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主义理论视野下的海外华人研究——评李明欢教授的《跨国化视野:华人移民的圆梦之旅》

2015-03-30 07:53潮龙起
东南亚研究 2015年6期

潮龙起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 广州 510630)



跨国主义理论视野下的海外华人研究——评李明欢教授的《跨国化视野:华人移民的圆梦之旅》

潮龙起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广州 510630)

[关键词]跨国化;华人移民

[摘要]李明欢教授的《跨国化视野:华人移民的圆梦之旅》,通过对闽浙侨乡及欧美等华人居住地的田野调查,深入探讨了侨乡的移民链、移民中介及欧洲华人新移民、以色列的中国劳工等问题。该著田野调查扎实,研究视角开阔,个案分析深入透彻。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of Transnationalism

—Review onSeeingTransnationally:HowChineseMigrantsMake

TheirDreamsComeTrue

Chao Longqi

(Academy of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0, China)

Abstract:In her book Seeing Transnationally: How Chinese Migrants Make Their Dreams Come True,Professor Li Minghuan made a in-depth study of the chain migration of the hometown, immigration intermediaries,European Chinese new immigrants and Israel Chinese labor through a field investigation of China,Europe and America and other countries of Chinese residence.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is solid, the research angle of view is broad, and the case study is intensive.

厦门大学李明欢教授是研究国际移民与华侨华人的知名教授,是中国华侨华人研究界活跃于世界舞台上的代表性学者。李教授自1986年以来,曾在国内闽、浙、粤侨乡,欧洲的荷、法、英、意、德、匈等十多个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印尼等地从事海外华人及其侨乡的实地调查,多次应邀参加国外著名大学的学术研讨会,并发表专题演讲。她治学严谨,勤于思考,佳作迭出。2013年,由比利时鲁汶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英文著作《跨国化视野:华人移民的圆梦之旅》(SeeingTransnationally:HowChineseMigrantsMakeTheirDreamsComeTrue)就是其近三十年研究成果的结晶。笔者在此愿意与学界同仁交流和分享这一研究成果。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华人移民的规模、性质、分布和活动也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为反映华人移民新的变化,搭建多学科研究的学术平台,展示世界各地中国移民研究专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对话,比利时鲁汶大学彭静莲 (Ching Lin Pang)和清华大学龙登高两位教授牵头主编了“全球移民与中国”系列丛书,而李明欢教授的《跨国化视野:华人移民的圆梦之旅》即为其中的一本。该著收集了作者近三十年发表的论文,共15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6篇文章主要通过闽浙侨乡和华侨农场等华人移民输出地的田野调查研究欧洲华人新移民及以色列的中国劳工等。当今几千万的华侨华人中,来自闽浙地区的欧洲华人新移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华人移民研究的新课题。这一部分即有3篇文章是关于该问题研究的。其中《到欧洲赚快钱:对温州跨国移民动机的思考》《重访温州侨乡:解析全球化时代的乡土认同》两篇文章中,作者运用“新经济移民理论”,以欧洲的温州移民研究为个案,围绕移民动机的形成这个主题,分析了侨乡民众的相对剥夺感、移民的目的地选择及炫耀性消费等问题。在《将意外变为意义:华南地区一个正在形成的侨乡》一文中,作者以全球化的视野,深入考察了连锁移民中人们常易忽视的移民源问题、“滚雪球”现象、移民的目标国选择、侨汇的流入等,揭示了福建一个偏僻山区新侨乡的发展轨迹。

接下来,作者通过对福建同安、漳州三个村庄的深入访谈,对以色列的中国劳工这一全新的问题进行探讨。作者首先对近几十年来中以两国的关系进行了历史考察,然后借用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指出当今外国劳工在以色列劳动力市场出现的必然性,接着详细描述了福建劳务人员前往以色列务工的过程,包括招聘与中介、签证、工作与身份等各个环节。当今华人跨国移民的形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移民中介是移民得以实现的重要一环,其在国家和个人之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在合法与非法之间运作。作者在《打擦边球:中国的跨国移民中介》一文中专门考察了当代华人移民中介结构的形成、发展和运作。作者还以松坪农场为个案,采取个体化的视角(individualization perspective),在描述爱国归侨集体认同建构时,探讨去集体化的政策如何促使那些继续留在农场的归侨调整身份角色,运用新的策略以获得生计。

