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兵,丁凤琴
(1.安徽省芜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安徽芜湖 241100;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安徽省现代农业水产(虾蟹类)产业技术体系,安徽合肥 230031)
青虾良种繁育及生态养殖试验
王万兵1,丁凤琴2*
(1.安徽省芜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安徽芜湖 241100;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安徽省现代农业水产(虾蟹类)产业技术体系,安徽合肥 230031)
分别从安徽省长江支流水阳江(芜湖县段)及青虾养殖池塘中选择表现性状优良的个体作为亲本,开展2个青虾群体的繁育试验比较2种成虾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青虾野生群体虾苗繁育及成效养殖显著高于虾池培育亲本群体;与野生群体(抱卵虾)相比,虾池培育亲本群体产出虾苗规格不一,成虾养殖过程中虾苗秋繁偏重发生,产出青虾商品规格下降12.1%,饲料系数提高0.14,表现为优良性状退化明显。
青虾;良种繁育;生态养殖;对比
为了有效改善安徽省芜湖地区青虾种质资源,提升青虾生态养殖效益,示范带动农民实现增产增收。2012年5~12月芜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青虾养殖协会联合安徽省现代农业水产(虾蟹类)产业技术体系,在安徽省芜湖县花桥镇红光村青虾良种繁育及成虾养殖基地开展不同青虾亲本群体繁育虾苗及夏秋季青虾生态养殖对比试验,并取得显著的效果。
1.1 试验条件
1.1.1 虾池选择。该试验选择青虾苗繁育池7口,面积1.67 hm2。其中,野生亲本繁育虾苗池(下称试验池)3口,面积0.80 hm2,同塘青虾亲本繁育虾苗池(下称对照池)4口,面积0.87 hm2;选择成虾养殖池10口,面积2.80 hm2,其中选育虾苗养殖池(下称试验池)5口,面积1.47 hm2,自育青虾苗养殖池(下称对照池)5口,1.33 hm2。虾塘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环境安静、交通便捷的地方,且虾池面积0.20~0.33 hm2,呈长方形,长宽比1∶3,池埂不渗漏水,坡比1∶3~1∶4,水深1.2~1.4 m,池底平坦,略向出水口倾斜,出水口设有集虾沟,进出水口设置60目筛绢网,虾苗繁育池各配备3 kW叶轮式增氧机1台,成虾池各配备2 kW空气压缩机1台。
1.1.2 饲料选购。虾苗培育期间以投喂虾苗专用饲料为主,其粗蛋白≥36%的破碎料,或粒径≤1.5 mm的配合饲料;青虾养殖期间以投喂青虾专用饲料为主,其粗蛋白≥32%~35%,粒径为1.5~2.5 mm的配合饲料。
1.1.3 种苗放养。虾苗繁育及成虾养殖试验池过程中,面积0.80 hm2试验池选购的野生青虾亲本,其雄虾体长6 cm以上,雌虾5 cm以上,面积0.87 hm2对照池选购同塘培育的青虾亲本,其雄虾体长4~5 cm以上,雌虾3.5~4.0 cm;面积1.47 hm2成虾养殖试验池放养选育的青虾苗,1.33 hm2成虾养殖对照池放养自育的青虾苗[1]。
1.2 放养前准备 5月上旬虾苗专用繁育池抽干积水,暴晒10~15 d,抱卵虾下塘前5~7 d用茶籽粕75~150 kg/hm2浸泡24 h后,化水全池均匀泼洒,杀灭培育池内野杂鱼等敌害生物;6月中旬成虾养殖池排干积水,暴晒7~10 d,虾苗下塘前15~20 d,加水20~30 cm,用31%漂白粉75~150 kg/hm2化水全池泼洒,虾苗下塘前5~7 d再用茶籽粕75~150 kg/hm2浸泡24 h后,化水全池均匀泼洒,成虾池沿池埂四周浅滩处栽种伊乐藻、轮叶黑藻,且占虾池的面积不小于20%,青虾养殖过程中水草覆盖率不小于30%。
