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珠,张建勋,严金强
(1.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上海 200433;2.复旦大学 社会科学基础部,上海200433)
价值理论的数理分析与SSA理论的中国应用
——“第八届全国现代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研讨会暨中国SSA理论研讨会”综述
王宝珠1,张建勋1,严金强2
(1.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433;2.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上海200433)
为了进一步推动现代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方法的创新与发展,以及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简称SSA)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全国现代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研讨会暨中国SSA理论研讨会”于2014年12月14日在上海财经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美国麻省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等国内外20多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8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会议共收到与会学者的论文35篇,他们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价值理论相关问题的数理分析与SSA理论的中国应用进行了激烈且富有成果的讨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现实经济条件下的应用与发展。
会议关于现代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的讨论分为两个议题:一是现代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的方法论问题,包括如何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如何利用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方法为学科和现实服务、如何推进和提升我国现代政治经济学的数理化研究等题;二是价值理论相关问题的数理分析,主要围绕价值的测算、价值理论的均衡分析、联合生产的价值决定、价值转形以及“负价值”等议题展开了讨论。
1.现代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之创新与发展
关于现代政治经济学的数理分析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程恩富认为,我们首先要运用现代数学的最新成果,为逻辑分析、抽象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提供支撑,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进行更全面的阐述,使理论更严谨和清晰,增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术解释力和现实改造力;其次运用数学工具,对现代社会中经济发展的经验材料进行科学的归纳、整理和分析,并为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更为翔实的依据。四川大学张衔指出,政治经济学的数理分析方法源于马克思《资本论》这一著作中的数学思想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方法的运用必须建立在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论之上,否则就会用数学逻辑代替经济学逻辑,使数理分析脱离实际。
关于现代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的现实应用问题。程恩富认为,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基础上对现代市场经济现象进行量化分析,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西方经济理论的对比,从而增强人们的理论辨别力和实际执行力。张衔指出,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不仅要一如既往地关注马克思经济学的经典主题,而且要进一步关注现实问题。云南财经大学周文主张,我们要坚持政治经济学的视野,勇于吸收和运用数理方法等现代分析工具。
关于现代政治经济学数理化的内涵、实质及其局限性。南京大学葛扬认为,政治经济学的数理化,实际上就是运用数理逻辑表达其基本范畴和原理,并以此来分析经济问题的一种方式。葛扬进一步指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不可能离开研究方法的变革,研究方法作为基本范畴和原理表达工具,有利于理论本身的完善;作为理论内容的逻辑工具,有利于理论本身的演进;作为研究者的交流工具,有利于不同语言、文化的经济思想碰撞和融合。与此同时,现代政治经济学数理化也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理论的非完全性,即经济行为显著的动态性和因素的广泛性。因此,推演的结果很少能对现实经济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只能是一种参考。
2.价值理论相关问题的数理分析与创新
关于复杂劳动还原的问题。清华大学孟捷与上海财经大学冯金华对此作了重要尝试,一是修改希法亭有关复杂劳动的假设,二是把商品交换引入到该问题中。日本岛根县立大学张忠任首先肯定了孟捷和冯金华在理论上对价值实现和复杂劳动还原分开处理的研究方法,但就其实际应用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劳动的复杂度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劳动者的技能是值得研究的,但反映这些技能的还有劳动力的复杂度,后者相当于人力资本的问题,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般均衡理论。四川大学骆桢认为,在斯拉法的框架下,均衡模型中的工资和利润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考虑到非均衡和工资收入对需求的影响,利润率曲线可能是倒U型的。复旦大学严金强指出,复杂劳动还原问题也可以纳入到一般均衡的框架下来分析,因为劳动力再生产过程也是一般均衡的一个环节。
