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弘文小学 张南希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弘文小学 张南希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低年级是儿童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因此,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低年级 学习习惯 策略
小学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对于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刚踏入校园的学生,教师应该培养他们哪些学习习惯?
1.课前认真预习的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一环,通过预习,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听讲更具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是学生空着脑袋走进教室,对教师要讲的内容没有一点感知,下课后收获多少全凭课上听讲,至于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否掌握就另当别论了。学生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经过一段时间就会遗忘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巩固,记得的知识量还不到学过的知识的10%。
以《小小养殖场》一课为例,利用多媒体展台,对数学课如何进行预习进行展示。
师:同学们请注意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中都有哪些动物,它们一共有多少只?(教师出示小鸡85只,小鸭42只,小鹅34只)再向下看,出现了“谁比谁少?”这个问题,请小朋友们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自己说出答案。
生:小鸡有85只,所以小鸡多;小鹅有34只,所以小鹅少。
师:那么,我们还可以怎么说?
生:小鹅比小鸭少,小鸭比小鹅多。
师:原来书上用的是“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同学们看到这里是不是也可以仿照书上说出“谁多谁少”呢?
教师通过多媒体形象化地提出问题,使学生对预习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再通过示范讲解,使学生掌握了预习方法,学习效果较好。
2.学习用品的准备习惯
《论语·卫灵公》中提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可见,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在一节课结束时,引导学生对照课表,找出下节课需要准备的所有物品。对于寻找速度快、准备物品全的学生给予小奖励。一年级小学生的模仿性极强,不用教师挨个纠正,学生就会向身边准备好学习用品的同学学习。
学生的健康离不开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卫生习惯包括学习用品的卫生习惯和学习姿势的卫生习惯。
1.学习用品的卫生习惯
学生每天在校8个小时,大部分时间手里拿着学习用品,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在平日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勤洗手的习惯,下课后去洗手间把手洗一洗;铅笔用粗了,拿回家削好再带到学校;注意桌椅的清洁和整理,保持学习环境的干净整洁。
2.学习姿势的卫生习惯
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患有近视,一方面与在家看电脑、看电视等行为有关,另一方面与用眼卫生有关。所以,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做眼保健操,通过亲身示范、视频示范、小榜样示范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做好眼保健操,同时请家长协助,帮学生在家找到眼部穴位,保证学生做眼保健操的质量,使学生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良好的学习姿势还包括正确的坐姿。良好的坐姿习惯有助于学生成长,也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听讲习惯。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坐姿不端正、书写不认真的情况应及时给予纠正,防止学生养成不良习惯。
一节课下来,学生在课上是否认真听讲了,是否积极发言了是平时教师评价学生听讲习惯良好与否的基本方面。
1.课堂听讲的习惯
一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所以我采取了简短好记又朗朗上口的口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小眼睛、看老师”“身坐正、手扶好”等。由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教师可以采取课间操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
2.举手发言的习惯
课上发言是学生对于知识是否掌握的一种反馈。如何掌控学生的发言是教师应思考的问题。例如,我会调整学生的举手姿势,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声音响亮。结合小组加分制度,对声音响亮的同学加以相应分数,被加分的同学越来越自信,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也会慢慢向声音响亮的同学学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影响学生的一生。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多加关注,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全面发展。
[1]李邦杰.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11.02
[2]邱 兰.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教育科学,2012.01
[3]李亦菲.除学习负担外还应关注什么——2011小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J].基础教育参考,2012.12
ISSN2095-6711/Z01-2015-01-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