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姚美雄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使用手机联入互联网变得非常便捷,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智能手机联入互联网络。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已经是普遍现象,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和各种场合都可以看到抱着手机低头看屏幕的学生。用手机浏览和发布信息,进行网络社交,网上购物等,丰富和便捷了学生的生活,但是不正确使用智能手机可能会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大学生学习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和时间均高于其他群体。有研究表明,超过81%的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大学生中每天都会使用手机上网的人占样本量的69.7%,近半数的学生每天的手机上网时间在2~4 小时之间,10%的学生超过5 小时。46.58%的学生上课使用过手机,46.9%的大学生承认使用手机上网对其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在一项关于手机依赖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和人际关系困扰存在相关,手机依赖的程度与人际关系、人际交流、待人接物、异性交往维度上的困扰都存在显著的相关;研究发现大学生手机依赖和孤独感关系比较复杂,通过手机社交支持固然可以获得暂时的心理慰藉,获得自尊和满足感,但当网络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被大学生无限放大的时候,会增加现实的孤独感,甚至影响现实的社会交往能力。
研究者普遍认为手机依赖是一种“行为成瘾”,目前国内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人格特质、心理需求和手机依赖存在相关。一项研究表明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质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人格特质的神经质精神质对手机依赖有正向预测作用,掩饰性对手机依赖有负向预测作用。有研究表明,对网络社交和娱乐的过度需求和手机依赖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自我管理需求和手机依赖之间则是显著的负相关。
目前的研究还没有发现显著有效的手机依赖干预方法,大部分研究关注的是依赖形成之前的预防。丰富生活、培养兴趣、转移对手机的注意力可以有效地预防大学生的手机依赖。也有研究者认为引导学生加强面对面人际交往、减少手机使用时间是干预手机依赖的关键,但缺乏实证的支持。目前仅有的干预研究是采用体育锻炼配合心理辅导法,能有助于减轻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
研究界目前对手机依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也没有公认的标准工具对手机依赖进行测量一方面由于智能手机功能多样化发展迅速,以往的手机依赖量表编制未能适应这种变化,所确定的行为样组(关注电话和短信功能)不能代表目前智能手机使用的行为。另一方面手机使用过量行为在判定上未能得到研究者的统一认识,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未能明确手机依赖的界定,已有的手机依赖判定量表仍需进一步地标准化。
目前几乎所有对手机依赖成因的研究设计都采用的是横向研究法,探讨手机依赖与其他心理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这种研究方法不能确定变量和手机依赖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有些研究者在得出结论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此外在研究资料收集上,目前的研究大多采用自陈报告法,比如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的估计由大学生研究对象在填写问卷时根据记忆估计,这种研究方法得到的数据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不同的研究得到的结果差异比较大。
目前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干预的研究很少,目前还没有显著有效的干预方法。减轻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方法也大多是理论的探讨,缺乏实证的支持。
手机的功能已经和过去有了极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日新月异的。研究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手机依使用的特点以及手机依赖行为的特征将是了解新生代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重要手段。
在手机功能日益丰富的背景下,利用智能手机本身的优势来研究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如利用手机app 记录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日常状况,在收集数据客观性上有先天的优势。探索利用智能手机本身的功能研究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将极大促进研究的进展。
研究表明,95%的智能手机使用者有睡前使用手机的习惯,这对于人们的心理会产生极大影响。探讨干预手段降低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将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目前研究欠缺的。
[1]赵 希.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电化教育研究,2014
[2]周挥辉等.手机对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1
[3]臧连兴.使用手机对高校课堂的影响研究.科技展望,2014
[4]熊婕等.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