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校读随札

2015-03-31 03:37段观宋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残卷诗集敦煌

段观宋

(东莞理工学院 文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校读随札

段观宋

(东莞理工学院 文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徐俊先生《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是对敦煌写本诗歌进行全面而系统整理的巨作,但其在原卷辨认、文字校勘方面还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本文从这些方面作了进一步探究。

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校勘;析疑;补正

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是对敦煌写本诗歌进行全面而系统整理的巨作,但其在原卷辨认、文字校勘方面还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笔者曾先后发表《〈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校读札记》[1]44、《〈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校订补正》[2]117、《〈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校议》[3]51等三篇文章,对其校勘进行了商补。而今重读该书,又发现了若干值得商补之处。兹择其要者按页次胪列于下,以就教于方家。为节省篇幅,仍依前三文之例:文中所校诗句及引证《辑考》的诗句,都不写明诗题,而直接标出其“页码·行次”。《辑考》所作的校勘或所出的校记,简称“徐校”。

13·3 非弹(但)能摧外道心,早时落却天魔胆。

按,“时”当为“是”之音讹。“早是”犹已是,为唐宋俗语词,见蒋礼鸿《敦煌文献语言词典》[4]388。敦煌文献中,“时”可讹作“是”,如《辑考》236·8:“皆言怨愤此时销。”徐校:“时,原卷、丙卷、丁卷、己卷作‘是’,据乙、庚卷改。”因此,“是”应亦可讹作“时”。再者,“时”可讹为“事”,如《辑考》14·8:“四事供养敢辞劳?”又698·倒1:“春光何事(时)到流沙?”“事”可讹为“是”,如《辑考》440 ·3:“万是(事)通融得。”因而“是”亦当可讹为“时”。

14·7 狮子吼,无畏说,深嗟懵懂顽皮析(靻)。

按,“顽皮析”不可解,故徐先生校改“析”为“靻”。然“靻”与“析”形音皆不相近,且“靻”为姥韵字,与月部之“说”亦不押韵,“顽皮靻”亦不成文理,故徐校必误。今按,“析”当为“折”之形讹。“折”有死义。《礼记·祭法》:“万物死皆曰折。”“折”之此义唐宋仍有用例,如宋·苏轼《屈原塔》:“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考折”即寿考与短命。“深嗟懵懂顽皮折”,即深深地嗟叹懵懂顽皮到死,语意通畅无碍。且“折”亦月部字,正与“说”相韵。敦煌文献中,“木”旁常与“扌”旁相混,如《辑考》169·15:“策杖寨衣屡蓦桥”,徐校:“杖,丙卷作扙”。《敦煌歌辞总编》[一二一○]“不拣”,甲本即写作“不栋”。

29·倒3 题书乐天字,未坼已沾裳。坼书八九读,落泪千万行。

按,“坼”当因与“拆”形音皆近而讹:“未坼”、“坼书”当即“未拆”、“拆书”。敦煌诗集残卷中,“坼”、“拆”常互讹——此为“拆”讹作“坼”;“坼”讹为“拆”者如《辑考》235· 9“妖光暗射台星坼”,徐校:“坼,原卷、戊卷作‘拆’……此从项楚校作‘坼’。”

89·1 纵横负才智,顾目丂(眄)安社稷。

按,徐校“目丂”为“眄”,误。“目丂”乃“盻(盼)”之俗写。《辑考》83·7“顾目丂青云端。”徐先生即校“目丂”为“盼”,是。又709·6:“纵横顾盼益光华。”此则正作“顾盼”。“顾盼”者,向左右或周围看来看去之意也。

125·1 太白食毛头,中黄没戍楼。

按,“毛头”不可解,“毛”当为“旄”之省旁字。“旄头”即昴星,《汉书·天文志》:“昴

曰旄头,胡星也。”“太白食毛头”即太白食昴,指太白星(金星)遮蔽了昴宿。《辑考》444·5“晓夕秪望白髦(旄)头,何时再覩黄金钺。”则作“髦头”,徐先生校“髦”为“旄”,是。

