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价值观的评价方法

2015-03-31 16:44王琳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小伟流行歌曲值日

王琳

价值观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小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形,因此价值观的评价不及情感、态度评价那样突出和明显。但正因为如此,教师才更有必要了解、评价学生的价值观,使价值观可能存在偏颇的学生逐步趋于合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对小学生价值观的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失的环节。同时,由于价值观评价的复杂性,往往需要运用多种方法才能作出正确而全面的评价。

一、 谈话了解法

对教师而言,谈话法是较为容易而又能有效获得学生作为公民的价值观信息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揭示个体的价值观及其强度。在进行价值观评价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表述机会,让学生尽情地表达,在交流中加深体验,升华认识,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表达来评价学生的公民价值观。

如我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以前只要说起儿童歌曲,人们很快就会想到《小燕子》《丢手绢》《春天在哪里》……这些优秀的儿童歌曲曾陪伴几代青少年成长。而当今不少孩子平时几乎不唱儿童歌曲,嘴上常常挂着:“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那么,孩子现在唱歌时会有哪些选择呢?他们的观念有哪些变化呢?我从学生喜欢传唱的歌曲入手,尝试进行多元价值观的评价。

师:你喜欢唱什么样的歌?

学1:我喜欢唱《两只蝴蝶》,爱听周杰伦的歌。

生2:我喜欢《老鼠爱大米》,老鼠和大米,我都见过。

生3:老师课堂上教的,唱了也不好听!平时听到的是流行歌曲,但唱过了自己并不完全明白意思。

师:你现有的音乐磁带、CD唱片、U盘中大多是什么歌?

生1:妈妈只给我买儿童歌曲,我不怎么喜欢。

生2:大部分是流行歌曲,有好几首是周杰伦的。

生3:妈妈说要培养我的音乐细胞,给我买了古典音乐,可是我不怎么听得懂。我喜欢超级女声、凤凰传奇。

师:你们为什么喜欢周杰伦的歌?

生1:不知道,就是喜欢。

生2:唱他的歌可以做动作,很有趣。

生3:他的歌内容好玩。

……

学生对歌曲的选择取向是学生在开放教育下的音乐兴趣多元的呈现。不少学生喜欢电视、网络、街道经常播放的流行歌曲,也就是说,社会环境的影响占非常大的比重,同时多数学生有着很强的从众心理,娱乐媒体的炒作使很多歌曲、歌手受到关注,学生也就会盲从。例如大多数人比较喜欢周杰伦,那么自己也就加入歌迷当中。社会文化的复杂多变,导致小学生很容易形成文化感知多元化的现象。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小学生偏爱流行歌曲,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歌曲所体现的社会通俗文化在目前整个社会文化领域占着优势,刺激学生的模仿心理,更重要的是社会通俗文化的感性多于理性,推崇情绪化、感觉化。这一点比较符合小学生文化接受心理。家庭环境也不容忽视,不少学生受家长影响,他们会模仿、学唱大人们喜爱的流行歌曲。

二、 行为观察法

在很多情况下,公民的价值观会通过外显的行为反映出来。虽然两者有时候会不一致,但经过长期、仔细的行为观察,仍可以对小学生的公民价值观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所以,教师在价值观评价中可以运用观察的方法来评价学生,主要方法有: 特定行为观察法,是指只对学生的某些特定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这些行为出现的频率以及发生的情况;定时观察法,是指不对学生的行为做连续性的观察,而是按照特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间隔性的观察;随机观察法,是指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对学生行为进行观察。

如,我在了解、分析、评价学生的共赢价值观时随机观察到一组镜头:

中午,值日组长带领几个同学怒气冲冲地跑到操场上,责令小伟履行职责,打扫卫生。

组长:小伟,你怎么不去打扫?

小伟:我要打羽毛球,不想扫。

组长:可今天是你值日。

小伟:我不管!我就不扫。

生1:你这样做太不应该了。

小伟:为什么?

