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大学 蒋 牧
随着全球化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步伐的进展,国际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不论是从其相互依赖、沟通交流的程度来说,还是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际范围来说,都呈现逐渐加深的趋势。但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由于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生活习俗和语言表达方式常常会使得跨文化交际出现困难。因此,我国许多高校已设置英语专业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大背景。
跨文化交际是20世纪60年代起自美国的一门交叉性学科,该科目兴起之初侧重于研究文化交际领域,其诞生标志为《无声的语言》(1959年)的问世和跨文化交际学分会的成立(1974)。学术界将跨文化交际课程在中国诞生的标志认定为“Culturally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一文的发表。20 世纪80 年代是跨文化交际发展的重要阶段,20 世界90 年代末至今,我国有关研究人员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热度越来越浓厚,跨文化交际的重点内容为刺激母体和目的语言之间的互动,培养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在推动我国跨文化交际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对我国其他科学领域也产生了影响。
1.高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设计原则
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计原则为,综合母体语种和外来语种的特征,全面,充分、具体、深刻地认识文化差异,其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目标的重点方向在于讲述跨文化交际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高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的现状
我国的英语专业高校包括外语类大学、师范类院校、理工类院校以及综合类大学。这四类高校设置英语专业的现状如下:第一,师范院校多以外语类院校为范本进行借鉴;第二,综合类院校课程设置丰富多样;第三,外语类院校课程设置涵盖面广泛,与其目标“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密切相关;第四,多数高校将跨文化交际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
综合类院校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课程设置方面做得较好,外语类院校重视培养学生的目的语文化知识,而理工类院校最为薄弱。
当前设置跨文化交际课程的高校有很多,但是有关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因此,其教学内容往往由高校内部的任课教师确定,当前我国适合应用于跨文化交际的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六个:①唐德根编著的《跨文化交际学》;②胡文仲编著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③林大津编著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与英美人交往指南》;④Linell Davis 编著的《中西文化之鉴》;⑤许力生编著的《跨文化交流入门》;⑥杜瑞清编著的《跨文化交际学选读》,其内容涉及跨文化交际文化、社会结构、价值观、交际能力等。
当前学术界认为高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内容应该涵盖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①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交际;②表情、手势、眼神等非语言交际;③称赞、访友、送礼等社交习俗和礼仪;④价值观念;⑤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
虽然高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本质上往往是类似的,主要包括以下五种方法。①注释法。是指结合教材内容教授语种的文化基础,对知识背景的进行注释,注释法的优点在于运用灵活,缺乏在于系统性不足;②融合法。是指结合课堂的教学对目的语种的有关文化内容进行讲解,融合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其教学采用的教材一般需要进行改写或者简化;③对比法。是指利用论文写作、讲座、课堂教学等方式对比母语与目的语种间在某一文化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敏感性。④活动法。是利用工作实习、图片、读物、录像、角色扮演、游戏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切身地体会到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这也是国内外学者所提倡的教学方式之一;⑤系统介绍法。是指通过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对跨文化交际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的讲授。
第一,综合本土文化课程进行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设计;第二,考虑学生文化背景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第三,利用多种途径帮助学生获取、鉴别、独立评价和加工不同文化信息;第四,帮助学生接触多元文化,建立认同、尊重的价值观;第五,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能力;第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交际学科。
跨文化交际是新时代对教学英语提出的要求,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高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计之初就需要综合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全面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性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良好发展。
[1]黄 瑛,寇 英.中国高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初探[J].山东外语教,学2010
[2]成 婧.应用型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本土文化教学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
[3]韩松立.农业院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内容设置与教学方法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4]韦 合,韦 妙.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