139·倒5 奉为我尚书遐灵永固,神寿无亏。

按,此“遐灵”与“神寿”对文,“灵”当为“龄”之音讹。“遐龄”乃老年人高寿的敬语,这正与语境相合。

154·1 功名至竟(今)知何在,今日归心逐雁行。

按,徐先生校“竟”为“今”,误。“至竟”为唐宋俗语词,犹究竟,用于表追问,到清代尚有用例。例如:唐·杜牧《题桃花夫人庙》诗:“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堕楼人。”唐·罗隐《钱塘江潮》诗:“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清·钱谦益《陆宣公墓道行》:“人生忠佞看到头,至竟延龄在何许?”例多不备举。而“功名……知何在”正是追问句,故当用“至竟”无疑。

165·5 青蛾随月转,红粉向花开。

徐校:转,甲、丙二卷作“盡”。

按,龚泽军《〈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校补》:“原卷写‘尽’,只是在旁写一‘转’,但‘转’字不甚清晰,当从甲、丙二卷作‘尽’。‘尽月’一词往往用来形容美丽女子之眉,如《敦煌变文·伍子胥变文》‘臣闻秦穆公之女,年登二八,美丽过人。眉如尽月,颊似凝光。’”[5]74今按,龚先生谓“转”字当从甲、丙二卷作“尽”。然“尽”字义无可取,且与其旁注之“转”字在意义上无关联。故龚先生谓“‘尽月’一词往往用来形容美丽女子之眉”乃臆说,实不可从。笔者以为,“尽(盡)”当为“画(畫)”之形讹。“青蛾”指眉。因眉如初月,故用“画月”指称画眉。“画”字旁注之“转”字,即为说明画眉之动态。“青蛾随月画”,其意就是将眉随着初月的形体宛转地画。龚泽军先生所举《敦煌变文·伍子胥变文》一例中的“尽月”,也应是“画月”之讹。以“画月”指称画眉,唐诗中多见,如:骆宾王《咏美人在天津桥》诗:“水下看妆影,眉头画月新。”杜牧《赠张祜》诗:“粉毫唯画月,琼尺只裁云。”而“画”讹作“尽”,乃是敦煌文献中常见之现象。例如:《辑考》129·1:“云起(气)轻盈骄画阁。”徐校:“画:甲卷作‘尽’。”又235·7:“东邻有女眉新画。”徐校:“画:乙卷、庚卷作‘尽’。”又933·1:“红颜美貌尽(画)时难。”例多不备举。

177·倒6 海晏河清好瑞年,八方无事总奸(?)天。

按,“奸”字不误。“奸”通“干”,求的意思。古书中有例,如《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尚者……以鱼钓奸周西伯。”

186·5 清酒浓如鸡臛,知(?)豘与白羊。

徐校:疑“浓”字衍。

按,“浓”为衍文无疑。导致衍“浓”字的原因则在于其后表比较的动词“如”。实则句中之“如”当为“与”之音讹。敦煌文献中,“如”、“与”二字常相混,如《辑考》380·倒7:“妾心恨与(如)对秋囗(风)。”“知”当为“猪”之音讹。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有“之鱼互注”例,谓鱼韵字在唐五代西北方音中已变成i韵,从而与之韵混同[6]102。这证明“猪”在唐五代西北方音中与“知”同音。敦煌文献中虽不见“猪”讹为“知”之例,但与“猪”同音的“诸”与“知”互讹却多见。仅就《辑考》各举一例:“诸”讹为“知”者如236·5:“柏台多士尽狐精,兰省诸郎皆鼠魅。”徐校:“诸,戊卷作‘知’。”“知”讹为“诸”者如788·倒4“五根(恨)不遇善诸(知)识。”既然“诸”与“知”可相互音讹,那么与“诸”同音的“猪”当然也就可与“知”相互音讹。“猪豘”为同义并列复合词,《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未收,但唐宋古籍中有用例,如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卷十二《养性·养老大例第三·论三首》:“非其食勿食。非其食者,所谓猪豘、鸡、鱼、蒜脍、生肉、生菜、白酒、大酢大咸也,常学淡食。”宋·张君房《云笈七籖》卷36《杂修摄·摄生月令》:“季冬……勿食猪豘肉,伤人神气。”

210·倒3 与披(?)花共色,别树鸟同声。

按:笔者曾校“与披”为“异坡”[3]54。后读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其卷四《法云寺》条:“荆州秀才张裴常为五言,有清拔之句,云:‘异林花共色,别树鸟同声。’”得以证明笔者校“与”为“异”完全正确。至于校“披”为“坡”,则似未尽善。“披”字当依《洛阳伽蓝记》校为“林”。“异林”与“别树”对仗,比“异坡”与“别树”对仗更为工整。“林”之讹为“披”,盖因两字之行草体甚为形似,致抄录

