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师范学院理学院 倪柏竹
当前,大学生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压力,包括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学校竞争压力等等。在对这些压力难以支撑下去时,就会导致大学生不再愿意走出寝室,而是更加愿意宅在宿舍。了解分析这种“宅”的生活方式,能够帮助大学生早日走出寝室、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大学生寝室“宅”行为的调查和解决显得迫在眉睫。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约有63%的学生在无课的情况下待在寝室。其中,有近45%的学生在寝室打游戏或者购物,有5%的学生上网查资料。工作日期间,每天学生上网时间大约在4个小时左右,有2%的学生达到了6 个小时以上。在班里或者社团中任职的学生干部宅现象较少,上网时间也较少。
寝室“宅”行为主要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痴迷于小说、韩剧,痴迷于学习的情况很少;
2.学生作息时间极不稳定,每天对着电脑,睡觉睡到自然醒,吃饭问题靠舍友打包带回宿舍;
3.不爱出门,不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宅行为主体总是认为只要自己生活在寝室,就可以不用去面对新鲜未接触过的事物,这样能够避免不必要麻烦;
4.严重依赖于互联网、游戏。在寝室中,宅行为主体对游戏的依赖性较大,不能很好地规划生活。
1.大学课程无聊,教师管理不严格
在大学生活中,课程的设置总是一些专业课程,教师讲课的方式也总是枯燥无味,形式单一,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教师上课查勤率不高,使得学生旷课的次数增加,学生更愿意宅在宿舍,而不是走进课堂。
2.电脑、网络的普及,使游戏之风盛行
当今社会,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率大大提高,使得学生在寝室玩游戏的比例大大增加,尤其是男同学,宁愿待在宿舍打游戏,也不愿意到室外参加社团活动。女学生更加青睐于在网上进行购物,待在寝室,足不出户。在网络和游戏之风的盛行下,使得宅行为更加突出。
3.课外活动形式化,缺乏实际参与意义
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他们认为多参加活动对自己的发展有利,但是在到了大二、大三后,他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愿意在活动上多投入自己的时间,渐渐地变成了“宅男宅女”。
4.个人情绪低下,缺乏奋斗目标
在高中时期,大家都在为了自己的大学梦想而不断地努力和奋斗,于是就能够积极地学习。而到了大学期间,学生没有了自己的清晰的目标,感到平日里无所事事,没有奋斗目标。
5.寝室从众心理严重,随大流趋势明显
良好的气氛会对周围个体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过来,则效果亦然。在寝室中,只要有一个学生喜欢宅在寝室,就会带动同寝室的其他人。由于大家需要在一致的格调中生活,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就盲目地达到了宅在寝室的地步,其他人跟着宅的现象显得并不奇怪。
1.个人方面
首先,学生要保持宿舍良好的卫生,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清洁的环境下更好地进行学习;其次,学生要明确自己的生活学习目标,多走出室外参加实践活动,合理规划使用电脑时间。再者,在生活态度方面,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且脚踏实地为之奋斗。
2.学校方面
学校办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教书,更在于育人。在学校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显得异常重要。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规划大学和职业生活。另外,学校可以定期给学生开办一些讲座,帮助学生认识人生。
3.家庭方面
学生宅行为需要家长的积极引导。家长可以定期给孩子打电话,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注重对孩子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这样,既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生活学习中去,又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4.社会方面
社会要对宅现象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不能对宅现象进行过度的批判,认为宅现象就是有各种心理疾病,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同时也不能够认为宅现象可以自动消除,不需要外界介入。这两种认识都是不可取的。社会要对宅现象进行关注,努力去帮助他们、理解他们,促使他们更快地走进社会。
对大学生进行关注,就是在关注我们祖国的未来。希望在此调查研究结果启发下,人们能够对大学生宅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并且能够帮助大学生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地投入到社会的发展洪潮中去。
[1]李璐璐.大学生,你“宅”了吗?——走近当今大学校园“宅文化”[N].中国人民大学校报,2009.06
[2]赵 思.浅谈“御宅”现象及其心理分析[J].科教文汇,2009
[3]卢长银.“宅文化”争议声中悄然兴起 缺乏沟通引发社会问题[N].环球时报,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