关于联合生产的问题。日本早稻田大学藤森赖明从数理马克思经济学的角度,把“对偶不稳定性命题”以及斯拉法-置盐-中谷经济体系,推广到包含大型设备投资(固定资本)和更为一般的联合生产体系,并提出应用矩阵理论中的Moore-Penrose伪逆方法,来解决此类体系不可求解的理论难题,并因为将华氏命题做了进一步推广,得出了“动态不稳定性命题”。清华大学李帮喜进一步指出,加入固定资本的联合生产体系具有“动态不稳定性”,即价格和数量均衡都是不稳定的,会出现负的价格比率和数量比率,从而导致系统崩溃。张忠任认为,斯蒂德曼的联合生产体系中有两个生产过程,它们是线性相关的,谈价值决定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两种商品都是一个企业生产的,企业内部交换,不存在价值决定。
关于商品价值与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冯金华认为,马克思从商品交换过程“1夸特小麦=a担铁”的分析中引入商品价值的概念,这里存在逻辑矛盾,实际上商品价值无法从马克思的逻辑中求解出来。其他与会专家对此持有异议,吉林财经大学丁堡骏认为,马克思用“1夸特小麦=a担铁”这个等式是为了分析价值质的规定性,辩证法讲质和量的统一,两个商品交换,在背后决定交换等式的就是价值。张衔指出,第一,马克思运用“1夸特小麦=a担铁”这一等式主要是说明其内在的本质是一般人类劳动形成的价值;第二,要解决形成价值的劳动的社会性质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抽象,把所有劳动当作一个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来处理。在不同分析阶段我们还要考虑两种不同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大多数与会学者认为马克思的逻辑是用价值解释交换价值和价格,而不能用交换价值和价格来解释价值。
此次讨论充分展示了与会学者对数理分析方法与价值理论相关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理论争鸣与思想碰撞中,对价值理论的相关问题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为现代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借鉴国际理论思潮研究中国问题是会议的另一个主题。这次会议中,与会专家主要从以下几个视角对SSA理论进行了讨论:比较分析了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与马克思的《资本论》;对SSA理论应用于中国经济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其三,与会专家就将生态环境因素引入SSA理论这一创新性尝试进行了热烈讨论。
1.SSA理论为《21世纪资本论》提供理论基础
关于“历史数理学派”与皮凯蒂缺乏资本主义多样性分析之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邱海平肯定了皮凯蒂运用反主流方法,利用20几个国家近300年的历史统计数据得出财富和收入分配状况的历史演进路径。上海交通大学吕守军指出,皮凯蒂开辟了“历史数理学派”,为经济学分析提供了新视角,然而这一著作缺乏对资本主义多样性的探讨,仅将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整体,并未考虑不同背景下资本主义的不同特性。美国麻省大学大卫·科兹认为,皮凯蒂对不平等状况进行了系统化和理论化的阐述,切合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不平等状况不断恶化的现实,但作者未能阐述为什么在某一阶段,而在另一阶段,正如爱尔兰国立高威大学特伦斯·麦克唐纳所指出的那样,这部著作与《资本论》相比还是缺乏资本主义制度的时空特性分析。
关于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和SSA理论中的资本主义阶段分析方法为这一著作提供理论基础之探索。大卫·科兹和特伦斯·麦克唐纳都认为,《21世纪资本论》未能涉及资本主义多样性问题,源于这一分析缺乏理论基础。邱海平指出,皮凯蒂对马克思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这一基本问题的理解甚至存在缺陷,他所说的资本收益率和马克思的利润率并非同一概念。南开大学何自力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从分配问题入手,落脚到生产关系问题,其科学性已被证实;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同样从分配问题入手,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研究,虽有宏观的历史视野,但忽视了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最后的落脚点也就缺乏了坚实的支撑。云南财经大学周文、四川大学蒋永穆和同济大学龚晓莺都认为,我们要有自己的系统化理论,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但同时又需要看到这些理论在现实当中的发展,寻找到变化的原因。
2.SSA理论在中国经济问题分析中的新进展
与会专家就如何将SSA理论应用于中国经济问题分析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SSA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之一,这一理论在解释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阐明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是分析资本主义各项具体制度形成与变化的系统框架。然而,由于SSA理论主要是用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因此,在运用SSA理论分析中国经济问题时,需要做一些修正。