者误录之故。

259·倒1 周公安社稷,孝义乃为先;宇宙人为贵,君亲最年焉。

按,张锡厚《〈敦煌诗集残卷辑考〉辑误》:“‘最年’,不词;陈祚龙校作‘最严’,当据改。”[7]172今按,“君亲最严焉”,不成文理,且“严”、“年”形与音(严,疑纽严韵;年,泥纽先韵)皆不近似,无由致讹。笔者以为,“焉”当为“尊”字行草体近似而讹。“年尊”一词,古籍中多见,其义本为年长、年高,例如:《南史·刘瓛传》:“又上下年尊,益不愿居官次废晨昏也。”《校勘记》:“六朝时似称人之母为‘尊上下’,而自称其母为‘上下’。”《周书·宇文护传》:“摩敦年尊,又加忧苦。”“摩敦”也是对母亲的称呼。这两例,“上下年尊”、“摩敦年尊”,都是说母亲年高。后转为指称尊长。例如: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有句话多多的苦告你老年尊,累累地嘱托近比邻。”此例“老年尊”即老尊长。“君亲最年尊”,意即君王、父母最为尊长。如此,既语意畅达,又与上文之“孝义”相应。

274·6 自家父母拔却,只是图他富贵。

按,“拔却”于义无取。“拔”当为“抛”之讹。敦煌文献中,“抛”可讹为“把”,如《敦煌变文集·破魔变文》(351·15):“金轮王先生,帝子王孙,把(抛)却王位,独在山中寂寞。”“拔”与“把”同音,故“抛”亦当可讹为“拔”。

333·倒3 沙漠关河路几程,师能献土远输城(诚)。因兹却笑宾熬[上“敖”下“火”](獒)旅,史藉(籍)徒章(彰)贡赋名。

按,徐校“熬”为“獒”,误,“宾獒”不词。“熬”当为“燹”之形讹,“燹”则为“献”之音讹。《国语·楚语下》:“公货足以宾献,家货足以共用。”韦昭注:“宾,飨赠也;献,贡也。”“宾献”为同义并列复合词,飨赠、进贡之义,这正与下文之“贡赋”相应。据颜廷亮《归义军设立前夕敦煌和长安僧界的一次文学交往——悟真与长安两街高僧酬答诗略论》一文所论[8]37,该诗为敦煌高僧悟真入朝“奉献佛教经论”时而作,因而知“旅”即旅人,乃该诗作者悟真自称。《辑考》781·1:“敦煌旅人凭此法,龛龛圣瑞接云霞。”[5]76即旅行僧自称“旅人”之例。所宾献的就是“佛教经论”。称外出宾献者为“宾献旅”,犹如称外出经商者为“商旅”。这两个诗句,意为:(与“师能献土远输诚”比起来)该嘲笑我这个赴朝奉献佛教经论的旅人,史籍枉自彰显贡赋的名声。

396·倒6 挹流纳广大,欢异增迟回。

按,“欢异”不词。“歡”当为“歏”之形讹。“叹异”义为感叹诧异,古籍中习见。例如:《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后时年十岁,干理家事,勑制僮御,内外谘禀,事同成人。初,诸家莫知者,后闻之,咸叹异焉。”唐·戴君孚《广异记·崔日用》:“衙毕,使奴取诸寺长生猪。既至,或跛或眇,不殊前见也,叹异久之。”

401·倒3 自矜一生忽如此,大笑旁人独愁苦。

按,“忽”字于义无取,当因“总”字烂文而讹。敦煌文献中,“总”多写作“緫”,其烂文则为“怱”,遂讹而为“忽”。句谓那些富贵之人自以为一生总是这样富贵。

436·5 织女啼哭莫狍糟(抱槽),谁能为女(汝)造浮桥。

按,徐校“狍糟”为“抱槽”,于义不可通。今按,“狍糟”当为“暴躁”之音讹,烦躁、急躁义,元·张光祖《言行龟鉴》卷一:“君子所养,要令暴躁邪僻之气不设於身体。”句中的“暴躁”即用为此义。“织女啼哭莫暴躁”即“织女莫暴躁、啼哭”,意为织女不要烦躁、啼哭。

