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限度及改进——基于京山县新市镇三个社区的观察

2015-03-29 15:10
党政干部论坛 2015年10期
关键词:居民社区活动

○ 成 杰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在社会全覆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是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末梢,直接面对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和意见反馈。公共文化服务能否在社区落地生根、能否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文化生活方式的选择、能否应对居民多样的多层次的文化需求,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能否得到保障。同时,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也是社区文化治理的一部分,社区所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可以增加社区社会资本存量、增进居民的社区认同、降低治理成本从而提高社区的治理效果[1]。

2013年7月,荆门市京山县被正式确定为湖北省首批10个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近年来,京山县逐步把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创建,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文化网络服务机制,在荆门市和全省都产生了一定的示范作用。笔者跟随“京山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走访了京山县新市镇的三个社区,即城畈社区、文笔峰社区和桂花台社区。这三个社区虽然不能完全代表目前京山县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效果,但是基本上能够反映出一些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普遍性的特征和问题。文笔峰社区、桂花台社区都属于城市社区,城畈社区属于城郊结合社区。三个社区拥有的资源存在差异,但是都承担着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京山县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状况

京山县新市镇的文笔峰、城畈和桂花台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情况存在着一些差距,但是从中可以总结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内容,即提供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组织开展公共文化活动以及扶持社区文化团体这几项服务。而且,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变化。

(一)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活动空间及文化设施

为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京山县对各级文化服务网络结点都提出了相应的文化设施配备的指标,并要求社区设立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及配置相应文化设施。

京山县的这三个社区的文体活动中心都提供了文化活动室(室内、室外)及相应的设施设备和图书室,并且根据其管理规定在固定时间向居民开放。除此以外,社区内的文化广场、以及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的开放的活动场所,社区居民都可共享空间资源。像城畈社区,它是村居合一的城市社区,建设有7200平米的健身广场、500平米的室内练功房、图书阅览室、老年人活动室和室外文艺舞台等。而且在该社区辖区内有10个行政企事业单位、一所镇级小学、一所民营幼儿园。自2011年京山县内所有的公共文化场馆、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可以说城畈社区为其居民提供了极为充裕的文化体育活动空间。而文笔峰社区是城市社区,有14个辖区单位,依托座落在该社区的文峰公园广场、京山县体育馆、国家级网球场、篮球场以及门球场等25片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及社区党员群众活动中心为居民提供公共活动空间。在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引导下,文笔峰社区还利用各类宣传橱窗、宣传栏,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学习以及交流环境。同样,据桂花台社区的工作人员介绍,该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也是十分充裕,不存在因场地不足而无法开展活动的问题。社区中公共空间及文化设施的提供将人们从狭小的家庭空间引入公共空间,为居民的公共交往提供了可能。

(二)组织开展公共文化活动

公共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是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一项重要内容,其对于社区社会资本的生产也具有积极意义[2]。京山县文体新局所倡议的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节、民俗文艺表演和广场舞比赛等大型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社区文化服务职能的履行。

以社区文化节为例,社区在公共文化活动开展中承担着组织者的角色。每年社区文化节举办期间,社区的工作人员都要响应活动承办方、积极组织社区文化节。社区人员向居民传递社区文化节举办的信息,组织社区中的文艺团体、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工作负责人进行协商,并确定节目分工。节目明确分工之后,社区文化工作者再参与文艺节目的编导、审核、修改及最终确定。节目如期开展,社区还负责向居民宣传、邀请人们参与观赏演出。社区文化节的文艺晚会、读书会、书画摄影展等一系列的节目为社区居民准备了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除了负责上级文化部门的指定的活动项目,有条件的社区也会自觉组织一些活动以飨居民。例如,文笔峰社区在2011年春节开展赠春联活动、建党90周年举行社区文艺汇演,2012年春节举办单位居民联欢大型游园活动,2013年妇女节开展交谊舞会,受益群众人数达1.2万余人。该社区以健身艺术团为首,积极参与社区文化节演出。近十年来此健身艺术团坚持每月定时定点到文峰公园绀弩亭开展文艺活动;并在资金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坚持每年开展慰问联欢演出。文笔峰社区举办文化活动成为京山城区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亮点。

