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荟萃

2015-03-29 13:51:10
大连干部学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战略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贯穿的一条红线“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抗战历史系列重要讲话的主旨、精髓、灵魂和要义。这十六个字是一条红线,贯穿讲话的始终和各个方面。它立意深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不仅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的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待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科学态度。它贯通了历史、现实和未来,连接了中国、邻国和世界,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把历史当作最好的“教科书”“营养剂”“清醒剂”,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高度自信和高度自觉。

——摘自《北京日报》

阅兵史上“六个首次”“两个多”新中国成立以来,举行过十四次国庆大阅兵。今天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举行胜利日阅兵,这在我国是第一次。所谓“六个首次”,第一,是中国首次组织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专题阅兵;第二,首次设计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英模部队代表编组受阅;第三,首次安排部分国民党老兵参加受阅;第四,首次安排健在的抗日老兵受阅;第五,首次邀请外国军队代表参加天安门阅兵;第六,首次安排将军领队参阅。所谓“两个多”,一是参阅的国产主战新装备多;二是邀请的外国元首和贵宾多。践行“四个全面”,要辩证处理好四对关系

——摘自人民网

第一,要辩证地处理好战略布局与战略主题的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红线,这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第二,要辩证地处理好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的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第三,要辩证地处理好阶段性战略目标与长远战略目标的关系。就当前而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的是到2020年即建党一百年前后的发展目标,如何与第二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相衔接的问题,也成为必须谋划的现实课题。既要狠抓当前,又要谋划长远。第四,要辩证地处理好战略重点与战略全面的关系。“四个全面”是战略重点,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战略全面是五大建设,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战略总布局。要把“四个全面”与“五大建设”统筹起来,协同推进。

——摘自《解放日报》

党在延安时期建设了“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明确“走历史必由之路”这个坚定不移和科学正确的政治方向,培育“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塑造“眼睛向下”“不尚空谈”的实干作风,发扬“保卫祖国”“解放人民”的担当精神,坚持“共产党员犯法从严治罪”的先进理念,把政治生态建设成为了党史上的一个标杆。2014年6月,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如何在新形势下建设“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有必要探寻并借鉴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建设的路径与方式方法。

——摘自《红旗文稿》

现实逻辑—中国问题—治国理政 现代治理的主要手段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首要目的是解决思想分化、认同危机进而达到整合共识,且顺利推进当代中国的整体转型升级,这些都是为了“建构秩序”,即建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良性秩序。当前,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致力于建构这种良性秩序,如提出的公平正义、建设法治中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治国,等等。现代治理、建构秩序的根本目标,首要就是“民族复兴”,这就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从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中产生出来的,是从对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中产生的“中国问题”尤其是时代性课题的解答中产生出来的。这里的逻辑是:现实逻辑—中国问题(时代性课题)—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可以说,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书写当代中国发展“现实逻辑”的典型范例。

——摘自《学习时报》

正确认识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出现经济增长动力与经济下行压力并存的复杂情况,增加了科学判断经济形势的难度。这里的关键,是正确认识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以及克服这种影响带来的新变化。既要看到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不确定性增多,其影响需要高度重视,又要看到中国经济呈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加快转化、地区和行业走势分化的明显特征。既要冷静面对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又要看到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大趋势,坚定促进和巩固经济稳定向好趋势的信心和决心。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是增长动力转换阶段的正常情况,大可不必惊慌失措。

经济增长动力与经济下行压力并存,是当前的基本特征。我们坚信,由全面深化改革激发起来的经济增长动力和活力,终将能克服经济下行压力。

——摘自《求是》

劳动力成为商品意味着什么 根据马克思关于商品交换与劳动二重性的讨论,商品交换使得个人的劳动抽象为社会劳动,个体劳动中体现个人特性的东西被抽象了,劳动变成了按照体力来标尺的过程,以便为商品交换确立准则。商品交换的普遍化推动着劳动的社会化进程,个体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一分子,越来越多的个体被卷入这一新的社会结构中,推动着社会结构的转型与社会关系的整体变迁。因此,劳动者不仅成为劳动过程中的分子,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系中的分子,当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时,正是对这一新型社会的洞察。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新型社会关系的抽象化与形式化产生了合乎资本所需要的“劳动力”。在这个意义上,劳动力是一个社会范畴,它体现了社会关系的变迁与现代生产关系的特点。

——摘自《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毛泽东读 《共产党宣言》的启示《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读到的第一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正是这本马克思主义的划时代著作,成了毛泽东同志选择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向导。他自己曾说,读了 《共产党宣言》这本书,“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可是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1936年,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正是《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著作,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从此,毛泽东就确立了对 《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的终身信仰,开始了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摘自《红旗文稿》

猜你喜欢
战略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战略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三步走战略搞定阅读理解
战略
分享经济是个啥
西部大开发(2017年7期)2017-06-26 03:14:00
拥抱新经济
大社会(2016年6期)2016-05-04 03:42:05
扩大开放是长期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