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 王俏丽
影响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因素探究
首都师范大学 王俏丽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各个群体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青少年这个特殊的群体。当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青少年正处在一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即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也就是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期。在这个时期,青少年不仅在生理上会产生明显的变化,在心理上也会发生很大转折,探讨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对于维护和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青春期 心理健康教育 逆反心理影响
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身体迅速发育,心理发展却相对缓慢,具有儿童似的依赖性,形成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青少年处于这个时期难免会出现很多心理问题,最典型的就是逆反心理,也称为心理断乳期。他们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通过反复的尝试、碰撞、摩擦和回视才能慢慢走向成熟。
青春期是青少年强烈要求独立的一个特殊时期,他们在这个时期想要表现为一个成年人,然而他们尚未成熟,所表现出的是对权威的反抗,对教师、家长的反抗。对于青春期阶段的孩子,逆反心理是他们在成长中的一种心理需求,是一种自我防御、自我保护的手段。
逆反心理在《心理学大词典》中解释为:“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它在青少年学生当中表现尤为突出。”也就是说,这种心理是以怨恨、恐惧、没有安全感等心理状态为特征的,常表现出一种较强的情绪性。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由儿童向成年过渡,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对于父母、教师或者其他人强加给他们的意愿不肯接受,甚至激化为相反的态度,这就出现了逆反心理。
当前,国内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世界范围内产生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将增加50%以上,尽管国内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说法各有不同,但是仍然可以归纳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
家庭是一个人个性形成和发展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在青少年的人生发展过程中,家庭对于青少年的人格、情感和社会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在家长与子女的矛盾冲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父母心理等几个方面。
1.家庭成员结构的影响
家庭结构主要是指家庭人口的构成,包括家庭的健全完整。家庭结构不稳定、成员不和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
2.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在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性格形成、社会化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具有巨大作用,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鲍姆林特将教养方式归纳为四种类型:保护、严格、拒绝、放纵。中国将教养方式也归纳为四种类型:放纵、溺爱、专制、民主。
放纵型教养方式以不干涉原则作为基础,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使子女感觉缺乏父母的关爱,认为自己的存在无关紧要,对自我存在产生怀疑。青少年一旦产生这样的心理就会自暴自弃,与外界环境脱节,为寻求一种心理安全感产生逆反心理,做出逆反行为。
专制型的教养方式特点是父母往往以强迫的方式和惩罚的方式强制执行自己的意愿,不允许子女有差错和失误。这种策略导致青少年长期缺乏安全感,心理处于紧张状态,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对父母逆反,对专制行为产生抵抗,造成的结果是子女的不信任感和产生攻击性性格。
目前比较推崇的是民主型的教养方式,相比其他教养方式,这种教养方式显得比较温和,父母鼓励孩子独立探索,允许孩子经过独立思索做出决定,承认孩子独立的活动范围和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不仅保持了自己的权威,同时也尊重孩子的感情,孩子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情绪长期处于稳定和健康的状态。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青少年在青春期受到的心理冲击会小得多,他们会对不良的心理状态进行自我调节,使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得到缓和。
学校中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繁重的学业压力、教师素质、同伴关系。
1.升学压力
升学压力是每所中学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每个中学生不得不承担的压力。青少年在巨大的应试压力下很难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然而学习的排名又会影响他们的精神状况和自信心。
2.教师素质
如果教师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一味挖苦体罚学生,就会增大学生的精神压力,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引起学生的消极抵触心理。
3.同伴关系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由儿童走向成年的过渡时期,在青春期的学生开始了初中生活,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接触了新的面孔、新的习惯和新的学习方式,思想和感情也悄悄发生转移。在青春期之前,孩子依赖的是家长,进入青春期时开始转移到朋友身上,青春期的后期转移到了异性朋友身上,最后固定在异性身上。走出家庭的学生视野更宽了,接触的社会面广了,朋友成了最直接的帮助者,同伴关系逐渐变得重要。同辈群体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但是校园里一些消极因素,如消费攀比心理、暴力现象、早恋现象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社会很复杂,与学校的正面教育往往具有一定的距离,甚至成为学校教育的对立面。当生活中的丑陋面、阴暗面展现在青少年眼前时,会使一些纯真的青少年产生消极的认识,产生消极的心理,使他们对正面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成为承载信息的主要媒介,网络文化、虚拟文化中的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对青少年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毒害青少年的思想,如不良网站、不正规的书刊、不雅视频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更加激烈,更加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鼓吹金钱和财富,这恰恰迎合了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心理,引诱青少年通过不正常的渠道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
家庭关系、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使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目前,产生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数量仍在不断加大,并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介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体系,有效、高效地解决青少年的问题心理、逆反心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时松和,吴 敏,杨翠萍,冯国庆.家庭人际高效与青少年心理健康[J].郑州大学学报,2005.11
[2]白利民.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5
[3]刘秀英.“问题家庭”青少年心理及行为负性影响分析[J].前沿,2012.06
[4]陈荆璟.浅析影响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家庭因素[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5]周 莉,罗月丰.离异家庭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与建议[J].中国青年研究,2006.10
[6]任 亮,刘正萍.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与教育[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0.02
[7]张 峰.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发展特点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02
[8]曹 钧,董爱民,张 宁.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相关因素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8.02
[9]骆小英.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信息化,2005.01
[11]袁 荃.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J].山东师范大学,2005.04
[12]穆宝华.初中生人际关系素质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13]林国珍.学习困难学生心理特征及综合干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06.12
[14]刘小溶.初一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15]朱喜娣.当代犯罪青少年的不良社会心理成因及预防探析[J].华中师范大学 2007.01
[16]石彩虹.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山东师范大学,2007.17
ISSN2095-6711/Z01-2015-01-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