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服装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分院 陈双玲
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更新周期不断加快的当代社会,各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更取决于人才的质量。而人才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创新能力紧密相关。目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十二五”时期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着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一支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新世纪赋予高校的重任。大学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为完成这一光荣而重要的历史使命做出贡献。
众所周知,东西方教育重要的区别之一,是培养出的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有较大差别:西方普遍高于东方。这与东西方高等教育模式不同有关。
现在,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新成果出现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实力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亟待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怎样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途径会很多,模式会各异。笔者从事高校教育多年,深感此举措的重要性。愿就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改新举措,谈些浅陋看法,以尽量责。
任何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掌握,都必须先从兴趣和对必要性的认识开始。也就是正面意识要先形成。要让当代大学生具有创新技能和创新成果,应先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具体做法如下。
1.创新的必要性教育。创新是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这一点应让学生明白。为此,应设置专门课程或讲座,展示世界性、全国性新成果的历史和现状,列举大量新事物、新产品的例证,说明社会、时代对创新需求的必要性。
2.创新对求职和保职的重要性教育。求职保职是大学生最先关注的话题,应让新生明白,所有的职场决策者,都会偏好和重用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现在,产品更新换代之快,往往令人膛目结舌,激烈的市场竞争决定了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各学科任课教师和教学管理教师都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结合大量案例,给学生传达这样的信息,进行这样的教育。出于求职保职的需要,学生是乐于接受的。
3.设立刻新竞赛和奖项。这可能更能吸引和提示学生。奖励,不仅仅是物质的刺激,更重要的是一种荣誉和能力的象征。哪项活动设奖举办,证明这项活动是国家、社会和人们关注的,重视的。出于对荣誉的追求,对重要性的认识,学生的创新意识会由建立到加强的。
为使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进行创新活动,要营造创新的氛围的。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改变现行灌注式教学模式,逐步实施提问答疑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努力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
2.允许和支持学生课中课余与老师争辩。我们的老师应放下师道尊严,允许和鼓励学生争辩,以便发现创新人才苗子和激发创新灵感火花。
3.创建教材新模式,逐渐向案例式教材过渡。现在,陈旧的教材模式只片面追求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严密性,忽视知识的应用性、更新性、灵活性,这种教材不但束缚着学生的创新思维,也限制了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应允许教师大刀阔斧地改造和处理教材,让教材知识更加灵动和实用起来。
4.请企业、商业、科技界的成功人士进行现身说法,传授成功真谛,强化实用性学术氛围。
创新活动不能仅停留在树立意识和营造氛围层面,应从实际活动中积累经验,推广普及。对于大学生创新活动,政府和一些高校已经启动,但成果未有大的显现,各高校探讨和建制的空间很大,具体执行,既有机遇,也迫在眉睫。
1.开设创新学科,以实训为主,并规定为必修必考课程。
2.各科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从课题到完成,都必须有创新的内容,无新意者不通过。
3.建立鼓励和推广制度。难以操作的创新提案,应予以鼓励而不是贬低;可执行的提案应尽量推荐或执行,提升创新功效。
4.定期举行各专业创新方案校级比赛,优者逐级上报、推荐,激发学生成就感。
5.创新活动应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管理,由鼓励到强制,逐渐推行。
总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教育管理部门和各高校的历史使命,重要而艰难,必须下大气力操作,为高校教育改革大举措增添一些正能量元素。
[1]文辅国.知识经济需要何种人才[J].跨世纪人才,2000
[2]张庆林.创造性研究手册[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