1.3 日常管理
1.3.1 青虾苗繁育。
1.3.1.1 亲本虾放养。5月上旬虾苗繁育专用土池经暴晒、消毒后,加注新水60~80 cm,用生物有机肥1 500 kg/hm2,化水泼洒,培育亲本(抱卵虾)适口天然饵料,7~10 d后面积0.80 hm2试验池放养抱卵虾72 kg,放养90 kg/hm2,面积0.87 hm2对照池放养抱卵虾91 kg,放养105 kg/hm2,且规格整齐、肢体完整、行动活泼,卵子颜色为浅棕色,胚胎未显现眼点。
1.3.1.2 亲本培育。青虾亲本饲料选用2#青虾颗粒饲料(粗蛋白≥34%)。日投喂量占放养亲本体重的2%~3%,每天傍晚投喂1次,沿池塘四周浅滩均匀投喂。第2天清晨,检查残饵情况,根据天气、水质和残饵等情况,酌情调整投喂量。同时,每隔1~2 d用虾笼抽捕抱卵虾,检查卵子发育和孵化情况。当卵子呈青灰色且有清晰可见的眼点时,根据虾池水色情况及时追施豆浆;当发现大部分抱卵虾已排空时,及时用虾笼捕获存塘青虾亲本上市销售。
1.3.1.3 虾苗培育。①溞状幼体培育。卵子孵化10 d后从出膜至变态为幼虾,又俗称溞状幼体,在水中呈倒状上下游动。幼体主要摄食轮虫、枝角类浮游生物。当卵子呈青灰色,眼点清晰可见,表明幼体即将孵出,需要每天泼洒豆浆2~3次,培肥水质;每隔3~5 d加水1次,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40 cm,以防缺氧。当水透明度较大时,每天在上午8:00和下午16:00~17:00投喂黄豆浆(每次用黄豆7.5 kg/hm2),培育池塘中浮游生物,以补充虾苗适口的天然饵料。经过6~7次蜕皮后,胸部和腹部附肢已发育完全,外形与成虾相同。②稚虾培育。溞状幼体培育15 d后进入平游阶段,投喂粗蛋白质含量≥36%的0#颗粒饲料。日投喂量为池内虾苗体重的10%~15%,每天投喂2次,上午8:00~9:00投喂量占全天饲料量的30%,下午16:00~17:00投喂量占全天饲料量的70%,沿池塘四周均匀投喂。每天清晨定点检查稚虾蜕皮生长及残饵情况,及h调整饲料投喂量。③仔虾培育。稚虾培育10~15 d。虾苗进入沿池埂四周平游或底栖阶段,投喂粗蛋白质≥34%的1#颗粒饲料。日投喂量占池内虾体总重的5%~8%,每天投喂2次,上午8:00~9:00投喂全天饲料量的30%,下午17:00~18:00投喂全天饲料量的70%,并沿池塘的四周均匀投喂。每天清晨定点检查残饵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
1.3.1.4 水质管理。根据池水水质情况,为确保仔虾有充足的天然饵料,虾苗培育期间需施豆浆3次(3~5 d/次),每次施用量为7.5 kg/hm2,并根据池水的透明度大小及时注排水,虾苗培育后期水位保持在1.2 m左右,保证仔虾在优良的水环境中生长。随着人工饲料和豆浆的投入,池水变肥、水色变浓,仔虾培育后期,每隔5~7 d要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5 cm左右,并且每隔10~15 d泼洒微生物制剂,调节池水水质,促进虾苗蜕皮生长,并随时根据气压、水温、水质变化及虾苗摄食活动等情况,适时启动叶轮式增氧机增氧。
1.3.2 成虾养殖。
1.3.2.1 苗种放养。当繁育青虾苗长至1.5~2.0 cm,即7月23~25日,面积0.80 hm2试验池放养体长1.5~2.0 cm的青虾苗75.6万尾,面积0.87 hm2对照塘放养相同体长青虾苗82万尾,均放养虾苗94.5万尾/hm2,虾苗下塘15 d后2组成虾池亩均放养体长8~12 cm黄鲢火花420尾/hm2。虾苗下塘时避开阳光直射,在后半夜至黎明时进行,带水操作,动作要快。