475·倒5 桅(?)恨敛眉长叹息。

按,“桅”当为“抱”之形讹。“抱恨”与“敛眉”对文,谓心中怀有恨事。“抱恨”乃古人常语。例如:《汉书·王嘉传》:“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晋·陶潜《停云》:“愿言不获,抱恨如何!”唐杜甫《负薪行》:“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

475·倒3 浩浩天能照知大,丈夫沉滞囚他国。

按,“知大”不词,当为“诸人”之讹。“诸人”即众人,如《韩非子·解老》:“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梁书·刘显传》:“任昉尝得一篇缺简书,文字零落,历示诸人,莫能识者。”该两诗句意为:浩浩上天能照耀众人,可是我这个大丈夫却沉滞囚禁于别国。敦煌文献中,“诸”、“知”常互讹,例见上文“186· 5 清酒浓如鸡臛,知(?)豘与白羊”条,此不赘引;“大”则当为“人”之增笔讹字。

665·8倒5 引顶门前侧耳听。

按,“引顶”不词。“顶”当为“頭”字行草体之形讹。“引頭”即伸头。敦煌文献中,“引”常用为伸义,如《辑考》384·5:“所恨枝高引手难。”又719·4:“引颈长鸣望云路。”皆是。《辑考》883·4:“甚好儿郎学括顶,言语忠(中)间不忠(中)听。”例中之“顶”,亦当为“頭”之讹。《说文·手部》:“括,絜也。”所谓“絜”,就是扎束。“括头”意为扎束头发。敦煌文献中,“頭”常讹作“顶”,如《敦煌变文集》卷二《舜子变》(129·2):“立有姑(孤)男姑(孤)女,流(留)在儿壻手顶(頭)。”限于篇幅,例不多举。

744·倒3 欲知贱妾相思处,碧海清江解没深。

按,“解没”在敦煌文献中仅此一见,在其它古籍中则皆不见。魏景波、魏耕原《敦煌诗歌疑难俗词考释》据此孤例释其义为“定不、会不”[9]112,恐不可从。今按,“解”当为“熠”之形讹。“熠没”为唐宋俗语词,又写作“漝没”,这么、如此的意思,见蒋礼鸿《敦煌文献语言词典》P372。句谓想要知道我的相思之情有多深,就像碧海清江这么深。

776·2 今照(朝)是我日,且放学生郎归。

按,“我日”不词。当依长沙窑瓷器题诗作“假日”[10]72。“假”音讹为“家”,“我”与“家”两字的行草体甚相似,故“家”又讹而为“我”。下句“学生郎”亦当依长沙窑瓷器题诗作“学郎”。

777·3 黄金将来随手散,不如人意进长存。

按,“进长”不词。“进”当为“镇”之音讹。“镇长”为唐宋俗语词,长久的意思。敦煌文献中多见,如《辑考》274·6:“百骸俱悔(毁)尽,一物镇长灵。”《敦煌变文集》卷五《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451·倒1):“百纳(衲)遍身且过日,一瓶添了镇长闻。”唐宋他籍中亦有例,如五代前蜀顾琼《春晓曲》:“镇长独立到黄昏,却怕良宵频梦见。”“镇”、“长”实为同义连文,故表示长久之义,也可单用“镇”,如《辑考》384·2:“闺门镇不开,梦从何处入。”此例“镇不开”即长久不开。又791·倒5:“彫(雕)弓岁岁恒看月,金钾(甲)年年镇被霜。”此例“镇”与“恒”对文,为长久义尤其明显。

812·4 将身岂惮千山路

徐校:此句甲卷作“修身不达关山”,以下缺失。

按,“将身”与下句“学法宁辞度百秋”中的“学法”对文,故必依甲卷作“修身”为是(甲卷“达”当为“怛”之音讹。“不怛关山路”与“岂惮千山路”意同)。然“修”之与“将”,形音皆相差甚远,故“修”讹为“将”,必非直接致讹。窃以为“修”先音讹为“收”,“收”再形讹为“将”(“将”与“收”的俗写行草体甚为相似)。像这样辗转致讹的现象,《辑考》中多见,段观宋、黄燕珊《敦煌诗集残卷讹别字释例》一文有详论[11]42,此不赘。“修”讹为“收”,这在敦煌文献中有例证,如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三一三]:“多置庄田广修宅,四邻买尽犹嫌窄。”校曰:“广修,陶本作‘广收’。”即是。“收”讹为“将”虽暂无例证,但“将”讹为“收”的例证却在敦煌文献中可以找到,如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一五]:“钱财不关己,荘收永长离;三魂无倚住,七魄散头飞。”例中的“荘”,乃“装”之借,指装殓;“收”即为“将”之讹,动态助词,见董志翘、蔡镜浩《中古虚词语法例释》[12]289。“将”既然可讹为“收”,“收”也就当然可讹为“将”。

