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敏强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以黑龙江大学《商务计划》“顶石”课程设置为例
佟敏强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业态已被提到中国发展“新发动机”的高度。社会发展与经济进步要求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时俱进。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才输送的需求,课程改革及创新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口径。《商务计划》“顶石”课程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造知识整合、反思和运用的体验,从体验式学习模式中真正实现商务知识的内化与商务话语实践能力的转化。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商务计划,顶石课程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面临更严峻挑战。2013年,教育部成立“英语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商务英语教学协作组”。2014年,英语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商务英语教学协作组编制《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称《国家标准》)。全国各级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可以根据《国家标准》指导精神,结合院校特点、地域特征以及人才培养目标酌情设置课程。普通高校教育改革仍需深化课程改革,课程是传递教学内容的主要媒介,主导受教育者的知识构成、能力水平以及个人素养,与实现教育目标密切相关,在商务英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样不容忽视。“顶石”课程是为高年级学生,特别是临近毕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具有使学生整合、反思所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成功过渡到职业生涯的功能。《商务计划》“顶石”课程的开设为满足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更高规格和目标,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提供创新型的教学理念,试图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一种创新实践途径,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商务英语还被称作“外贸英语”。随着北京对外
*本文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4年度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商务计划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研究”(编号WY 2014047-C)的研究成果。贸易学院(1951年)、上海对外贸易学院(1960年)、广州对外贸易学院(1983年)和天津对外贸易学院(1983年)先后成立,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已被国家纳入高等教育的范畴(叶兴国2014)。由于当时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有限,因此,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并不高。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进一步顺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在激烈的国际商务竞争中占据优势,国家发展对高级商务人才的需求逐年显现。商务英语这一概念在此期间被提出,进而取代了“外贸英语”。此后,一些院校英语专业开设商务英语、应用英语、国际贸易、旅游英语和实用英语等专业方向。这些方向的开设与招生主要是为满足国家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后期商务英语专业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石。2006年教育部批准试办商务英语本科专业,200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为第一家试办目录外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院校,专业代码为05049S。2012年教育部正式将商务英语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专业代码为050262。截止2014年,全国已有216所高校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专业覆盖所有类型和层次的高校。
从商务英语专业的萌芽至今,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也呈现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初期的外贸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可以从事对外贸易事业的对外贸易英语人才。而在英语专业开设商务英语方向的时期,各高校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不甚明确,各行其道。尤其在非经济贸易类院校中,商务英语方向人才培养目标还趋近于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国际贸易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简单叠加与组合。2009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对外经贸大学联合组织起草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稿)》中明确提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商务英语专业知识与能力模块中的分项指标,对核心课程、选修课程群做出具体要求,同时,细化教学要求与教学原则。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一步指出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界定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对核心课程设置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予以宏观指导。该专业目录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具有一定指导性,同时也具一定开放性,对各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赋予很大空间。
为进一步规范专业建设,引明专业发展方向,2014年由教育部组织编制《国家标准》,将成为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估的主要依据。该标准适用于各类高等学校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标准、相关行业标准和人才需求,制订校本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家标准》提出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国家标准》清晰界定商务英语人才的素质要求、专业知识要求和专业能力要求,构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为不同类型、不同地域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指明方向、拓宽路径,并提出以核心课程改革和教学手段与观念改革为主的专业内涵与特色建设重点。
