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自主个性 优化作文能力

2015-03-30 10:08:21福建省三明市陈景润实验小学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想象课文作文

福建省三明市陈景润实验小学 詹 莉

激发自主个性 优化作文能力

福建省三明市陈景润实验小学 詹 莉

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思维空间、想象空间、个性空间,引导学生自主习作才能赋予小学作文教学新的活力。每个学生在心灵深处都有不可复制的小世界,他们的个性好比文章的灵魂,好文章的源泉是心灵。写作就是灵魂间的对话、心灵间的交流、思想间的碰撞。

作文 个性创新 真实空间 心灵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不拘形式地写”“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敢于实践、乐于表达,减少学生对于写作产生的束缚感,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从生活中表达自己本身的真情实感,为学生自主写作创造空间和条件”。所有这些都表明,新课程标准淡化文体,强调自由、真情实感、个性、创意的新作文教学理念。

就写作教学而言,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自主个性,以引导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入手,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倘若一篇作文没有个性化的表达,那么这样的作文谈何新意?写作就要敢于创新,结合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写出由衷的心声及个性。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表达激发的个性,从而提高写作的创新能力呢?

一、突出自主个性

写作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不同的学生即便是面对同一事物,产生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要想让学生在写作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必须给予他们自主权。于永正老师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应该把‘作前指导’改为‘作中指导’。”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主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成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子。

1.拓展生活空间,使学生会写

如何使丰富多彩的生活转化为学生习作的素材呢?这就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教师打破闭门造车型的传统教学的模式。若想学生拥有第一手素材,那么就需要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例如,笔者带领学生到附近的中山公园寻找春天的踪迹,学生自由组合,为设计校园绿化方案查阅花草树木的资料,观察周围环境的绿化情况;为写好广告词留意电视、报纸、街头的广告等。在这种和谐、愉悦、民主的氛围下学生有了自主权,可以随意观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当然,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活动,捕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意义、有趣味的事物。

学生头脑中的材料多了,写作时便会文思泉涌,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所谓自“有”才会自由。总之,生活中可写的素材很多:喜欢的游戏可以写;平时的观察所感可以写;生动的叙述可以写;优秀的书报内容可以写;精彩的影视观后感可以写。

2.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会写

发展学生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表达能力,除了拓展生活空间还必须拓展思维空间。

(1)走进自然,观察生活,引导学生采集素材

教师在平时应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记下每天认为有价值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要求字数。通过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功底也进一步得到锻炼。

例如,教师深情地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也许你会在脑海里闪现许多美好的往事,也许你会更加想念某人,也许你会对游玩的美丽风景记忆犹新,也许……”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氛围立刻活跃起来,有的学生想起春节时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一起看春晚的情景;有的学生想起“五一节”一家人在公园游玩;有的学生想起“六一节”那天爸爸妈妈送的节日礼物。

学生讨论至此,教师可以提出作文要求:“同学们可以将你在特别日子里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记录下来,题目自拟,体裁自定,字数不限。学生在写作时各有千秋,活跃的思维出乎了我的意料。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放手让学生“想一想”,不仅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顺利习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语言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为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教材为例,笔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使文中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例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这篇课文将钓鱼的过程写得相当精彩,笔者要求学生熟读后直接将文中的人物“汤姆”改成“我”,当场写一篇名为《钓鱼》的短文。

除此以外,笔者还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多读一些精品佳作,引导他们将课外阅读中看到的优美的词句、片段摘抄下来,并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读的文章复印给学生。长此以往,一定会产生“厚积而薄发”的学习效应 。

二、打好基础

1.强调常规文体,打好写作基础

常规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的写作一定要从基础年级抓起,不能一蹴而就,一上来就写所谓的话题作文。传统的武术练习强调基本功,倘若单一动作还没有学会就演练套路,只会是乱舞一气。写作文就像练习武术,应进行有序的训练,打好基础后才能练套路、出组合拳。练好基本功后什么样的文章都能应付,否则写出的话题作文常是“四不像”,仅是胡乱堆砌词语,拼凑字数而已。

2.坚持语言训练,运用好词佳句

语言训练在写作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平常的写作中要引导学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教育学生多修改自己的作文,多对语言进行斟酌提炼。

