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 张 琪
家访,也称家庭访问,主要是指由工作的原因去别人家访问,是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家访最初的设置主要是用于解决儿童、青少年的个别家庭教育问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意识形态的改变,大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出现了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脱节的状况。为深入了解大学生自身和家庭的实际情况,便于在日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关怀和帮助,2008年辽宁省面向全省高校开展了“千名辅导员访千家”活动,效果显著。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家访工作的有效模式至关重要。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辅导员准确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借助家庭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手段。尽管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来说,家访的困难远远大于中小学,但家访的作用与意义是其他教育手段很难达到的,如果家访工作进行的适时适度,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全国多所高校已经开展辅导员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对学生进行家访的活动。家访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对于学习困难、心理异常等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辽宁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非常重视在校大学生家访工作,连续两年拨款50万元资助千名辅导员利用寒暑假到经济困难、心理异常等特殊群体学生家庭进行走访,将学校的影响力直接推进到所到的家访地区,取得社会连锁效应,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家访工作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尽管家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解决学生在思想教育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受访的学生群体主要集中在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异常学生、学习困难学生、不服从学校教学管理学生等特殊群体。这些特殊群体的学生往往对辅导员的家访工作存在抵触心理,他们认为自己有独立的思想和行为能力,倾向于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再加上学生本身就存在着害怕教师向家长“打小报告”的心理。因此,对这些同学的家访活动始终是家访过程中的难点。
家访的覆盖面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受访学生群体的覆盖面。受访学生群体应该从特殊群体向全体学生发展,使教师的关爱普及到更多的学生身上,同时家访覆盖面的扩大有助于发现其他表现无异常学生的隐患问题,能够及时将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另一个方面是指受访学生家庭所在地的覆盖面。由于交通、经费等限制条件受访学生家庭所在地的范围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学校周边地区,覆盖面不广。第三个方面是指家访时间的覆盖面。如今实施家访的时间多集中在寒暑假,而平时基本没有家访,这就使一些急需学校和家长解决的问题只能通过通讯方式进行沟通,很可能无法及时、全面的解决问题。
辅导员队伍趋向于专业多样化、工作形式多元化,其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生活管理,尽管部分辅导员是本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的,但随着社会形势和招聘手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辅导员都来自于不限专业的公开招聘,因此对于学生或家长关心的专业技术知识等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无法给出十分准确答案。
家访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只有充分的准备和恰当的时机才会让家访工作达到最好的效果,否则还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
家访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通过向学生家长讲述学校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在校状况和改进方式,以保持学校与家庭对学生教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形成家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合力,共同解决一些仅凭学校或家庭一己之力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家访时机不允许的情况下,有些了解信息的途径可通过电话、QQ、微信等现代通讯方式进行,通过这些手段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结构、亲子关系、教育方式,以及学生以往受教育情况与学校评价等信息资源,方便辅导员在具体的教育教学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当前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手段给大多数学生留下了“老师家访即告状”的错误印象,因此很多时候学生并不能正视并配合教师的家访工作,甚至部分家长也认为教师的家访是因为学生在校表现不好。为了改变家长和学生的错误印象,渗透正确教育方法,辅导员在家访过程中要注意方式和方法,争取双方的一致性,引导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尤其是在对“问题学生”进行家访时,要注意多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的点滴进步,将优势部分与缺点分开对待,不能像中小学教师一样把家访当作告状的机会,更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指责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教育经验给家长提供合理的、科学的解释和指导,统一教育思想,使家长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
经验证明,有利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在适宜的时间进行家访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后进生稍有进步时比较适宜进行家访。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学业上会承受很大的压力,甚至丧失学习的信心。辅导员不仅要在日常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帮助,鼓励他们树立追求梦想的信心,还要把握好时机,在其获得进步时通过家访给予学生和家长成功的积极暗示与激励。另外,学生犯错误时也要家访,但不在学生刚犯错时上门家访。因为这个时候学生情绪比较激动,不能够冷静的分析自己错误,此时家访往往会给学生留下“老师上门告状”的印象,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日后对学生的教育。
随着电子信息广泛的普及,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建立学校或学院的手机客户端,不仅能够提升院校知名度,树立校园的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家长可以通过该软件了解到学院目前的政策方针和管理思路,以及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家长在学院的新闻中看到自己孩子的成绩与进步、过错与不足,能帮助家长将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学生的真实情况结合起来,也有利于辅导员与家长在学生个性层面上进行有效沟通与相互理解,方便家、校双方就学生在校期间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协商和解决。同时在校园客户端中建立的家长留言板块,能够及时解决家长的疑问,保证学生信息的沟通,争取家、校教育的一致性。
在家访过程中,可以适当拓展思路,改变原有辅导员家访的单一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作用,让他们深入到学生家庭之中,利用假期到家庭所在地的附近城市进行家访。这样既能节约家访经费,又能够达到良好效果。在学生家访过程中有以下注意事项。首先,在家访之前要先制定详细的家访计划,包括参与人员、家访时间、家访目的等。学生家访是优、缺点并存的,他们的优势在于,与被访学生年龄相同,更易于让学生接受;他们的劣势在于,由于其是非正式教师,容易让家长产生不重视的思想,达不到家访目的。因此在家访者的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高年级党员或成熟的学生干部进行此项工作。其次,在家访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问题。因为家访是在学生家中进行,有很多情况是不可控的,所以在家访之前要由校方联系家长,确定家访时间、地点,由三人以上的党员、学生干部组成家访小组才能进行家访。再次,家访过程中,在征得家长同意、不暴露隐私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录音、录像,以便回校之后反馈、存档。总之,家访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方法,这种指导方法灵活机动,指导相对具体,具有针对性,因此作为教师应利用这种方法走进学生的内心,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解决现实问题,推动家、校协同配合,全社会支持参与,构建高校思想工作的新格局。
[1]杨 雪.大学生家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情,2010.02
[2]张 鹏.浅谈家访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及启示[J]时代教育,2009.09
[3]陶 慧.“远程家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与研究[J]管理观察,2009
[4]高 巍.辽宁省高校辅导员家访活动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1
[5]齐 昆.关于家访与“学习问题生”转化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