从商务英语专业发展过程来看,商务英语专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快、发展规模大。发展趋势既反映了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审慎的态度,也反映了经济、社会对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商务英语专业发展要求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与时俱进。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任务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要求,但是目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并没有固定框架,这不仅为课程改革创造空间,也为课程改革提出新挑战。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自1997年创办“应用英语专业”以来,一直没有停止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探索。为适应我国扩大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完善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应用外语人才培养的需求,2014年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特修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严明2014)。根据该《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做出了如下探索。
3.1 厘清办学理念,明确专业定位
商务英语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系统的国际商务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能在国际商务、外事、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领域从事翻译、经营、管理、教学、研究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创造性地提出“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专业话语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建构于“基于体裁的商务话语观”的指导之下,结合黑龙江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在理念建构中融入话语共同体中的专业话语实践,提出交际语言能力各要素和语境及语言使用者自身原有知识结构的交互作用模式的一种外语教学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学生不再是通过传统的学习纯粹的语言材料来提高外语水平,而是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学习不同商务体裁的语言。教师的责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话语实践能力。
3.2 凝练培养目标,完善课程设置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任务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要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本专业课程教学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程教学。第一,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使其掌握宽广的人文知识,了解基本商务背景,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第二,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两个部分。专业理论课程使学生了解基本商务概念,掌握国际商务基本知识,为商务实践能力培养奠定基本知识基础;专业实践课程主要通过“顶石”项目进行实践课程的体验式学习,促进深度学习、整合性学习,提升和重塑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第三,专业选修课设置以提高毕业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的,为毕业生迅速走向职场,适应就业市场人才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注重评价作用,修订评价标准
以“商务英语专业话语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要求由单一的教学评价形式向多元化评价形式转变。其中包括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但是突出形成性评价的作用。测试体系更为客观、全面。其中入学诊断性测试、课程考试、阶段测试和结业测试为体系的主体。作为“全国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项目”设计与开发单位,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在第八学期对学生进行专业结业考试,也称“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八级考试的命题、评分和成绩报告参照《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进行,成绩计入学生毕业综合学业评价。考试成绩可作为企事业单位的录用参考和学生自我专业能力评价的依据(严明2014)。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的不断修订都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3.4 突出实践环节,加强技能训练
实践环节是开放教育本科商务英语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商务项目设计能力,加强学以致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专业实践教学是形成和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论证、实践教学理论的借鉴、国外实践教学模式的移植和实践教学模式的初建等一系列工作,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主要集中在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其中包括专业学术活动、课外读书工程、专业学生活动、社会实践、专业课程实习和专业毕业实习。
黑龙江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专业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应遵循的语言观、外语教育观、应用语言学理论和课程理念为指导,构建以“商务英语专业话语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培养模式为课程建设、课程改革提出纲要性和建设性的指导。尤其是在借鉴国外其他专业课程设置理念的基础之上,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创新地提出设置专业实践“顶石”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主要目的是通过“顶石项目”实践课程的体验式学习,强化、反思、整合并拓展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促进深度学习、整合性学习,提升和重塑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有效构建专业思维,培养职业精神(同上)。
“顶石”课程设置的创新与实践