826·倒1 早晚合知心明晓,努力懇尅忧古诗。

按,张锡厚先生谓“‘合知’,非是;P3906原作‘会知’。‘忧’,非是;P3906原作‘寻’,清晰可见。”[7]173今按,张先生校“合”为“会”,校“忧”为“寻”,皆是。然“懇尅”不词,而张先生未校,故特此拈出而校之:“尅”当为“苦”之音讹。“懇苦”犹言辛勤、勤苦,这正与“努力”之义相类。“恳苦”一词,敦煌文献中习见,如《辑考》856·4:“懃耕恳苦足糇粮。”又883·3:“恳苦学问觅财(才)艺。”其它古诗中亦有用例,如唐·李商隐《骄儿诗》:“爷昔好读书,恳苦自著述。”

932·倒1 呼朋日日追於赏,结伴朝朝花果园。

按,“追於赏”不可解。“於”当为“遊”字烂文(丢落“辶”旁)之形讹。“遊赏”一词,为遊玩观赏或遊览观赏之意,古诗文中习见,例如:《晋书·谢安传》:“安虽放情丘壑,然每遊赏,必以妓女从。”唐·冯贽《云仙杂记·百花狮子》:“曲江贵家遊赏,则剪百花装成狮子相

送遗。”宋·王禹偁《李先生园亭记》:“而能开一园,构二亭,竹树花卉,少而且备,遊赏讌息,近而不劳。”元·赵显宏《昼夜乐·春》曲:“遊赏园林酒半酣,停骖,停骖看山市晴岚。”《辑考》中亦有用例,如471·倒4:“幸因逐(遊)赏起(去)西东,陌上春遊逢一翁。”

[1] 段观宋.《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校读札记[J].中国韵文学刊,2010(2):44-47.

[2] 段观宋.《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校订补正[J].敦煌研究,2011(1):117-120.

[3] 段观宋.《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校议[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2,19(2):51-57.

[4] 蒋礼鸿.敦煌文献语言词典[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5] 龚泽军.《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校补[J].图书馆杂志,2008(3):74-76.

[6] 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M].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3.

[7] 张锡厚.《敦煌诗集残卷辑考》辑误[J].社会科学辑刊,2005(5):168-173.

[8] 颜廷亮.归义军设立前夕敦煌和长安僧界的一次文学交往:悟真与长安两街高僧酬答诗略论[J].丝绸之路,2012,(22):35-45.

[9] 魏景波,魏耕原.敦煌诗歌疑难俗词考释[J].敦煌研究,2005(6):107-112.

[10] 徐俊.唐五代长沙窑瓷器题诗校证[M]//唐研究:第四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1] 段观宋,黄燕珊.敦煌诗集残卷讹别字释例[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17(6):38-43.

[12] 董志翘,蔡镜浩.中古虚词语法例释[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The Collations of An Archaeological Study of Dunhuang Poetry

DUAN Cuan-song
(College of Literature,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ongguan 523808,China)

An Archaeological Study of Dunhuang Poetry written by Xu Jun is an outstanding work which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collates the Dunhuang handwriting poems.But it is of necessity to further study on some items such as recognition of the originals,collation of the words and characters.This paper will make further researches on these items.

An Archaeological Study of Dunhuang Poetry;collation;resolution;complement

G256.3

A

1009-0312(2015)04-0043-05

2015-04-14

段观宋(1953—),男,湖南茶陵人,教授,主要从事汉语史和古籍整理研究。

猜你喜欢
残卷诗集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诗集精选
诗集精选
八尺龙 神超遥 苏轼《三马图赞》残卷相关问题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诗集精选
俄藏西夏文《金光明经》卷二“分别三身品”残卷考释
俄藏西夏文《佛说瞻婆比丘经》残卷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