该著第二部分主要以华人移民居住国的经验研究探讨欧洲的华人社会,如人口、社团、留学生以及加拿大的中国移民。论著中《谋生于富裕世界:欧洲的华人移民》《21世纪初欧洲华人的人口、经济及其侨乡联系》两篇文章是探讨欧洲华人整体情况的,主要论述了华人移民欧洲的历史,二战后华人移民西欧和东欧的三次浪潮,移民的人口规模、人口构成、地域分布,移民的经济活动和社会能见度,以及欧洲华人与侨乡的联系和互动。

《全欧华人社团的跨国网络》是一篇论述欧洲华人社团的文章。该文首先以欧洲华人社团为对象,分析其形成的历史,并根据其成员居住地及姓氏、来源地、方言等特点进行分类,重点论述了这些社团的亲缘、地缘等跨国联系纽带,指出欧洲华人跨国社团的基本功能,如保护成员免受社会隔离的影响,帮助成员拓展经济网络,提升欧洲华人社会的知名度。

在《荷兰的印尼土生华人》一文中,作者根据实地调查和档案研究,以荷兰的其他华人为参照,聚焦于这一群体的文化适应和认同问题,追溯了其移民历史和移民动机。作者认为,荷兰的印尼土生华人是荷兰华人中相对独立的次文化群体,尽管他们加入荷兰籍,拥有马来文化特征,但其族群特点仍影响到其与荷兰其他华人及当地社会的关系。在《荷兰的中国学生学者》一文中,作者从比较的视角,回溯了这一群体形成的历史轨迹,重点分析了这一群体的主要特征,如融入困难和对未来没有把握,以及努力改变其在华人社会的边缘地位等。作者还探讨了荷兰中国学生学者与华侨这两大群体的关系,指出两者在社会文化方面存在的巨大鸿沟,以及留学生群体试图融入并重构华人社会的努力。

该书第三部分主要是根据吧城华人公馆档案文献所做的研究。吧城华人公馆档案文献是现存最为完整记录海外华人社区历史的档案文献,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作者特别关注该档案中有关丹戎(Tandjoeng)华人墓地记录,以重构19世纪巴达维亚华人的社会构成和社会变迁,吧城华人公馆及其与丹戎墓地的关系,荷属东印度土生华人认同的当地化等历史。

通观全书,该书主要有以下特色:

第一,扎实的田野调查。扎实的田野调查是作者长期以来坚持的一个研究特色,也是其众多富有创新和洞见的著作亮点。正如其在《福建侨乡调查:侨乡认同、侨乡网络与侨乡文化》中所言,她“采取的并不是以考据、概念演绎为主的经院式研究方法,而是注重实地调查,力图如实地描述福建侨乡的历史与现状,进而探讨发人深省的现实问题”。马来西亚学者Diana Wang也在《跨国化视野:华人移民的圆梦之旅》序言中高度评价李教授20多年以来孜孜不倦的田野调查,辅以历史学家的档案研究,沿着移民迁移的地理轨迹,从浙江温州、福建明溪等中国侨乡到荷兰、法国、加拿大等国,亲身闻见华人移民及其家庭、邻居、中介和地方官员的言说,通过有关侨乡村社的个案研究,不仅有力重构了华人移民输出地和接收地的地理轨迹,也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其从非法移民和难民到合法劳工,再到留学生和专业人士的移民类型及其差异性。例如,对来自浙江温州的欧洲华人移民进行研究时,作者20年前就扎根于温州的瑞安和文成进行田野调查,克服山区交通不便的困难,前后进行10多次跟踪调查,走访移民的亲属、涉侨干部、移民中介和其他民众。再如,作者对福建山区明溪县沙溪乡的田野调查,就包括深度访谈、参与观察,以及对当地统计数据和有关官员工作报告的收集等。

