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历史渊源与社会需求

2015-03-31 03:37阮健英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师生大学

阮健英

(东莞理工学院 图书馆,广东东莞 523808)

论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历史渊源与社会需求

阮健英

(东莞理工学院 图书馆,广东东莞 523808)

着眼大学图书馆的自身发展和现代社会的文明进步,分析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历史渊源,论述当代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社会现实需求,探讨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策略。

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历史渊源;社会需求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大学图书馆是否应该向社会开放成为新闻和业界人士争论的热点。2012年3月,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并承诺北大等大学图书馆将逐步向社会人士开放。2012年8月5日,在全国青少年“大学科学营”活动启动仪式上,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代表41所承办活动的大学,向全国大学发出倡议并承诺:定期设立校园开放日,向社会无偿开放图书馆、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创新基地[1]。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一时之间,各界好评如潮。事实上,纵观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众多大学图书馆从未与社会隔绝,只是一直保持有限度的开放,并未大张旗鼓宣传而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三大重要使命,是大学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图书馆则为学校的重要使命提供便利与有效的信息资源服务。大学图书馆如何在条件允许和不影响为本校师生服务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既获得社会赞誉,又为师生正常开展服务,将考验大学图书馆的职责所在及应对之策,应予以高度重视和切实践行。

一、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历史渊源

纵观国内外大学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大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是服务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图书馆则通过向社会开放资源和提供服务,体现着大学为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

(一)国外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历史演进

在美国,开展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一项核心使命,并自建校之初便特别强调这一使命。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服务使命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确立于20世纪初期[2]。美国大学社会服务的实现路径有一项是面向社会开放设施,其中包括大学图书馆。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开放程度存在差异,但都尽量满足社会读者的需求。公立大学图书馆普遍向社会开放,私立大学图书馆一般不存在向社会开放的规定,但市民若需要利用私立大学图书馆查找资料,也不拒之门外,有的还提供资助。例如哈佛燕京图书馆规定,在该馆从事研究3个月者,均可提出申请,获得400美元补助,通过补助方式鼓励国内外研究人员利用哈佛图书馆馆藏[3]。

美国公立大学图书馆将读者分为本校读者、校友和访客,不同的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权限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社会公众可以免费阅览图书馆的开架图书,借书则需要办理借书证,并收取一定的费用(以捐赠形式,可以扣税)。大学图书馆必须首先保证本校读者免费使用图书馆,在此前提下尽量满足校外读者的需求。校友只须以捐赠的形式支付一定的年费,成为不同层级的图书馆之友,即可享有图书借阅和部分网上资源的使用权等。访客也可在图书馆阅览,查阅某些公开课资料及开放数据库[4]。例如,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可以办理借书证的读者,除本校师生和工作人员外,主要有两类人员,一类是图书馆之友的成员,此类成员需选择在线或填写会员申请表,学生和老年人均可选择捐赠20、30、50、

100、200、500美元,办理借书证,捐赠可以全部扣税;另一类是华盛顿县的居民或俄亥俄大学的校友,必须18岁以上或在父母或监护人的卡上注册①参见俄亥俄大学图书馆网站,http://www.library.ehiou.edu。。美国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既满足了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也使图书馆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图书馆也不同程度向社会公众开放。日本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渐趋普及。向社会开放时各馆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比如为了保证本校师生的权益,在期末考试期间停止对外开放,已借给社会公众的图书资料,当校内师生需要阅览时,即要求及时归还,涉及版权问题的电子资源一般不向社会开放等[5]。韩国政府为了加强大学的竞争力,于1994年规定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作为大学综合评价体系项目指标之一,并纳入大学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评价大学和大学图书馆对地区社会的贡献程度[6]。英国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历史悠久,大学建校之初图书馆即向社会开放,公民可以免费到大学图书馆阅览,外借图书则须办理借书证,并收取一定的费用[7]。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也基本上向社会开放,社会公众可以在馆内阅览,外借则须收取一定的费用[8]。综观上述各国大学图书馆的向社会开放,均系一种有限制、有区别的适度开放,并以保证本校师生权益为前提。