《商务计划》是黑龙江大学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践“顶石”课程。本课程是按照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结合黑龙江大学“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并参照美国高校的“顶石”课程而设置。所谓“顶石”课程是美国高校为高年级学生,特别是临近毕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整合、拓展、批判和应用所学知识、技能。该课程具有提高、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从学校向职场过渡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专业话语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商务话语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对商务计划的阅读和讲解,整合语言知识、商务知识和体裁知识,使学生掌握撰写商务计划所需的基本理论、概念和知识,有效提高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实践能力。
4.1 顶石课程设置的依据
顶石课程来自英文“capstone course”,“capstone”(合顶石)指在建筑体上最顶端的一块石头,功能为稳固建筑结构。放上这块石头,即表示建筑体完工。引申在教育中意为整合课程,大学教育最后的学习经验,使学生能够内化大学所学内容,让学习稳固完成。因此,整合课程可以说是一种体验式学习过程。
Levine(1999)认为本科教学中最后一年中的“顶石”课程是一个过渡过程或者是总结过程,它为学生提供一个回顾和展望的机会。Baker(1997)认为高年级“顶石”课程的设计应该使学生和老师都参与到专业对话之中,其中关键是使学生对其所学学科进行批判性地反思。Shoaf(2000)强调“顶石”课程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体验和合作,是对所学课程的整合。值得提出的一个问题是,虽然从“顶石”课程中所获的技能可能是通用技能,但是“顶石”课程本身并不是通用内容。“顶石”课程的设计强调为学生提供将其所学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的活动。
广义上讲,“顶石”通常被指一门课程或者一种体验,它可以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尤其在本科教育阶段的最后一年中,是对整个本科阶段所获知识能力和就业能力的一种整合。Gardner等(1998)将“顶石”课程定义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是某一学科中现存高级课程的组成部分,也包括课外活动等。而以上学习活动可能是可评价的,也可能为不可评价的。“顶石”课程各有不同,但是目的都为促进学生技能发展,加深其对工作环境和即将投入的社群的了解。“顶石”课程强调建立几种关联,包括建立某一学科课程与通识教育目标之间的关联,建立某一学科的学习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建立学习成果与就业之间的关联。因此,“顶石”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并展示其所学内容,促进形成就业所需基本能力,同时为学生参与跨学科实践活动提供机会。它可以搭建本科学习与研究生学习,本科学习与终生学习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实现从校园走向职场过程中对个人问题、社会问题、情感问题等日常问题认识的转变,使面临毕业的学生做好积极的准备。
4.2 《商务计划》“顶石”课程简介
商务计划是公司、企业或项目单位为达到招商融资和其它发展目标之目的,在经过前期对项目科学地调研、分析、搜集与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格式和内容的具体要求而编辑整理的一个全面展示公司和项目状况、未来发展潜力与执行策略的书面材料。《商务计划》课程要求学生用英文撰写商务计划书,在形成书面报告之后,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手段对商务计划进行全英讲介。商务计划书包括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营销计划、管理计划、财务计划、融资计划、风险管理计划和执行概要等基本组成要素。因此,本课程要求学生只有在充分吸收语言知识和了解商务信息之后才能准确把自己的商务创意表达出来,传递出去。本课程是以个体经验为认知基础的商务计划语篇的构建、修整、成型以及最后的呈现过程,是一项产出技能训练。
本课程在专业知识要求上对商务计划起源、发展沿革、策划智慧等基础知识进行概述,通过经典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掌握商务计划的主要概念、原则、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思维和创意的方法、商务计划策略与技巧、策划商务运作过程、制定市场经营策划以及策划书的写作和英语讲介等内容。本课程紧密联系当前市场、商业运作、商业营销等商务活动,培养学生商务组织与管理能力,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从专业能力要求上旨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商务英语话语实践能力和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从素质要求上为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强化创业理念,提高综合素质,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本课程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开设,共设置36学时,共计2学分。作为一门“顶石”课程,要求学生在前六个学期开设的课程中,掌握基本商务类知识,如市场营销、国际经济学、国际商务等。同时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水平,包括英语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正如“顶石”课程的主要特征所描述,此课程为学生提供整合所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对其进行加工和反思。因此,本门课程关注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例如,授课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将授课内容与自己经历相关联,调动学生思维,使其更深刻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3 《商务计划》“顶石”课程教学设计
4.3.1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商务计划》课程培养学生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商务英语话语实践能力,因此,教学内容包括相应商务知识、商务沟通知识和体裁知识等。商务知识内容包括商业创意、定价策略、商务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体裁知识内容包括商务计划设计方案、市场分析报告、营销策略、管理计划、财务计划、融资计划、风险管理计划、执行概要八个主要部分的体裁特征、写作方法。商务沟通知识内容包括商务讲介知识等。
由于商务计划为大四开设的一门“顶石”课程,商务计划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设计并不是为知识注入而设计,而是为知识整合和知识转化而设计。例如:在大三上学期开设的商务导论课程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影响企业决策的经济要素,熟悉市场的运行机制,掌握企业商务环境分析,熟悉企业所面临的技术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这一系列的基本教学内容都为制定一个好的商务计划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只有将这些内容有效理解、渗透和整合之后,才能帮助学生在制定商务计划过程中进行全面思考。而将这些知识整合之后的成果形式是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一份可被采纳、成熟、有前景的商务计划。
4.3.2 教学模式设计