关于中国“资本积累”的内涵拓展。大卫·科兹从SSA框架变化的主要动力机制出发,在对中国经济形态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认为中国的“资本积累”应当更多地考虑“经济增长”这一内涵。上海财经大学马艳指出,对中国而言,首先应该从再生产、经济增长及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等三方面理解和修正“资本积累”的含义;其次,需要认识到导致中国SSA制度变革的核心力量不是阶级斗争,而是经济增长。特伦斯·麦克唐纳进一步强调了界定“资本积累”的重要性,他认为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中国1978年之前并没有出现传统SSA中的危机。因此,中国新SSA的诞生并不是来源于危机。复旦大学张晖明指出,中国的积累方式与西方工业化过程中的积累方式在形式上确实不一样,但是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中国是官僚资本,是官僚、政府作为主体出现的,所以SSA的分析方法对中国仍然是适用的。
关于中国SSA理论的核心制度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杨志认为,我们应该把SSA的研究对象定位于“与资本积累相关的制度体系”,这比定位于“社会结构理论”更为合乎该学派的实际。马艳认为,就SSA理论中的核心制度而言,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制度不同于传统SSA,应使用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来替代传统SSA中与劳资关系、资资关系相关的社会制度安排。大卫·科兹进一步指出,传统SSA理论认为新SSA的建立受两个过程的影响,一是劳资之间的阶级斗争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二是劳资斗争、资资竞争所引起的制度方面的顶层设计。而这两个过程的分析方法并不适用于中国。因为,第一,中国由共产党掌权;第二,中国SSA必须重视国有企业。因此,中国SSA理论的核心制度势必发生变化。张晖明强调,中国SSA理论之核心制度的发展必须强调农民的作用。
关于SSA理论中核心制度的交互关系问题。吕守军认为,首先要考虑制度的阶层性和制度的互补性,制度并不是一个平面概念,不同制度之间有一定的层级关系。杨志指出,构成SSA的制度不是一系列个别制度的简单堆砌,而是一个相互兼容互相支撑的有机整体。孟捷最后总结认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变,那么,SSA理论中的核心制度及其关系也必然是动态变化的。
此外,与会学者就关于SSA理论在中国经济问题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探究。邱海平等学者认为修正后的中国SSA理论将为分析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原因、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提供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理论基础,比如可以用SSA理论来研究中国的土地改革问题等。
3.可持续资本积累的SSA理论之创新与发展
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将环境因素纳入SSA分析框架中,建立“可持续资本积累的SSA理论”(Social Structure of Sustainable Accumulation,SSSA)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经济动态与环境动态的交互作用。大卫·科兹在分析经济行为通过何种方式影响环境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环境与SSA理论相结合的不同途径。第一种是资本积累破坏了生态基础,生态的破坏又带来利润率下降和经济不可持续性等问题。这种途径比较容易嵌合到SSA的分析框架之中。第二种是考虑环境污染对社会福利的影响,这种途径很难嵌合到SSA分析之中。第三种途径介于前两者之间,这种途径对SSA往往产生长期、不明显的间接影响,如全球变暖。特伦斯·麦克唐纳从经济与环境交互循环这一独特特征出发,认为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主要体现为经济向环境掠取自然资源,并且向生态系统排放废弃物。若这一关系发生改变,其必将源于SSA理论中的制度设计。同时这一关系的改变也将反过来影响SSA中的核心制度。
关于生态文明制度与SSA理论原五大核心制度的交互作用。杨志指出,SSA理论的核心制度与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思路相契合。马艳进一步指出,生态文明制度与传统SSA的五大核心制度既处于平行地位,又会发生相互作用。SSSA理论的基本架构应包含四个方面。一是研究生态文明制度与国内国际劳动矛盾的交互作用;二是研究生态文明制度与国内国际资本竞争关系的交互作用;三是研究生态文明制度与国家经济地位的交互作用;四是研究生态文明制度与社会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阐明科学的生态文明制度与其它各类制度的兼容性,以寻求建立支持可持续资本积累的具体制度方向。与会学者对此表示赞成,认为这能够契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十分有意义。
关于SSA理论指导下的具体制度设计问题。大卫·科兹认为,我们需要在环境恶化到临界点之前通过政治变革和合作来防患于未然。然而,在当下的民主国家状态下,通过政治合作框架来解决这个问题存在较大困难。同时在现有的SSA分析框架下通过SSA危机、资本积累危机也很难解决这个问题。特伦斯·麦克唐纳基于SSA方法体系具体阐述了生态与劳资关系的理论:一是生态与劳资的一般理论,劳资关系会对生态产生影响,生产过程、工人定位、收入分配和家庭消费的不同,都会对生态产生影响;二是生态对劳资关系的反作用,包括劳资关系促进制度进步,从而影响生态。上海财经大学张沁悦也从劳资关系出发指出,如果没有对环境施加相应的制度约束,劳动者的地位就会进一步恶化。
此次研讨会为现代政治经济学搭建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丰富的新观点与新思路在国内外专家与学者的激烈讨论中相继涌现。最后,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政治经济学的数理分析与SSA理论研究是政治经济学创新的重要方面,应该鼓励争论,包容不同观点,为年轻学者加入研究队伍创造更加良好的学术环境。
责任编辑:黎贵才
2015-01-03
定稿日期:2015-01-25
王宝珠(1989-),女,江苏盐城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张建勋(1980-),男,河北邢台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收入分配研究;严金强(1983-),男,浙江衢州人,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讲师,主要从事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