1.3.2.2 饲料投喂。在试验过程中均投喂青虾专用颗粒饲料。虾苗下塘初期,因虾苗规格大小不一,投喂粗蛋白≥36%的破碎料混合粒径1.5 mm的颗粒饲料,投喂量占下塘虾苗体重的1.5%;15~20 d后,投喂粗蛋白≥34%,粒径2.5 mm的颗粒饲料,投饲量占存塘幼虾量的2%,每天投喂2次,上午7:00~8:00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30%,下午17:00~18:00投喂量占70%,8月中旬至9月中旬投喂粗蛋白≥34%、粒径2 mm的颗粒饲料,投饲量占存塘幼虾体重的3%~4%,每天下午投喂1次,9月下旬至11月中旬,投喂粗蛋白≥36%、粒径在2.5 mm的颗粒饲料,投喂量占存塘虾重的4%~5%,并随水温下降而逐渐减少,投喂时注意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并应根据天气、水温、池水水质、青虾蜕皮生长及活动摄食情况来确定投喂量,以避免饲料剩余,败坏池水水质;每隔15~20 d用虾笼抽检存塘青虾1次,观察青虾摄食和生长情况,以便调整青虾饲料的投喂量[2]。
1.3.2.3 勤巡塘观察。每天午夜至次日清晨巡塘检查青虾活动及残饵情况,以便确定当日饲料投喂量的增减;中午巡塘检查水温,观察虾池水质变化(包括水体透明度、藻相变化及水面漂浮物),便于确定换水或加注新水量;傍晚巡塘观察青虾活动摄食情况,并做好当天塘口生产记录,经常检查进排水口设置的筛绢网,以防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虾塘。
1.3.2.4 强化水质调控。青虾喜弱光避强光,适宜栖息中度肥沃的养殖水体中,通过加新水控制水位,周期施用底质改良剂或微生态制剂改善池底环境和调节水质。7月底至8月下旬保持虾池水体透明度25~30 cm,便于放养虾苗摄食到适口动物性饵料。8月底至10月初,加大换水量,保持虾池水体透明度35~40 cm,降低虾池水体生物量,减少青虾秋繁蚤状幼体成活率,提高青虾养殖产量及商品规格。10月中下旬以后,保持虾池水位相对稳定,每隔7~10 d,施用底质改良剂或微生态制剂1次,保持虾池水质“肥、活、嫩、爽”。11月下旬后逐渐加满池水,保障存塘青虾安全越冬。7~9月生产管理过程中,需时刻关注天气、池水水质和青虾活动变化情况,适时启动微孔管道增氧设备或每隔5~10 d换去老水或加注新水1次[3]。
1.3.2.5 脱皮管理。成虾养殖生产管理过程中,必须观察青虾蜕皮的规律及蜕皮高峰期,蜕皮高峰期前7~10 d,调节好养殖水体藻相,增施钙能或活性钙等水体调节剂,满足青虾的正常发育生长,并在饲料中按照一定剂量添加蜕壳素或食用复合维生素投喂,注重虾池周边环境安静,促进青虾同步蜕皮,降低相互残杀几率。
1.3.2.6 病害防控。青虾属于甲壳类低等水生动物,自身免疫力低,一旦感染疫病,防控难度较大,尤为青虾蜕皮期间,因自身抗病力弱,容易受到细菌侵袭,药物防治难度更大,且易相互感染,危害更大,成虾养殖管理过程中每隔20~30 d施用8%的二氧化氯泡腾片1 500~3 000 g/hm21次,每隔15~20 d拌饲料投喂免疫多糖和大蒜素等3~5 d。
1.4 捕捞收获
1.4.1 虾苗捕捞分养。7月中旬至8月初,当虾苗规格长到7 000~8 000尾/kg,清除池塘水草,选择晴好天气清晨或傍晚用密眼赶网将虾苗轻轻拉出虾苗培育池,即进入成虾养殖的虾苗放养阶段。
1.4.2 成虾捕捞11月底前用弯刀割除、移出虾池中移栽的水草,12月下旬进入捕捞收获阶段,每组成虾养殖池先各将1口虾池水位降至40~50 cm,用虾拖网分批捞出养殖青虾,经分拣后,商品青虾上市出售,幼虾转让其他青虾养殖塘口,7~10 d青虾捕捞结束后,抽干虾池积水,冻晒10~15 d加满池水,根据商品青虾市场行情,春节前分批捕捞其他虾池的养殖青虾,体长4 cm以上的商品青虾上市销售,体长3 cm以下的青虾再转入空池内暂养,待第2年2月底前自行放养或销售给其他养殖户养殖商品青虾[4]。
2.1 虾苗繁育结果 该试验自5月下旬开始,历经近60 d的培育,至8月5前捕捞分塘结束,虾苗繁育池7口,面积1.67 hm2,其中试验塘池3口,面积0.80 hm2,产出体长1.5~2.0 cm青虾苗804 kg,即562.8万尾,青虾苗平均产量703.5万尾/hm2;对照池4口,面积0.87 hm2,共产出体长1.5~2.0 cm青虾苗689 kg,即482.3万尾,青虾苗平均产量556.5万尾/hm2(表1)。
表1 青虾苗繁育的产出效益