(二)我国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历史演进

我国高等教育开展社会服务理念的提出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吉林大学图书馆杨元春先生率先提出“大学图书馆应面向社会开放”的观点[9]。此后,有关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争论不断出现在媒体、学术刊物上。1995年,全国第三次科技大会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使中国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方向得以确立。2006年《关于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若干意见》、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均明确提出大学应向社会开放,全方位开展社会服务。此后,全国众多大学纷纷推出社会服务项目,受到社会公众高度赞扬。大学图书馆依附的学校母体在社会服务中成效显著、影响深远,开展社会服务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当今大学图书馆的重要使命之一。

2002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以下简称规程),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②参见《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教高〔2002〕3号)。

2005年,在武汉大学举行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与会代表签署的《图书馆合作与信息共享武汉宣言》强调:“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在满足本校读者需求的前提下,努力向社会开放。”[10]2006年,北京市人大代表、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建首次在北京市人大代表会议上提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建议。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发布《图书馆服务宣言》,强调“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在年会“图书馆服务的公益性与社会化”分主题讨论中,“高校和科研机构图书馆如何开展社会化服务”成为重要议题。2009年,在广州大学举行的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主办的“全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学术研讨会上,清华大学、广州大学等大学图书馆介绍了向社会开放的成功案例[11],对大学图书馆开展服务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产生长远的影响。至此,教育部的政策引导、图书馆界的响应、新闻媒体的参与,有力地表明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社会需求和面临的挑战

1904年以服务社会为核心价值的美国威斯康星思想产生以来,大学确立了为社会服务的理念。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大学图书馆,其服务意识和服务内容也必须跟随时代的发展,向社会开放、满足社会公众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是当代大学图书馆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扩展发展空间自觉性的体现,也是大学图书馆促进社会进步和公众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自身价值所在。向社会开放,既是社会现实需求赋予大学图书馆的

机遇,也是对大学图书馆资源构成的挑战。

(一)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社会需求

我国第11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远低于韩国、法国、日本、以色列等国[12]。如此之低的阅读率实在与我国文化大国的称号不相称。诚然,阅读率走低与许多因素有关,但向社会开放的图书馆数量不足,一些公共图书馆开放时间有限等,限制了社会公众对阅读的兴趣培养与向往。实际上,读书不仅是个人行为,还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由于缺乏阅读,不仅产生社会问题,还将造成社会成员创新能力下降。图书馆在推动国民阅读,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大有可为,但是,由于政府对图书馆事业不够重视,经费投入历史欠账过多,存在经费投入整体紧缺和经费分布地域差异大等问题,造成我国人均拥有图书馆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2013年末,全国有公共图书馆3112家,每43万人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这与每1.5公里半径内设置一所公共图书馆、平均2万人左右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的国际标准相比,相去甚远[13]。不仅如此,公共图书馆的设施建设、网点分布、服务内容等,均无法满足我国民众的阅读需求。

我国大学图书馆在整体上优于公共图书馆,尤其是经费投入有保障。“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中各馆自报的数据表明,2012年546所高校图书馆年度总经费的平均值约为501.8万元[14]。高校图书馆购书经费得到保障,必然带动藏书量的增加及服务设施、服务能力的提升。一般来说,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应该是公共图书馆在满足社会读者基本需求情况下的开放,毕竟两者无法相互替代。但是,由于公共图书馆社会认知度低,经费单纯依靠上级预算拨款,而上级的经费来源也未必有保障,带来公共图书馆长期网点布局不足,资金和社区图书馆缺乏,社会服务能力低下。因此,大学图书馆在为本校师生服务之余,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式向社会开放,可以弥补公共图书馆网点不足、服务能力不强等缺陷,使更多有志于学习和研究的社会成员从大学图书馆的资源中获益,从而为地方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奉献力量。