本文总结了5种语言技巧:动词的准确运用,增强文章的鲜明性、生动性;形容词的妙用,使描述的对象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丰富文章的意蕴;比喻的巧妙运用,使事物主动具体,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学会运用引用,文章巧妙引用警句、诗词、歌曲、谚语等可起到开拓、深化主题,突出、升华意境的作用;学会运用排比,极有力地增强文章的气势。

三、强调创新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坚实的基础,没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不善于思考就不可能有所创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大胆地从多角度审视问题,激发写作思维的多样性、灵活性,提高写作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发挥个性,打破条条框框,不要死板地写文章,对作文规则应灵活运用。注意学习课文,指导学生选择材料、布局谋篇,指导学生掌握线索形式、叙述方法、描写方式,使文章波澜起伏、跌宕生姿。

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课文中充分挖掘所用的习作资源。课文是创新习作的宝贵资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直接素材。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呢?本文总结了以下4种主要写作方式:

1.情节扩展式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两句话:“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结合人物形象,根据人物所处的环境推想邱少云当时的内心活动写出一段话。

2.多向改写式

教师可以拿课文进行改写训练,可以改变课文的主人翁,改变事件的叙述顺序,甚至可以改变课文的体裁。例如,《新型的玻璃》一文,教师可以把自己当成玻璃,或是假设你是该新型玻璃的销售商向顾客推销产品。

3.图文转换式

课文中常配有插图,教师可引导学生抛开课文,根据图中描述的内容展开想象,自由写作。

4.相关迁移式

例如,《荔枝》一文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为妈妈做一件事,或是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件礼物给妈妈,注意仔细观察妈妈的表情及动作,写一篇短文。

四、鼓励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习作天地,为教师提供崭新的研究课题。想象作文的训练方式有:

1.填词想象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提供给学生若干相关联或是不相干的词语,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根据这些词语组成一篇有故事情节的作文,活跃学生思维,提升想象力。

2.填图想象

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作画,教师逐步引导,使学生想象力不断提升。倘若学生画得生动,则说明这位同学的想象力丰富。例如,教师介绍某公园的浏览线路:“小路——石桥——竹林——村庄”时,学生可为小路添上鹅卵石,路的两旁有绿草红花,花中有蝴蝶翩翩起舞等;在小桥的不远处有一群白鸭,清澈的溪水中添画小鱼儿;竹林中小笋才露尖尖角,竹林中画上一群小鸡找虫吃;村庄里一群小朋友在玩捉迷藏。

3.添音想象

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只有在特定的状态及情感下才能发出特定的声音。例如,在兴奋的状态、真挚的情感下才能发出动听的声音。哭、笑、骂的特征必定是在哭、笑、骂的状态和情感的激发下流露出来的。这说明了听到特定的声音便可推断出对方当时所处的状态及情感特征,即“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生活中的笑声、欢呼声、哭声、怒吼声、惊叫声等都可以使人产生想象,想象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想象训练。

4.观物想象

写作就是一个重要的想象训练,想象能力在写作中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的人,对事物的认知越模糊,想象力越发达。对于学生来说,虚构的东西越多对于他们的想象能力越有利,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实物,鼓励学生想象。

5.换位想象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同一事物做出不同的评价,因为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点观察它、思考它、想象它。换位就是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站在对方的立场体验、思考问题,即想人所想。例如,《司马光》一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变换角色,假如你是司马光或是司马光身边的小朋友,描述此时此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6.情境想象

情境是想象的沃土和催化剂。在教学中,教师引入特定的情绪色彩,以特定的场景引导学生体验一定的态度。例如,教师给两位同学一根竹竿,你会想象同学拿竹竿当马骑、用竹竿挑水、玩过家家等;当你取得好成绩时,你可以想象受嘉奖的情境;当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河,河里画了一只兔子,你会想象兔子溺水了等。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发挥自主个性,打好坚实基础,充分发挥想象,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优化学生的作文能力。应使学生善于动口、动手描绘身边五彩斑斓的世界,抒发心中的真情实感,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奇效。总之,写作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一种智趣。

ISSN2095-6711/Z01-2015-01-0050

猜你喜欢
想象课文作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快乐的想象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中国化妆品(2018年6期)2018-07-09 03:12:42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读者(2017年15期)2017-07-14 19:59:34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