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社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2015-03-30 12:09江苏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艾芳刘子超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社科类导师互联网+

江苏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艾芳 王 锋 刘子超

一、社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较为完善,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早在1947 年,哈佛商学院的Myles Mace 教授在大学率先开设了第一门创业课程《新创企业管理》。这是创业教育在大学的首次出现。目前,美国已基本建立起独立的创业学科和学位制度。在百森商学院,教师都有过在高新技术企业见习或参与创业过程的亲身体验。百森商学院教师与企业保持经常的联系,努力争取企业对大学创业教育的支持,为大学生创造模拟创业实践的机会。

目前在中国,除研究生层次的MBA 外,大多数高校并没有独立的创业学科和学位制度;创业课程除《创业基础》《大学生KAB 创业基础》《创业学》外,大多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创新创业课程设置较少,实效性也较差。2015年,创业教育被提升到关系国家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高度。2015 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分类施教”“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等概念。社科类学生存在“三多一少”现象,人数多、女生多、文科生多、课业任务少的现象,学生的开创意识两级分化现象严重。虽然创新创业教育广泛开展,但由于其功利化、工具化、悬浮化等特点,收效甚微。以教育大省江苏为例, 2013 届江苏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6%,比全国本科比例高0.4 个百分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工学、文学和管理学,其中管理学占比20%。调查中发现,在创业团队中,70%以上的团队有社科类专业的学生。

何谓“互联网+”,它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社会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二、社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互联网+”的本质归纳为两个词:“连接”“融合”。基于“互联网+”连接、融合的社科类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适应市场需求和满足社会发展内在需求。

社科类大学生培养的重点是创新创业的意识,这种意识犹如人的“基因”。这种“基因”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光靠就业率就能体现的,而需要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指引下逐步推进、系统开展,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渗透。这需要植入“基因”,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这种“基因”的内化不是一门课、两门课,一个学期、两个学期能解决的,而是“一位四体”模式下的系统工程,需要贯穿于整个大学的全过程,甚至是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真正的内化。这就要求教师树立起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主动探索和挖掘专业教育、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的创新创业要素,启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带着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去学习。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高等教育改革的系统环境中,才能从根本上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迄今为止,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一些高校已陆续建立创业学院。2015 年8 月28 日,浙江省教育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高校建设创业学院的意见》,该意见提出,2016 年3 月底前,全省普通高校普遍建立创业学院,并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融入互联网+思维植入创新创业基因

互联网的核心是“融合”并“连接一切”。融入“互联网+”思维,在“一位四体”的基础上,开发社会教育资源,搭建各类平台,聘请创新创业实践导师,注重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近年来,南京林业大学经管院结合MBA 优秀学员、优秀校友等资源,聘请了一批优秀的校外导师。下一步,学院将会同教务处、学工处、校友办等,着手成立“水杉企业家联盟”、建立“创新创业导师资源库”,邀请更多的企业家代表、优秀校友、MBA 学员等加入该联盟。

在“创新创业导师”与大学生的结对过程中,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导师”与“学生”的选择方式,变“被选”为“互选”,参照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国好声音”中老师选学生的方式,通过举办“模拟面试”等社科类特色活动,让学生通过选拔成为优秀企业家导师的“得意门生”后,跟企业导师参与创新创业实践。

[1]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07

[2]周 纯,王 锋,当代大学生创业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9

[3]阮俊华,陈 璞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的新途径——以浙江大学“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

[4]李德平.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0

[5]缪 乾,殷 伟,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特点及启示——以斯坦福大学和百森商学院为例[J].法治与社会,2014.07

[6]徐 争.“互联网 + ”时代传统行业的创新与机遇分析[J].互联网天地,2015

猜你喜欢
社科类导师互联网+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一束光
一束光
一束光
V eraW an g
导师榜
社科类学术期刊应坚持的四个原则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