成为一个主动探究的参与者。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实际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依赖于教师;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诸多问题都和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严重不符。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语文课堂散发出生命的活力。
实际教学中都是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氛围异常紧张。有的课堂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就是一个听众,缺少积极参与。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思维受到限制,个性受到压抑,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学贵有疑,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才能有创新。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思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和权利,给他们充分思考的时间,形成善于思考、大胆质疑的习惯。例如,学生自学课文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去读、想、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思维,树立学生积极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学生探究知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要经过自身感知、阅读、掌握、巩固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要授之予渔。探究语文知识需要学生自己的内驱力,要做一个发现者和探究者。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放开手脚,学生在掌握学习技巧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取知识。自学过程中,学生按照自己的已有经验和能力去思考、勾画、整理、总结,并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寻找解答,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远比教师传授的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鲸》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浅显易懂,结构简单。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文章的第一段,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按照已经掌握的方法学习其他自然段,进而总结出鲸的特点,勾画出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积极思考,主动学习,通过各种方法获取知识,体验成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励学生学习更加主动。
新课程改革提倡让学生鲜活起来,怎么才能让课堂生动起来呢?教师需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多边交流互动,构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语文课堂才能鲜活起来。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安静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自主探究时教师要有耐心,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各项能力都能得到锻炼。
小组互动学习中,那些性格活泼、思维活跃的学生不但能够获得知识,还能提高学习能力,即使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能通过小组互动的形式逐渐克服胆怯的心理障碍,变得敢说、能说,提高学习主动性。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应有锻炼,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在新的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要逐步转变教师单方面讲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的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发挥。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进行平等交流与互动,最大限度地把互动学习的机会教给学生,通过相互鼓励、相互探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等语文综合素质。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也并不是教师放羊式地的让学生随意发挥,也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和安排,在小组互动中多指导,多留心,结合小组学生的个性、品质、能力等特点进行合理配置和组合,发挥小组合作的最大优势,通过良好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鼓励,实现小组互动学习的良好效果。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基础,要想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效果,必须要以小学语文改革为榜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卢凯燕.让学生真正自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旬刊,2013
[2]艾晓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关于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
[3]毛淑媚.以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 2014
[4]陈桂芹.转变观念优化教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有感[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4
ISSN2095-6711/Z01-2015-08-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