(三)扶持社区文艺团体

社区中的文艺团体是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消费者,同时他们也是社区的文化服务的生产者。京山县三个社区都积极扶持社会文艺团体,利用文艺团体的文化服务功能来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首先,三个社区在文艺团队的常规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管理与服务作用。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其一,协调文艺团体的活动空间和时间。社区内的可供人活动的空间资源总是有限的,而社区文艺团队数目不断增加,对于空间的要求不断增多。社区在其中起到了调节时间和空间的作用,解决了社区团队之间的纠纷。文笔峰社区的芳韵健身舞团就是在社区居委会的安排下重新找到活动场所的,而且也被安排了固定的活动时间。其二,为文艺团体提供部分活动经费。社区文艺团队大多是自娱自乐的、公益性的团队,他们的表演器具、音响设备以及服装道具都是自己筹备。过多的支出可能会抑制他们的积极性的发挥。因此,社区会对一些具有规模性的、常规性的文艺团队提供部分活动资金。其三,为文艺团体提供活动表演的机会。社区文艺团队有其表演展示的欲望,他们在社区内的公园、街道、凉亭等场所活动、排练,同时也吸引社区群众的注视与赞赏。桂花台社区顺势而为,在社区中的惠水公园的广场上搭建舞台,为他们提供表演的平台。再者,如前面所提到的,社区在组织大型的文艺节目时也会充分挖掘社区的资源,组织社区的文艺团体准备节目、参与表演。

这三个社区所提供的这些文化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们的生活方式渐渐发生变化、社区与居民之间的互动也越来越多、社区内人际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社区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了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给人们提供了更多文化生活的选择,改善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人们开始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我能力的发展,人际交往方式也逐渐发生转变。这样的话语、口号开始慢慢盛行——“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从麻将桌转向舞场,从酒局饭桌转向球场”等等。

其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也构建了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维护社区社会稳定。基本公共文化设施的提供、公共空间的塑造及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为人们提供更多交往的机会,同时又生产着公共舆论空间和公共精神。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能够交流自己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态度,从而消弭矛盾、达成规范共识。居民之间交往的增多、信任关系的建立,也能够增加其社区社会资本存量、增强了居民对于社区的认同,从而减少社区的治理成本、提升了社区自我发展的能力。

再次,公共文化服务既是文化治理的手段,也是文化治理的一项内容。公共文化服务不只是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更是透过它们而使服务对象能够形成政治认同、公民精神及公共价值。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意识得将政策法规的宣传、道德伦理的引导融入文化空间、文化活动之中,引导居民对政策的认知和理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化[3]。

二、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限度

如前所述,社区作为连接政府和居民的桥梁将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落实到基层中来,并且产生了一定的治理效果。但是从京山县新市镇这三个社区的服务实践的经验和过程来看,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在文化服务资源使用、活动开展、文艺团队管理、服务经费筹措方面仍旧存在一定的困境。

(一)空间资源及文化设施的使用存在“垄断”现象,社区居民的使用权有差异

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它的工作场所是对居民自由开放的,包括社区文体中心。虽然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运用社区的资源,但是某些室内活动区及其活动设施的使用权是被一些群体所“垄断”的。社区自身室内、室外的活动空间总是有限的,只能够为那些注册的、大型的成规模的文艺团体提供空间使用的优先权。社区在社区团体活动空间和时间协调过程中虽然解决了一些短期矛盾,但是长期下去仍然会形成新的活动场地使用权的“垄断”。

如文笔峰社区的老年健身艺术团,他们是在民政局注册了的社团。他们就可以使用社区提供的活动室,而其他一些未注册的团队则没有意识到、也没有向社区要求同等的使用权。再者,对于一些需要较大活动空间的舞蹈团队,社区也会安排固定的场所供其活动。长期下去,这可能会形成一种空间使用的垄断。在社区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社区中一些特定的活动场所被特定的社区团体长期占用会产生一定的场地纷争。

(二)文化活动开展以行政安排为主,忽视了社区居民的需求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是居民,应当考虑居民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习惯。然而,京山县的某些社区的文化服务偏向于县委宣传部、文体局及文化馆的文化活动安排开展活动,而其他的自主的纯粹是娱乐群众的、多元的文艺活动则举办得很少。社区缺乏对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的深入了解,缺少对居民文化生活的培育和生产。可以预见的是,大多数群众往往只是被动的接受者,缺少对于公共文化活动内容的自主选择权。

同时,不同的人群对于文化接触的机会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对文化的选择和接受存在差异。这就可能导致“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之间的区隔,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感增加[4]。就如一些专业性较高的社区文艺团体,他们对缺少一定专业技能的爱好者是排斥的。而社区对于这些有需求、但是没有能力参与文化活动的居民缺少关注。

