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梅
(哈尔滨师范大学 东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文学家。瑞典皇家文学院评价他的作品卓越的艺术手法,表现了道德性与伦理性的文化意识,并在架设东方与西方的精神桥梁上作出了贡献。《雪国》是川端康成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其文学作品成熟的标志。《雪国》中出现的人物都使用了各自不同或相同的称谓语。怎样翻译这些称谓语除了反映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外,还反映了译者的翻译倾向。本文基于小说的内容,利用时代背景以及中日文化的异同等,以叶渭渠、高慧琴和林少华的译本为考察对象,尝试进行《雪国》中称谓语的翻译研究。
《雪国》称谓语的汉译研究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理论上,通过在雪国中出现的人们使用的称谓语的变化,尝试补充《雪国》称谓语的汉译研究。在实践上,希望会对今后《雪国》的汉译研究以及日语称谓语误用的减少有帮助。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称谓语从亲疏关系可以分为亲族称谓语和非亲族称谓语两类。从人称的角度,也可以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称谓语。从作用的角度上看,还可以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等。
《雪国》中借用了各类人称代词,称呼自己和对方以及他人。《雪国》中第一人称代词的称谓语“わたし”共有95 例,“わたし達”共有2 例,“ぼく”共有11 例,“こっち”1 例,“おれ”1 例。
三个译本将“わたし”大部分都直译成了“我”,但有三个例子三个译本的翻译略有不同。
例:お客さまを送ってるんだから、私帰れないわ。
叶译:我在送客人,我不能回去。
高译:我在送客,不能回去。
林译:正送客人呢,不回去。(省略我)
广辞苑中“わたし”的意思是说话人指代自己的语言。即“我”的意思。铃木孝夫《言葉と文化》中说日语中虽然有人称代词,但是使用却很少。而汉语却要用人称代词明确地表达出人称变化。三种翻译中,林的翻译读完主语不明;叶译本前后两个小句都出现“我”这个主语,略显啰嗦;高译本则只用了一个主语,清晰明了。高译本更加贴切。
第二人称代词“あなた”3 例,“あなた”的变形“あんた”有70 例,“君”64 例,“お前”1 例。
例:あんた、そんなこと言うのがよくないのよ
叶译:瞧你,这样说多不好。
高译:你不该说这种话。
林译:你这么说多不好。
“あんた”是“あなた”的变形形式,在《日汉辞典》解释为“您,对对方的敬称,那一位”,现代日语中“あなた”已经变成妻子对丈夫的爱称,大部分翻译为“亲爱的,孩子他爹”等。而故事发生的时代和作者写作的年代背景中,“あなた”仅有“您,对对方的敬称,那一位”的意思,高译本和林译本直接翻译,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在原文中“あんた”不是主语,而高译本和林译本直接翻译成主语,没有传神地翻译出原文精髓。而叶译本采用了加译法,翻译成了“瞧你”,多加了一个“瞧”字,生动而传神。
“あの子”共11 例,除1 例是指岛村叫来的艺妓之外,其余十例都是指叶子。三种译本分别把“あの子”翻译成“那姑娘”“那丫头”“那孩子”以及“她”。
例:あの子をあんた泣かしたのね。
叶译:你把那姑娘弄哭了?
高译:是你把那丫头弄哭的吧?
林译:你把那孩子弄哭了?