整体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准备期、课程进行中和课程结束后。在正式上课之前,首先要确定要整合哪些课程内容以及哪些核心能力,并规划课程形式。在此阶段,同时完成评价工具的设计,其中包括用以评价各项能力的量化标准以及问卷。课程进行中根据学生表现适时调整课程内容,同时,补救不足的知识或者技能,这一点与一般课程较一致。为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在开课之前进行课前测试,以建立学生能力的基础数据。该数据将与课程结束后的成绩数据进行比对。教师同时反思该门课程的进行方式是否需要调整,例如:课程安排、课程形式、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的恰当性、课堂活动与核心能力的关联性等。
基于商务计划课程的特点,在建构主义和交际理论的框架下,本课程设计了DIAPAA课程教学模式。本课程通过完成一定的商务计划写作及讲介任务来内化学生的商务知识和商务沟通能力。以提供商务计划真实语料为课堂教学案例,基于融合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现实商务情景,要求学生完成对语料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和归纳等任务。教师根据语料提出有关问题并设置情景,要求学生进行资料查阅、信息检索、实地调研后完成商务计划写作,并最终将整个计划做以口头陈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就教师布置的有关资料和要求直接完成写作任务,而是从提供的资料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过程认识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这种互动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调查和探究能力,并通过写作任务和讲介任务的最终完成检验其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如下:Displaying——教师向学生呈现成功的商务计划范例并为其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Induction——通过商务计划真实语料,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商务计划的基本内容、相关概念以及商务计划的体裁特征、文本特点、格式和写作方法;Appling——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通过讨论、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向专家及业内人士咨询、实地考察等活动最大限度模拟真实、自然的商务环境,为完成特定的商务计划任务,达到特定的目的,运用获得的商务计划写作知识和技能,进行具体的操作和实践;Presentation——把在公司、企业、市场等商务环境中的实践情况、小组讨论结果、信息检索内容等实践信息最终按照商务计划写作要求形成商务计划文本,并在课堂上展示;Assessing——师生共同对展示进行评价;Amending——是在评价的基础上对项目任务完成不善的地方进行修改。达到商务计划设计方案有效完成任务、思路清晰、内容完整、计划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整体要求。语言维度达到语言的使用符合情境、体裁规范和语篇功能的要求,文本设计及写作格式符合专业规范。内容维度达到内容详实,分析深刻,构成要素完整的要求(李细平2011)。
4.3.3 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是现阶段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实践类可操作性教材极其匮乏,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的“双师型”教师数量有限,缺乏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等等诸多问题都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参与专业实践设置重重阻碍。对于一门课程来讲,开发新的实践形式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有限的条件下,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以具体商务计划项目设计为驱动,以参加商务计划大赛为具体实践环节,实现实践教学环节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职业技能培养与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Astin &Sax 1998)。
首先,学生以个人形式或者小组形式参与商务计划项目整体设计开发、制作完成,搭建商务计划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宣传途径,为学生与行业人士之间互动提供便利,并寻求更多的有益指导。其次,鼓励学生参加商务计划大赛,为学生的知识产出水平提供更科学的评价体系。
黑龙江省商务英语学会倡议并发起了“黑龙江省商务英语技能系列大赛”。该项赛事是面向黑龙江省高校在校学生的公益性竞赛活动,自2008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在全省甚至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已成为全省的一个知名学术文化品牌,在商务英语领域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赛秉承“全面人”的教育理念,坚持“知、情、行”的统一,通过赛事实现语言技能、专业知识、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建构与发展。一方面,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话语实践能力,促进校际联合与校企联合的协同教育创新模式,另一方面,推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全面发展,满足新时期国家与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需求。
该活动设计了具有代表性的各项赛事,包括“商务英语专业语言技能系列大赛”、“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技能系列大赛”和“商务英语专业学术能力系列大赛”3大系列,包括词汇语法、阅读、听力、写作、翻译、演讲、辩论、朗读、影视配音、英文短剧、跨文化商务交际案例分析、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国际商务案例分析、案例概述、商务计划、营销计划、市场调查、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写作、学术写作、研究报告、文献综述和读书报告等赛事项目,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平台。
大赛重点考核参赛选手的创新能力、商务英语话语实践能力和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大赛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为企业录用人才提供选择渠道重要措施。大赛通过基于现代技术创建的赛事平台提高教学与学习的有效性,推动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发展与完善,满足新时期国家与社会对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需求。大赛旨在创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专业实践教学机制,倡导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实践技能、学术能力与创新研究能力,促进校际联合与校企联合的协同教育创新模式,推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全面发展,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话语实践能力。因此,大赛势必为学生提供更多可操作的实践机会,是本门课程重要实践环节。