2.2 成虾养殖结果 该试验自7月下旬开始,历经为期120 d的养殖,至春节前捕捞结束,成虾池10口,面积2.80 hm2,其中试验池5口,面积1.47 hm2,产青虾1 892 kg,青虾平均产量1 290 kg/hm2,其中捕获体长4.0 cm以上商品虾1 235.5 kg,占青虾产量的65.3%;对照池5口,面积1.33 hm2,产青虾1 460 kg,青虾平均产量1 095 kg/hm2,其中捕获体长4.0 cm以上商品虾776.7 kg,占青虾产量的56.4%(表2)。
表2 成虾养殖的产出效益
(1)虾苗培育试验池繁育优质青虾苗804 kg,实现收入45 024元,扣除亲本、饲料等生产成本19 646元,获利润25 378元,平均利润31 725元/hm2;而对照池繁育青虾苗689 kg,实现收入38 584元,扣除扣除亲本、饲料等生产成本19 357元,实现收入19 227元,获利润1 479元,平均利润相差达9 540元/hm2。同时,试验池抱卵虾产卵、孵化时间相对集中,虾苗培育时耗氧点低,不容易缺氧,虾苗出池规格整齐,活力强;而对照池抱卵虾产卵、孵化时间早晚不一,虾苗培育时耗氧点高,多次引起缺氧,虾苗出池规格大小差异大,抗逆性差;经过对比分析发现,选育亲本繁育虾苗试验池,抱卵虾产卵、孵化时间较自育亲本繁育虾苗对照池时间推迟7~10 d,但虾苗培育期间,试验池虾苗长势好于对照池,虾苗出池时间相对一致。
(2)虾苗繁育过程中,因青虾幼体出现时间间隔较长,为适时掌握好池塘的轮虫数量,保持虾苗培育池良好水色,提高青虾幼体成活率,选用鱼用杀虫剂,沿塘埂四周浅滩等局部泼洒,杀死部分轮虫,杀虫剂泼洒24 h后再用水体解毒剂解毒,池水水色(藻相)明显好转。
(3)成虾养殖试验池与对照池养殖青虾产量均相差195 kg/hm2,实现收入相差21 510元/hm2,获利润差距达到20 775元/hm2,饲料系数相差0.14,青虾商品率相差12.1%;自繁自育虾苗下塘时因虾苗规格大小不一,直接影响到下塘后的成活率。9月中旬,成虾养殖过程中对照池虾苗秋繁现象严重,加大了池水调节难度,直接影响到饲料的消化吸收,加大了养殖生产风险;为了降低虾苗秋繁的几率,虾苗下塘后10~15 d套养8~10 cm黄白鲢火片,既保持了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又可由虾池内养殖鱼种摄食池中大量的浮游生物和青虾变态前的蚤状幼体,从而控制青虾苗的数量。
(4)成虾养殖过程中,为有效控制成虾池内养殖青虾密度,7月上旬放养青虾苗的塘口,9月中下旬可用虾笼分批捕捞,捕大留小,不但可以提高饲料的转化率,而且有利于降低养殖生产风险,提升养殖青虾产量及品质,对促进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1] 宋光同,丁凤琴,汪翔,等.安徽省长江水系3个水域青虾群体形态参数及生产性能比较[J].水产科技情报,2012(5):219-223.
[2] 赵继民.“太湖1号”青虾繁育试验[J].科学养鱼,2011(4):6-7.
[3] 王万兵.青虾良种网箱繁育技术[J].科学养鱼,2006(9):12-13.
[4] 乔国祥,江山.青虾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0(13):37-38.
安徽省现代农业(虾蟹类)产业技术体系(AHCYTX-11);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科技特派员专项(1104a0303028)。
王万兵(1966- ),男,安徽芜湖人,高级工程师,从事青虾良种繁育及河蟹、青虾等水产品种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通讯作者,研究员,从事水产良种选育与生态养殖研究。
2015-04-20
S 966.12+2.2
A
0517-6611(2015)17-1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