第二,多维的研究视角。华侨华人具有流动性、跨国性、边缘性等特点,其形成发展始终受到中国政府、中国侨乡、居住国政府以及居住国社会等多重关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合力的影响,因此在分析华侨华人或侨乡时,我们的眼界不能局限于居住国的视角,也不能仅从中国方面审视华人移民问题,将海外华人社会看成是中国社会在海外的延伸,而应放在具体的跨国社会空间中进行考察。在国际移民研究中,国外学者提出的跨国主义理论及经验研究很多,值得我国学者借鉴和参照*参见潮龙起《移民史研究中的跨国主义理论》,《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3期。。作者长期关注国外相关领域前沿理论,并将之作为自己经验研究的分析工具,使得其对问题的分析研究比较深入透彻。这正如其所说:“研究侨乡与海外华人,既不能就‘海外’论‘海外’,也不能就‘侨乡’论‘侨乡’,而必须有历史性的眼光,有‘动’的意识,‘变’的思维,建立跨越国界、四海相通的大视野。”如作者在讨论移民中介的性质时认为,近三十年中国移民中介行业的发展涉及政府、企业、劳务人员等多个层面,是一个跨越国家边界运作的特殊领域。由于相关国家的移民政策与其实际的劳工需要相矛盾,尽管国家层面认为劳工的跨国流动是非法的,但作为参与者的劳工认为其行为是合法的。作者从侨乡的视角解读了非法移民如何被当地政府禁止,但他们从海外满载而归,衣锦还乡,支持家乡的各项事业时,则得到当地政府的肯定和表彰;从移民接收国的角度来看,尽管这些国家的移民政策倾向于吸纳专业人才,但其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使得当局默认非法移民的存在,甚至大赦非法移民;而从移民及中介来看,“被办到国外”不是一件非法的事情,而是值得冒险去做的事情,只要在外面赚到大钱,一切都可忽略不计。这样,从不同的社会身份视角来看,非法移民及其中介行业的存在是合理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三,深入透彻的个案分析。事实的建构与个案的分析是该著的另一特点。正如作者所言:“立足于从扎实的田野调查探讨问题,寻求理论上的创新突破,以个案的定性分析为主要方法,并且力图通过各具不同代表性的个案的关联与比较去获取比较全面的认识。”作者在考察移民动机时,没有人云亦云,仅从贫穷等经济层面说明出国的原因。作者以温州人移民欧洲为个案,深入剖析当代华人移民的出国动机,指出当贫穷是人们面临的一种普遍现象时,人们往往能够忍受低生活水平;而当与他们邻近的村民在欧洲快速致富,且其国内的亲属得到可观的侨汇时,人们的生活期望就会提高,就越来越不满意自己的生活境况,尽管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比过去有了较大提高。作者指出,研究移民不能基于单一理论进行阐述。就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出国动机而言,作者对“新经济移民理论”加以利用,以说明“相对失落”的温州人迁移欧洲的移民心态,是很有洞察力和说服力的。在解释跨国迁移产生的原因中,一些学者提到移民网络理论或移民链现象时,往往泛泛而谈,没有自己的事实建构,没有揭示移民链的源头是如何开启的。而作者通过对福建明溪以及浙江文成的调研,为我们展现了沙溪乡赴欧移民先锋胡志明从浙江文成到福建明溪再到意大利的迁移轨迹。

总之,该著是一部立论有据、视野开阔、分析透彻的著作,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当今全球化时代中国移民的认识和理解,包括移民形成的机制、不同华人移民的生存适应路径等。作者研究华人移民时采用跨国主义理论视角,沿着移民轨迹进行跨国田野调查,观察到很多我们未知的华人移民事实,展现了华人移民丰富多彩的社会图景。作者扎实的田野调查、多维的研究视角、深入透彻的个案分析,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注释】

[1][3][5]李明欢等著《福建侨乡调查:侨乡认同、侨乡网络与侨乡文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页,第27页,第28页。

[2][4][6]7]Li Minghuan,SeeingTransnationally:HowChineseMigrantsMakeTheirDreamsComeTrue,Leuven University Press,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2013,p.5,pp.86-88,pp.9-24,pp.31-48.

【责任编辑:邓仕超】

Keywords:Transnationalism; Chinese Immigrants

[中图分类号]D6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99(2015)06-0093-04

[作者简介]潮龙起,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

[收稿日期]2015 - 04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