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从“原理”课整体性教学的视角

2015-03-31 03:25张华波,龙小平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价值体系思潮

作者简介:张华波(1984-),男,四川渠县人,博士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龙小平(1968-),男,江西万载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逻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理工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2JDSZK040)。

DOI 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5.02.036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是高校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载体。深刻认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持“原理”课整体性教学,引导大学生“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1]460。

一、“原理”课整体性教学是实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内在要求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上要求“原理”课整体性教学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要求“原理”课教学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核、时代的理论品格和实践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一百六十多年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充分证明了其科学性和真理性。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求“原理”课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 [2]636“原理”课整体性教学,要帮助学生树立复兴“中国梦”的坚定决心和“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崇高理想。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要求“原理”课整体性教学着力培养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帮助学生形成坚定的人生信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原理”课教学从整体上阐述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准则,以优秀的道德规范培育并引领大学生的社会新风尚。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准则的系统总结。

(二)实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然要求“原理”课整体性教学

在高校,由于“原理”课教学的受众群体文化程度较高、人数相对集中,传播范围较广的优势,理所当然成为构筑传播思想高地的最优选择。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辩证地分析各种西方社会思潮,认清其本质,增强抵御西方社会不良思潮侵蚀的能力,能够提高他们的政治鉴别力与政治敏锐性;有利于高校用正确的思想、进步的观念、先进的文化逐步消除错误思潮的影响,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责任感,更好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三)和其他错误思潮更有效地进行斗争也要求“原理”课整体性教学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和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西方的一些错误社会思潮以及一些攻击中国的言论,如“中国威胁论”“中国危机论”“中国崩溃论”以及更具隐蔽性的贬责,如“中国贡献论”“中国统治世界论”“中国傲慢论”等,对我国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境外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意识形态渗透,更增加了社会思想领域的复杂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二级学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它要求在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研究对象上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并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阐明“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责任”和“为全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指明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它要求把“三个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在揭示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前提下的“一整块钢铁”的内在逻辑和联系,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处理问题。

因此,那些居心叵测散布中国的快速发展是对世界的威胁,挑拨中国与他国的正常关系,歇斯底里鼓吹中国应该对诸多全球性和国际重大问题负责,宣扬中国经济必然衰退,进而出现社会大动荡乃至崩溃,企图“唱衰”中国的诸多嫉妒、诋毁、叫嚣的言论和做法,最终是徒劳的,终究无法遏制和干扰中国的和平发展和日益上升的国际影响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一定能抵制这些错误思潮,从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二、加强“原理”课整体性教学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一)在教学中突出“原理”课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整体性

在教学中突出“原理”课内容的整体性。一是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研究对象上突出其整体性。马克思作为“最伟大的思想家”和“为全人类而工作”的“革命家”,揭示了自然的客观存在和辩证运动,指出运动的客观性和规律性,以此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世界观基础;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得出“两个必然”,直指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揭示了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对自然领域的研究为共产主义提供了世界观基础,对社会领域的研究为共产主义提供了社会规律,而对思维领域的研究则为共产主义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和实践论基础” [3]36。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研究对象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严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体现了其整体性。二是从“三大批判”前提下的“一整块钢铁”上突出其整体性。马克思在对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批判的前提下,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的革命性变革,“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的“两大发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主要思想的精华浓缩,“三大批判”的统一是“原理”课整体性教学的主题,“两大发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也是“原理”课整体性教学的核心内容。“三大批判”前提下的“两大发现”构成了“原理”课整体性教学的“一整块钢铁”。三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论上突出其整体性。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理论品质,树立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在教学中突出“原理”课教学方式方法的整体性。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需要在教学中突出“原理”课师生互动教学法(访谈对话、案例提问、讨论辩论、制作课件和网上交流)、专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参与专题博客、论坛设置、课程主页,开展志愿服务、主题讲座、爱国爱党图片展、主题班团日活动,参观访问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方式方法的整体性,重点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一是根据教育部社科司颁布的教学要点,参考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专题精心提炼各章节要义和主旨,突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内核;二是精心选编既有经典论述的意义案例,又有时代精神的现实案例组织教学。围绕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贴近心理需求和思想实际,对案例认真提炼、反复筛选,以重点突出、针对性强、问题意识鲜明为特征,将实践性与思想性、时代性与科学性融为一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实现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三是结合课堂外的社会实践使学生在“观听访演帮思”的过程中深刻认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实现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总之,在教学中突出“原理”课教学方式方法的整体性,有利于缓解“原理”课时少、内容多的现实矛盾,满足教学需要,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有利于向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远大理想。

(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整体马克思主义观,使其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原理”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4]。“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5]积极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崇高信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积极引导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仰。理想信念是人生不断进步的动力和精神支柱。“原理”课整体性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此为宗旨和出发点。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都有独到的发现”,“三大批判”内在统一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寻求无产阶级解放的现实道路。要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最高理想需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就不能取得全面胜利。九十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同人民紧密结合,才能大有作为。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决抵制一切错误思潮。“原理”课教学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把握,重点阐述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抗争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积极引导大学生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在汲取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积极自觉进行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承,不断充实丰富发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坚决抵制错误思潮。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投身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努力。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时刻指引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这是“原理”课整体性教学向大学生传达的基本精神。积极引导并鼓励大学生自觉地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不仅成为学习知识的佼佼者,更要成为掌握新理论新思想的时代先锋,增强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结语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根本的是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任务。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是来自于人民、发展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由人民共建共享的思想文化。面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6]。“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7]50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激浊扬清引领社会思潮、唱响主旋律,关键在于是否被人民群众掌握。高校是国家科学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基地,人才云集,智力资源丰富,是西方敌对势力向我们渗透的重要目标,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向我国大学生传播西方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企图让青年一代在潜移默化中全盘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对此,我们绝不能放松警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主要思想的精华浓缩,各个组成部分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是严密的、一贯的、科学的整体。“原理”课是高校用马克思主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内在要求“原理”课整体性教学;实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也要求“原理”课整体性教学;和其他错误思潮有效地进行斗争更要求“原理”课整体性教学。因此,在高校,要着重加强“原理”课整体性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整体观,使其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价值体系思潮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