“あの子”分别翻译成“那姑娘”“那丫头”“那孩子”“あの”,广辞苑的解释为“那个(指远离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事物;讲双方都知晓的共同话题时的用语)”。“子”广辞苑中的解释为:儿女,子女,养子,养女;仔,子,卵;幼儿,小孩,小动物;姑娘,女孩儿;微生物,分支,秧子;利息。从上下文中可以看出“あの子”指的是叶子,叶子作为未出嫁的女性,“子”翻译成“姑娘,女孩儿”更为贴切。但是在近代中文中“姑娘”这个词有时候指有钱人家中的使女(即女仆),或者指妓院中尚未开始接客的幼女。在香港和澳门,姑娘常用来称呼女传道、女护士或女社工。“丫头”在汉语中有女孩儿的意思,考虑到时代背景和文中主人公的语境以及说话人驹子与叶子的亲密程度,高译本的“那丫头”更为贴切一些。
另外,“あの人”10 例,“あの息子さん”1 例,“あの娘”1例子,“あの息子さん”1 例。
文中共有“ねえさん”6 例,“菊勇ねえさん”1 例,「お婆さん」1 例。
例:ねえさんも弱い人だったんだわ。
叶译:阿姐也够懦弱的。
高译:大姐其实是个感情脆弱的人。
林译:阿姐也够软弱的。
菊勇虽然不是驹子亲姐姐,但是驹子却称呼菊勇为姐姐,这是拟亲属称谓语的用法。古人常称姊为“阿姐”,即姐姐、姊姊。如今南方地区多称姐姐为“阿姐”,如吴语。“大姐”对女性的尊称(北方地区居多)。根据地域环境,雪国属于日本北方地区,翻译成“大姐”更为贴切一些。
在文中“弟”9 例、“弟さん”1 例。叶子称呼自己的弟弟“佐一郎”,1 例。“娘”1 例,“上の女”1 例,“細君”1 例。
例:弟が今度こちらに勤めさせていただいておりますのですってね。お世話さまですわ。
叶译:听说我弟弟到这里工作,我要谢谢您的照顾。
高译:听说我弟弟到这儿来工作,承您照顾了。
林译:弟弟这回在这里工作了,让您费心了。
日语中称呼别人的弟弟时,要称呼为“弟さん”,称呼自己的弟弟时直接说名字或“弟”,文中不出现人称代词也可以知道说的是谁。汉语与日语正好相反,必须利用人称代词来指明人物,所以把“弟”翻译成“我弟弟”更为恰当。
文中共有“駅長さん”6 例,“駅長さあん”1 例,“按摩さん”1 例,“女中さん”6 例,“女中”3 例,“芸者さん”2 例,“髪結いさん”2 例。
文中共有“さん”7 例,“ちゃん”17 例。
例:駒ちゃんにお聞きになったんですか。
叶译:你听驹姐说的吧。
高译:是听驹姐姐说的吧。
林译:是从阿驹那里听到的吧。
“ちゃん”在广辞苑中的解释为“接在名字后面表示亲热”,从文中驹子与叶子的亲密程度和叶子的年纪来看,翻译成“驹姐姐”能更好地反映原文意境。
在本文中“お師匠さん”14 例,“息子さん”,“旦那さん”3 例,“旦那”3 例,“お客さん”5 例,“お客様”4 例,“お客”2 例。“お師匠さん”三个译本全部都翻译成“师傅”。
例:お師匠さんが港へ行ってて、肺炎になったんですの
叶译:师傅到港市以后得了肺炎。
高译:师傅去了一次港城,得了肺炎。
林译:师傅上港口去,得了肺炎。
翻译成汉语时加上人称更加贴切,翻译成“我师傅”更为恰当。
以上对《雪国》的三个译本中的人物称谓语汉译情况作了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中文和日语在称谓语的使用上既有异也有同。翻译者采取何种翻译策略除了反映翻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之外,也反映了译者的倾向(即同化还是异化的问题)。
(2)在日语的称谓语中,应该清晰地区别性别和上下关系等。说话人在运用称谓语时,既必须考虑对方的民族文化、背景、年龄、职业、地位、身份、年纪,也必须考虑和自己的亲疏关系以及对话场景等。《雪国》中人物根据身份、年龄、亲疏的不同,称谓语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翻译该作品时,必须考虑时代背景等来体现这种变化。
(3)“称谓语”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区别。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必须把握日语和中文称谓语在使用上的异同。
称谓语在社交实践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在文学作品中也具有明晰的人物关系,在对话中传递思想感情的功能称谓语翻译对于原著思想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翻译工作者应通过对以上实例的分析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在翻译实践中摸索出成功的翻译策略。
[1]外山滋比古.言葉の風習[M].三省堂選書,1971.[2]鈴木孝夫.言葉と文化[M].岩波書店,1973.
[3]南不二男.現代日本語の構造[M].大修館書店,1978.
[4]小林芳仁.美と仏教と児童文学一川端康成の世界[M].双文社,1985.
[5]李均洋.《雪国》主题新论[J].外国文学评论,1992.
[6]张石.川端康成和东方古典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7]吴永恒.在“魔界”中表现真与美——《千只鹤》初探[J].外国文学研究,1993.
[8]方经民.日汉亲属称谓的语用情境的对比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