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王青青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觉得就业指导工作只是完成教学指导任务、引导学生如何找到工作等,没有把学生的就业工作同日常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如果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没有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意识,而仅仅是追求学生的就业率,只要学生毕业可以找到工作,就认为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对就业的质量不在乎,这就会使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在经费的投入和设备的投入上也相对不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校就业指导工作。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大多都只注重对学生就业信息的收集和统计工作,将这些信息纳入成册就算是完成了指导工作,不注重对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以及相关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分析和调研。经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单一,与社会需求或是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脱节。所以,高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求学校的相关机构要做好市场人才需求的调研活动,根据人才的缺口设置专业,并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队伍一般由专职、专兼职和兼职等三部分人员组成,数量上基本能满足要求,但其专业化水平往往差强人意。就业指导专职人员在整支队伍中所占比例较小,工作量很大,有的专职人员凭借经验开展工作,知识结构与能力更新、提高不及时。专兼职和兼职人员更不热衷于就业指导工作,只是把这份工作当成一种额外的收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自己的本专业工作中,所以通常对就业教育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
第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就业指导理论课程,让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对四年的大学生活有个合理的规划,并认真地恪守执行。
第二,在学生进入第二年后,即开展专业学习,使学生获得喜爱或是感兴趣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结合。
第三,邀请本院校的优秀毕业生来校做报告,将他们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分享给学生,同时结合他们的所思所感对未来企业人才需求的方向进行分析与探讨,鼓励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或考取相关的证书,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有个初步的思想认识和理解,利于他们将来的就业。
第四,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可以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或是职场模拟等形式,让学生对就业做好思想准备以及掌握就业技能。
第五,鼓励毕业生创业思想,树立“创业带动就业”的观念,讲解政策、解析创业成败案例,适时培训自主创业的本领和技能,鼓励和指导创业。
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网络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高校中全面地推广和执行,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甚至超乎想象的效果。因此,首先需要得到校领导的支持与关注,而且还要人人参与其中,这样才能构建联动的就业指导工作网络。有了这个网络,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做好大学生就业推荐等工作,了解企业和社会的人才需求,可以举办更多的就业论坛、就业指导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对就业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活动赛事如职业规划赛、创业设计赛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好就业生涯的规划。作为院系的学生干部,属于第二级工作网络,不能放松对他们的工作。辅导员是院系平时与学生联系较多的工作人员,他们对学生的择业心理和求职意向都有一定把控,要不断提高这些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培训他们的就业指导工作,可以将就业工作落到实处,使就业指导工作达到理想的效果。
毕业生就业意味着就业工作的正式开始。因此,要对学生就业后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和反馈,也是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内容。我国内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对学生就业的跟踪与反馈方面进展较慢,往往还只关注学生的就业率,而对就业质量不够关注。有些学校只有在进行评估时才会做相关的调研,且也只是为了应付,调研时缺乏必要的调查手段和方法,因此结果很难让人信服。高校不仅要建立就业工作网络,还要开展就业调查网络,对毕业的就业现况、发展动向,以及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对学生的评价等数据进行及时的更新与汇总,并加以统计和分析,为本校的专业设置、技能培训等提供重要的参考。
一方面,投入足够的资源和经费,聘请那些经验丰富、专业精深的校外专家来校兼课,讲解行业动态、就业技巧;另一方面,加强对就业指导专职人员的培训力度,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其专业化水平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学校还应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服务硬件设施建设,建设就业指导服务大厅、人才招聘洽谈室、岗位宣传展板等。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是一项长期的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单靠高职院校自身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它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保障。相信高职院校通过不断思考和改进工作方法,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