生1:既然是值日,那就是轮流来的,大家都有打扫的机会和义务。

生2:今天你值日,看起来比别人辛苦,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次辛苦。

生3:今天我为大家打扫,明天就是人家为我打扫了。

生4:你不愿意值日,我们也不勉强。以后我们值日的时候,你的座位就空下来不扫。

生5:以后发到你的作业本,我们就放在讲台上,让你自己拿。

生6:吃饭的时候,我们大家轮流打菜,轮到我时,就不给你打。

生7:你不为我们服务,我们也不会为你服务的!

小伟默默地回到班级,开始打扫卫生……

小伟拒绝值日的因素有:第一,他喜欢上了打羽毛球,玩心占了上风;第二,他怕劳动;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他没有集体生活的责任心,没有意识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赢价值观。他更多地享受着他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却未能意识到服务、关心、照料是相互的、共赢的。教师在处理此事时没有直接和小伟对话,而是让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帮助学生,小伟在同学们的教育下,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价值观念。

三、 作品分析法

学生作品能折射出学生的公民价值观,而这些是教师很难观察到的。学生的作品,既是向自身又是向教师展示各方面进步的过程,学生在感受进步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品来分析和评价学生的公民价值观。

如在我校举行的“学礼仪标兵 做谦谦君子”活动征文中,陈辰同学写道:“如果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像‘礼仪小标兵那样,见到老师、同学时,都能送上一句亲切的问候,或一个礼貌的笑容,那我们的校园生活不是更美好吗?‘礼仪小标兵不仅是清晨站在校门口的同学,更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都有责任在校园里播下‘礼仪的种子,将来收获的就是‘礼貌习惯的大树。”在“让美德教育走进家庭”活动中,陈奕同学写道:“感谢妈妈,用智慧的方法让我懂得分享的快乐;感谢妈妈,用朴实的言行让学会勤俭的美德;感谢妈妈,用孜孜不倦的教诲让我明白诚实是可贵的,宽容是高尚的……”从学生的作品可以看出,传统价值观“仁义礼智信”和现代价值观“分享观、换位观”已在学生的心灵扎下了根。

四、 专题探讨法

在公民价值观评价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经常看到或听到的有关价值观方面的争议性问题,让他们自由选择,交流对该问题的看法及理由,教师据此了解学生对待该类事情的观点及思维模式,从而把握学生的价值取向。

如,从2011年5月1日起,卫生部新修订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开始实施,“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正式生效。我们以此为专题引导学生探讨:医学家认为吸烟有损吸烟者和那些有规律地被动吸烟的人的健康,有些城市已经通过了禁止在所有公共场所内吸烟的法规,还有些人反对这一法规,因为他们认为禁烟违反了个体吸烟者选择的自由。对此,你同意哪一方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有的学生的观点体现了共赢价值观:“我认为早就应该实施,吸烟不光影响自身的健康,而且影响他人的健康!”有的学生的观点体现了多元价值观:“戒掉烟瘾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每个人都不吸烟几乎不可能。因此,在严格执行室内公共场所禁烟的同时,也可以给吸烟者一些空间,设置吸烟区、吸烟室。”

五、 量表测验法

我们依据价值观的内涵及具体行为表现,借鉴一些心理学量表,采用等级评价方式,尝试对学生的公民价值观进行评价。此方法要求学生在对测验项目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之间的不同价值取向程度中作出合适的选择。

如:根据左边的观点,在右边的选项里用“√”选出最符合你的意向的看法。

编制量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专业性工作,因而在编制过程中要尽量周全地考虑相关问题。一份量表,从开始设计到收集资料、得出结果,其间须经过许多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有一定的要求,都可能产生误差,我们要努力将误差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师用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 黄元虎.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中的现代公民价值观[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8(9).

[3] 钟智.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评价?[EB/OL]http://images.cersp. com/article/3001/20060817/

775485.html.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小伟流行歌曲值日
左手右手一起抓
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歌曲
值日歌
耳朵里的太阳花
小熊值日
小河马值日
屋顶上长大的孩子
美丽糖纸
架起流行歌曲与严肃音乐的桥梁
小伟的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