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杨晓琴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及其方法为研究对象,是师范院校中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和其他师范专业的教师教育类选修课。设置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充分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研究型教师必备的科研素养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主要讲授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与一般规范,教育研究常用的各种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调查法等。在各种方法与程序、规范的讲授中,同时介绍教育研究的实际案例,并进行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的课程以科学取向、实践取向作为基本思路,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重视进行各种研究的设计和写作训练。通过课程学习,以及相关的教育研究实践环节,师范类学生可以了解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培养探索创新的科学态度,学会把科学思维带到教育领域中。把这门课程教好、学好,将为师范类学生日后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良好基础。探究课程的教学方法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为培养出研究型教师,切实提高学习者的研究素养,需要改善传统教学理论讲授的教学模式,增强研究方法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性。“讲解—实践—总结—评价”四环节研究性实践教学模式能很好提升教学效果,增强教学实践性。
“理论讲解”阶段是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理论知识和研究程序的学习阶段。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教学对象的前期生活经验和课程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加工,选取最合适的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知识讲授,让学生系统了解本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掌握重点和难点,明确课程的内容与其他学科间的关联,与学生要拥有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密切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化,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参与程度,保证教学效果,要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研究案例,组织学生讨论,运用所学理论解析实际问题;教师有意识地提出一些教育问题,让学生去设计问题的研究策略和步骤;为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打好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为让同学们加深了解各种具体研究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选择一部分资料供学生课外阅读。这些资料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资源库可搜索到,其中有中小学教师完成的教育科研成果;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体会、心得,以及专家学者对于中小学教育科研忠告和建议。这些资料是对教材以及课堂教学的补充和佐证,有助于同学们消化掌握本课程内容,阅读后可对怎样进行教育研究形成更深刻的认知。对于初步学习和接触教育研究的人有着借鉴意义、示范意义。
“实践训练”阶段是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系统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运用所学研究方法,针对自己在“理论讲解”阶段选择的教育问题并设计好的问题的研究策略和步骤展开研究,经历教育研究的全过程,在做中学。让学生带着有关教育研究理论去图书馆、亲历从“问题确定—查阅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报告”的整个研究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到教学一线进行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的实践。在“实践训练”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学生的需要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还可以分阶段在班级内部组织讨论会,让全班同学把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同学群策群力探讨问题解决方案,这样又会加深学生对于研究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了实践训练的目的,提高了他们问题解决能力,增强了理论知识的实践性。
“反思总结”阶段要求学生对自己“实践训练”阶段所做的实践学习、所经历的研究过程做全面的反思和总结,寻找问题和不足、探索更好更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这一阶段教师要总结学生在实践训练环节当中出现的一些比较典型集中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讨论会和相关的讲座,与学生一起对内容探讨,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
“评价提高”阶段主要是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把学生在“实践训练”阶段所做的课题的过程性资料和研究成果作为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生成资源,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老师适当提示、点评、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教育研究和表述的能力。在课程临结束时,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学习收获、成果,从整体上感悟教育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教师注意收集对于教材、教法的意见,收集保存优秀的作业和学生研究成果,为改进和充实今后的教学进一步打好基础。
通过“理论讲解—实践训练—反思总结—评价提高”四阶段实践教学模式,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具有多样性与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教育研究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研究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研究素质。
[1]李永红.中学教育研究对高师教育改革的思考[J].当代教育,2003
[2]王根顺,吕成祯.“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资源开发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
[3]李向辉,翟秀军.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运用现状及分析[J].继续教育,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