再者,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向居民提供的是多元文化生活方式的选择,而某些社区及其文艺团队所提供的文化服务的种类较少、品质参差不齐,这可能引发对于不同文化服务的需求差异,如对部分高品质的文化服务的需求过高而忽视其他的选择,引起社区资源分配上的公平性问题。这往往也就限制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方式选择、文化权利的实现。

(三)社区对文艺团队缺少管理和指导,不利于其长期发展

社区在扶持文艺团体的过程中对文艺团队管理和发展缺少制度性的安排。社区文艺团队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除了活动资金、活动场所欠缺等问题被社区部分解决了,但是其仍存在着管理困境和技能专业化发展的问题。

首先,社区文艺团体大多是依靠文艺骨干的个人魅力或是技能优势所带动的群体,他们队伍内部可能有一定的分工,如队长、分队长、财务,但是队伍的规模大小、会费收支、成员责任义务等等都没有确立正式的制度。社区对文艺团体缺少监督和管理。其次,社区文艺团队之间有时也会为了场地等资源而相争。在与社团领袖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也反映了一些社团之间因为争地盘而产生口角的事件。而社区没有对其进行监管、或是制定相应的组织之间行为规范。这样容易造成社区恶劣的社团生态、加剧居民之间的嫌隙。最后,一些社区的文艺团队在发展中会不再满足于自娱自乐而产生向专业化发展的要求。然而,他们技能的培训与提升主要依靠文艺骨干的自我发展来带动,社区缺少相应的文化工作人才,甚至一些具有文艺才干的居委会成员本身就是社团的领袖。这难以满足社团的技能发展长期需求。

三、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改进

社区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空间的提供者、公共文化活动的组织者、社区文艺团体的扶持者,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由于当前的社会基础比较薄弱、公民社会尚未发展成熟以及社区自身的人力、财政资源相对匮乏,社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一定的限度就变得无法避免。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改进需要各个层面做出改变。

(一)地方政府建立起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保障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

公共文化服务虽是公益性的文化服务,但只是依靠政府财政支助是不切实际的,纯粹公益性的服务会带来“政府失灵”的现象。政府职能社会化是当前政府改革的基本趋势,将那些标准明晰、监督成本较低、评估较为便利的政府职能外包给营利机构或是非营利机构以减轻政府负担[5]。因而,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建立起长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保障机制,增加对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支出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中,实现文化事业支出的增长率超过财政增长率。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合理利用项目购买、“服务外包”、委托代理、特许经营、财税补贴减免等方式,吸引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中来,整合社会资源、增加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存量[6]。

(二)文化部门加强对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

地方的文化部门不仅承担着上级所安排的行政性的工作,还影响着地方的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和路径。文化部门对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不仅要提供制度和政策上的设计和规划,推进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而且应当给予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执行主体以技术上和专业上的支持和培训,为其提供便利性资源。同时,文化部门还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的主体性。

(三)社区转变“行政逻辑”的工作方式,建立居民文化需求的表达机制

建立制度性的居民文化需求表达渠道是社区当前亟需的工作。社区可以依托现有的综合治理网络,让这些网格员了解居民的文化需求以及自我能力发展的诉求;同时依托现代网络技术,设立社区论坛、社区网站等平台,通过网络媒介便利居民的意见表达。在搜集居民需求之后,还需要建立需求综合、处理及反馈机制,将群众需求形成文化工作的决策、策划和执行,并且及时反馈给居民。这样居民就可以对社区的文化工作进行评价,评价再一次影响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安排。如此建立合理的信息流通渠道,社区才能够将居民当作服务主体,实现居民文化权利的公平性,居民才能更加意识到并且维护自身的文化权利。

(四)社区居民提升对文化权利的自觉,积极参与社区公共文化事业

社区居民的文化参与是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内生力量。社区居民意识到自己的文化权利,主动关心社区公共事务、自觉主动地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活动是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得以持续下去的根本动力来源。居民应当关注社区的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目标、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决策、利用好社区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积极参与社区组织开展的文化活动。如此,社区居民的文化参与不仅会生产出社区的公共性、增加社区的社会资本存量,更有利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

[1]吴理财.把治理引入公共文化服务.探索与争鸣,2012,(6).

[2]刘庆龙,冯杰.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3]张晓明,李河.公共文化服务:理论和实践的探索[J].出版发行研究,2008,(3).

[4]武静,周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进路与展望[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6).

[5]周兰翠.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理论逻辑和实践形态[J].地方财政研究,2014,(4).

[6]徐淑华,等.论不同行政模式之行政文化演进的制度逻辑[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4,(6).

猜你喜欢
居民社区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石器时代的居民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高台居民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