(二)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面临的挑战

必须指出,国外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建立在公共图书馆发达,数量众多,社会读者通过公共图书馆可以基本满足大部分阅读需求的基础之上,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只是一种补充。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社会公众基本需求,而大学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空间资源有限,在满足师生需求仍力有不逮的情况下向社会开放,将对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带来一定的挑战。首先,我国大学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有限,按照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规定,综合、师范、民族、语文、财经、政法类院校要求人均图书达到100册,年进新书人均4册;其他院校人均图书80册,年进新书人均3册,多数大学图书馆勉强达标。大学图书馆的空间资源严重不足,按照教育部规定,本科生图书馆面积人均2平方米,硕士生人均3平方米,以每4人配备1个阅览座位的要求衡量,达到要求的大学图书馆为数不多。正因为空间有限,阅览座位不足,导致师生与社会读者发生矛盾,比如座位被占用、师生的物品被盗、对图书馆管理出现争议等。因此,在图书馆本身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协调好本校师生与社会读者分享图书馆资源,将对图书馆构成挑战。向社会开放意味着增加服务对象,服务对象增多便需要增加馆藏资源和加重馆员工作负担,甚至必须增加人员。馆藏资源和人员的增加意味着图书馆必须增加投入,这就给学校和图书馆增加财政负担。显然,大学图书馆必须正确面对挑战,采取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有力措施妥善处理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空间资源等矛盾,力争在向社会开放中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

三、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策略

大学图书馆是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密切相关。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社会广大公众提供优质服务是现代图书馆人追求的目标。大学图书馆为本校师生服务之余,应当顺应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适当为社会读者提供便利的知识信息服务,以帮助社会公众提高文化素养,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及不断改善生活质量的技能,履行为社会服务的责任。

(一)树立向社会开放的服务理念

长期以来,大学图书馆只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和师生服务,向外开放,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动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向社会开放必然给大学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带来额外负担,

也使图书馆担心向社会开放带来一些麻烦,甚至损害师生的利益,引起师生不满和抱怨。这就需要图书馆的领导有远见卓识,牢固树立向社会开放、服务社会的理念,消除因向社会开放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在开放过程中,制定和完善各项服务规则,在图书馆网站予以公布;还可以借鉴国外或港台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馆之友管理模式,对不同读者进行分级管理。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为社会读者提供知识信息服务,可以拉近图书馆与社会公众的距离,并与之保持密切的联系,有利于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和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也有利于图书馆向学校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应当强调的是,大学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表明图书馆人为社会服务的一种职责所在,一种社会担当,体现着无数图书馆人的人文关怀和济世精神。

(二)量力而行,内外有别

我国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不应照搬国外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做法,因为国情不同,体制存在差异[15]。各馆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和所处社区现实制订开放原则和服务规划。教育部《规程》对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不作强制要求,而是对“有条件”的图书馆,要求“尽可能”向社会开放。有条件向社会开放的大学图书馆应当实事求是、因时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大学图书馆应当区分主次,区别对待校内读者与校外读者,对校外读者的使用权限应有所限制,避免完全免费。由于图书馆空间资源有限,为了避免社会读者与师生出现争座现象,学生复习考试期间应禁止校外读者到馆自习;也可以只在节假日和寒暑假向社会读者开放。

(三)建立区域性图书馆联盟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当代社会,图书馆联盟被证明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图书馆合作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建立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可以形成各方优势互补,资源共建共享。比如,联合本地区的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公益性组织等建立区域性的图书馆联盟,可以把联盟内各方的资源整合起来,构建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和网络共享平台,实行书目数据上网查询;还可以实行联盟内通借通还机制,具有借阅需求的社会读者缴交一定数额的年费,在指定的图书馆办理借书证,成为会员,通过网络检索所需文献;或向就近的合作方发出借书请求,归还图书时只须还给就近的图书馆。图书馆联盟还可以通过馆际互借,在区域内利用电子文献传递方式服务社区会员。