4.4 “顶石”课程在语言教学中的实践意义与创新点4.4.1 商务话语实践能力与商务知识双丰收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一定的商务专业知识。本课程关注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书面输出和口头输出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书面输出能力体现在要求学生将商务计划最终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通过商务计划的分析、解读和起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写作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师采用多种教学任务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输出能力。具体来讲,教师给学生布置主题式讨论、核心术语辨析、理论要点概括及评判、案例概要或案例分析等任务,要求学生形成讨论组在课上或课下进行细致讨论,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抽查,作为平时考核的重要部分。除此之外,最终的商务计划还要求学生以全英的方式做口头讲介。这种方法让学生沉浸在良好的英语口语练习氛围中,不仅提高一般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参与真实商务语境下的话语实践,有效运用商务概念和理论完成商务沟通任务,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团队意识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商务计划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以及公共关系等方面相关商务领域的基本知识。因此,本门课程的开设,为整合商务英语的专业知识找到路径,同时也为能力整合提供有利条件。
4.4.2 就业能力与创业意识共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创造机会。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把创业教育有机融入商务英语专业教育,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重点了解商务计划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性,认识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准备商务计划的原因,了解做好商务计划所需要开展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认识商务计划的作用,了解商务计划的基本结构、编写过程和所需要的信息,掌握商务计划书的撰写方法和展示技巧。《商务计划》课程旨在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强化创业理念,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4.4.3 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新探索
作为“顶石”课程之一,《商务计划》是商务英语专业教育中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以“顶石”项目为基础的体验式学习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的角色,转变了“教”与“学”的观念,真正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本课程提出的DIAPAA课程教学模式能够更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教师充当组织学习环境中各个要素的媒介,培养学生商务英语核心能力,提高其批判思维能力以及知识整合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要求学习者不断思考,不断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转换,对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整合之后,形成新的知识与经验。在有限条件下,鼓励学生参加商务计划大赛,为学生创造更便利的实践环节,以大赛为实践契机,以大赛为锻炼平台,以大赛为评价标准,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学生学习成效(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被视为有效评估大学办学、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绩效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在高等教育界引起热烈广泛讨论。相关的评估重点也由单纯重视输入过程转变为重视产出与成果,而“顶石”课程正好成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商务计划》“顶石”课程包括四种功能:整合大学所学专业知识、为大学学习经验收尾、反思大学学习经验以及顺利从大学过渡至下一个阶段。“顶石”课程协助学生整合过去所学,同时产出具体成果,建立信心,展望未来(Wagenaar 1993)。对于教师与办学单位而言,“顶石”课程实施成果也为教学改革与课程架构改善提供依据。由此可见,“顶石”课程的设置意义重大。基于“顶石”课程的基本特征,“顶石”课程的设置不受学科领域与课程的局限,只要符合整合、收尾、反思以及过渡四项基本精神,更灵活、多样、有效的课程形式是“顶石”课程设置下一步努力方向,力求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开辟新路径。
Astin,A.W.&L.J.Sax.1998.How undergraduates are affected by service participation[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3):51-63.
Baker,M.1997.What is English?Developing a senior capstone course for the English major[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10):25-28.
Gardner,J.,G.Van der Veer &Associates.1998.The Senior Year Experience:Facilitating Integration,Reflection,Closure and Transition[M].San Francisco:Jossey-Bass.301.
Levine,J.H.1999.Learning Communities:New Structures,New Partnerships for Learning[M].Columbia:102.Shoaf,M.M.2000.Classroom Note:A capstone course for pre-service secondary mathematics teach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1(1):151-60.
Wagenaar,T.C.1993.The capstone course[J].Teaching Sociology(3):209-14.
李细平.2011.二语写作教学设计与范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严明.2014.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构建研究——黑龙江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当代外语研究(4):29-34.
叶兴国.2014.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教育的起源、现状和发展趋势[J].当代外语研究(5):1-4.
(责任编辑 杨 丽)
H319
A
1674-8921-(2015)05-0041-06
10.3969/j.issn.1674-8921.2015.05.008
佟敏强,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商务翻译和商务英语。电子邮箱:110565267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