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发展与“中国梦”实现的内在关系研究

2015-03-30 12:09辽宁大学马光兴尹秋蓓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中国梦教育

辽宁大学 马光兴 尹秋蓓 刘 娜

2012 年11 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当下国内外的新形势下,党中央对“中国梦”的提出,充分地显示出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客观认识和深刻反思,同时也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对待今后国家发展和个人生活的共同期盼和愿景,也为在党正确英明的领导之下,由人民作为历史创造的主体,进行开创未来的实践过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中国的教育界在“中国梦”的大前提之下,把教育梦总结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前者针对具体的教育对象,而后者则强调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之下,通过对教育体系的完整构建,在完成经济改革的同时,建设较为完备的学习型社会。因此,探索终身教育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内在关系,则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自从十八大提出以来,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日益成为学界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综合了广泛的理论研究之后,对于“中国梦”内涵的阐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本质的角度。“中国梦”的提出和普及,不是对“美国梦”等已有词汇的简单改写,相比于“追求个人生活幸福和品质生活的美国梦”而言,“中国梦”具有更加广泛的人民基础和历史责任。在现阶段的中国,“中国梦”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完善通过个体参与的延展,在核心的价值属性上“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中国梦”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来实现的,它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幸福为价值导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各界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实践的指导,走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特色社会发展路径,并肩负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内在复兴精神。同时,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这一过程中则肩负着领导和指引的作用。“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的设计者和实践主体,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无穷智慧和不竭动力。”

2.个体的角度。“中国梦”的建立与完成,终归要落实到个人的身上,因而“中国梦” 最终也是中国人民之梦。广大的中国人民既是“中国梦”的主体,也是“中国梦”的实践者和完成者。“中国梦”归根到底就是实现人民幸福的梦想,以保证人民的更加富裕和生活得更有尊严。以此汇聚千万华人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使“中国梦”与人民的梦不仅在表现形式上,同时也在实现过程中趋于一致。因此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人民的幸福是国家富强的基础,而二者的同时实现,即为民族的复兴。同时,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也为人民的幸福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机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构成了中华民族“两个百年”层次先后、不断递进的目标,通过对这三个层次目标的依次完成,从而细化和具体社会各阶层的梦想和希望。

二、从终身教育的角度分析“中国梦”的实现

马克思说,人类所能提出的只是人类本身能够完成的任务而已,并且只要考察就会发现,只有在解决任务的物质条件经过人类的努力,达到已经具备的时候,任务才能够产生。因此,劳动力的培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必须走依靠教育的路径才能实现,终身教育正为中国梦的实现承担着历史使命,它是实现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变的必经途径。中国梦实现的基础是教育,关键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核心是人才的培养。

“中国梦”的实现始终要落实到作为劳动者的人通过终身教育的形式来最终完成。当今人类社会已告别最初的崇尚武力的蛮荒时代,而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步入到智力决定发展的文明时代。随着文明社会的渐进式快速发展,教育成为人对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追求和实现的必要途径和方式,尤其在科技与文明高度繁荣的今天,终身教育作为教育的表现形式,既成为个人追求自我价值的方式和手段,也是国家实现富强和振兴的有效路径与基础。社会表现为个体的共同参与,因此个体的能力与价值就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或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因此“中国梦”就表现为社会“各阶层的梦”和每个“个体的梦”。这样,终身教育在完善社会“个体的梦”的同时,也在进行着“中国梦”的实现

三、“中国梦”视域下的终身教育发展方向

1.终身教育促进科研与产业的有机性整合

终身教育的发展不能仅靠教育部门的自身资源,同时,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来自教育机构,尤其是各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因此对二者的资源整合提供了相互合作的契机。尤其是加强校企间的合作办学与经营,不仅能为学习者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更能促进行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市场经济中进行活动的各类主体,在知识型经济的社会中,应该着重调整教育和经济生产的关系,同时也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必要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从而完善每个社会人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和完善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使各类企业的员工能够及时和自觉地了解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并能熟悉掌握本专业、本领域以及相关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以提高解决工作实际中问题的能力。

2.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的方向性转化

近年来,随着“终身学习”的推广和被认可, 它将逐渐取代“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强调的是机构对人的培训和培养,主要从教育客体的地位出发, 尝试建立一些机构来供应参与学习者的教育机会与场所。“终身学习”则是从学习参与者的主体地位出发, 强调个人在一生中需要持续地不断学习, 以满足个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些教育研究者认为,早在20 世纪70 年代, 随着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的同时,终身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产业能力的提升和社会化生产的扩大提供了必要的技能培训基础和大量的人力资源, 从而加剧了社会的急剧变革。而当到了21 世纪初时,终身学习理念则更多地从社会从业者的角度出发,强调个体进步的自主性。因此可以预见,随着知识型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的主体地位在社会活动中将进一步得到凸显。

中国是一个拥有比美国、日本、俄罗斯、欧盟总计人口数还要多的人口大国,但综合实力的比拼需要的是人力资源而不是人口资源,如何进行转化则成为当下中国梦实现的过程关键,终身教育则为这样的转化提供必要的契机和途径。各级政府通过整合各类优质的教育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参与主动性,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大力推进从业者的终身学习,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充足完备的人力资本。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袁贵仁.情怀·我的中国教育梦[J].现代教学,2013.4

[4]陈宝生.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凝聚中国力量,推动实现中国梦[J].党建,2013.07

[5]王春玺.中国梦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更加清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07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中国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我国终身教育制度建设的创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