(四)“迎进来,走出去”,建设书香社区

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欢迎社会读者使用图书馆资源,到馆浏览、借阅文献,实际上是一种传统意义的开放。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不仅可以将读者迎进来,也可以自行走出去,响应国家倡导全民阅读的号召,直面社会公众,建设阅读社会,培养社会公众的阅读兴趣,吸引更多读者前来图书馆。在开放过程中,通过举办学术讲座、组建读书会、开办图书节、协助社区和家庭开展亲子阅读、将本馆特色资源数字化上网供社会公众使用等方式,建设书香社区,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应当指出,读书会是推动社区公众阅读的一种有效方式,图书馆可以借鉴有关的民间读书会,比如凤凰读书会、豆瓣读书会的运作方式,直接组建或参与建设社区读书会,与社区内的公共图书馆、中小学、民间公益组织等相互合作,提供人员、场所、理论指导、带领人培训等,促进社区读书会发展。社会公众通过参加读书会,以书会友,拉近图书馆与公众的距离,密切图书馆与社区的关系,在社区中形成重视阅读、热爱阅读的社会气氛,从而营造书香校园、书香社区,为促进社区文明进步奉献力量。

四、结语

向社会开放,服务社会公众,是现代图书馆的重要使命之一,也是大学图书馆业务建设中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愈来愈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作为社会重要资源之一的大学图书馆,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当顺应向社会开放的发展趋势,采取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有力措施,充分发挥服务社会公众的应有作用。但是,大学图书馆主要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而且各馆差异较大,所处社会环境各不相同,要求大学图书馆如同公共图书馆一样,做到全免费、全天候、无差别开放,在当今环境下显然颇不现实,难以实现。毕竟大学图书馆主要为本校师生服务,向社会开放应当秉承客观需要与内在自觉[16],根据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实事求是地作出抉择。处于信息时代的现代图书馆是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机构,主客观条件具备的大学图书馆应当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为开放的服务理念面向社会开放,以促进自身发展和

社会文明进步。

[1] 开放高校图书馆:缘何公众叫好高校唱衰[EB/OL].[2014-06-05].http://www.rbc.cn/ycbt/201203/t20120322-2583804.shtm.

[2] 陈贵梧.美国大学社会服务使命及其实现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12(9):101-106.

[3] 黄宗忠.服务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兼评国外图书馆服务的新理念、新方法[J].图书馆论坛,2005(6):22-29.

[4] 金旭东.21世纪美国大学图书馆运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366-367.

[5] 陈枝清.日本大学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及对我国的启示[J].图书馆建设,2008(9):101-102.

[6] 金文花,党跃臣.韩国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化服务中的地位与作用解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0(11):82-85.

[7] 周亢美.英国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新发展[J].图书馆杂志,1996(4):60-61.

[8] 刘霞.新西兰与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考察见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4):5-8.

[9] 帕提曼.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被误读的取向[J].图书情报工作,2010(9):133-136.

[10] 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6):2-4.

[11] 张静,庞恩旭.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几个基本概念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13):51-54,148.

[12] 刘彬.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N].光明日报,2014-04-22(1).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13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7-30].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405/ t20140516-30294.html.

[14] 2012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EB/OL].[2014-07-30].http://www.scal.edu.cn/sites/default/files/attachment/zxdt/2012 fzbg.pdf.

[15] 刘正福.旁论杂议:也谈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问题[J].图书馆论坛,2014(4):1-4.

[16] 魏建琳.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的困惑与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3(1):85-89.

The History and Social Need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Opening to the Pubic

RUAN Jian-ying
(Library of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ongguan 523808,China)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and modern social civiliz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origin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opening to the public,the practical needs of the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nd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ies opening to the public.

university libraries;open to the public;historical origin;social needs

G252

A

1009-0312(2015)04-0068-05

2015-05-07

阮健英(1979—),女,广东河源人,馆员,硕士,主要从事图书馆学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师生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社会公众视阈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