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学院 艺术设计系,湖南 怀化418008)
武陵山片区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其中,湖北11个县市、湖南37个县市区、重庆市7个县区、贵州16个县市,国土总面积为17.18万平方公里。因武陵、雪峰两大山系的隔阻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自然带,早在几千年前的秦汉时期便已有“五溪蛮地”[1]。在这里居住着苗族、侗族、土家族、瑶族、白族、回族、仡佬族等9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的文化在这个特殊的山水环境中代代繁衍,再通过相互的借鉴、交融和渗透,息息相生,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的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因而也产生出了丰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作品。
每一种民族民间美术的产生、发展和传播都受到特定地域内的地缘、生产及生活、人文等因素的制约,从而才能形成独特的地方风貌,这是民族民间美术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空间特征——地域性[2]。随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我们发现武陵山片区的很多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已经到了失传的边缘,由此可见,地域性既是文化产生的根源,也是文化传播和传承局限性产生的重要原因。
研究武陵山片区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对收集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进行整理归类,概括其特点,以此整合当地的工艺美术资源,最终目的是创建出武陵山片区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电子资源库平台。以期达到展现武陵山片区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特色,扩大武陵山片区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影响力为目的。这对于推动和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武陵山片区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类型繁多,从表现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染织类、竹藤类、雕刻类、剪纸类、乐器类、器具类、银饰类等类型。从具体表现形式上,又可以将其分为刺绣、蜡染、雕刻、扎染、银饰、剪纸、竹编、纸扎等。它们是武陵山片区各民族族群文化变迁的载体,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文化品位[3]。
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着与其他民间艺术相同的文化语境,这些语境包括:一是宗教、巫傩文化(图腾崇拜);二是民俗文化与活动(艺术及文化载体);三是有关族群创生及与自然抗争的民间传统文化与实践;四是传统手工艺技能传承需求;五是艺术形式语境[4]34-35。
(1)染织类。在武陵山片区民族民间工艺制作——染织体系中,根据工艺手法的不同,可分为:蜡染、织锦、数纱绣、刺绣、挑花、布依族花土布、布依族地毯[5]。纷繁多姿、艳丽缤纷的民族服饰艺术是染织的重要应用体现形式,它构筑了染织手工工艺具有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底蕴的艺术语境。就艺术手法而言有蜡染、扎染、刺绣、挑花、织锦、编带等若干类,再加之配之以各种图形与纹饰之后,便成就了其极为丰富的文化内容与艺术价值。
在武陵山片区各少数民族民间刺绣手工工艺中,从手法上就可以分为平绣、破线绣、皱绣、辫绣、戳纱绣、结籽绣、盘涤绣、饶绣、堆绣、马尾绣等数十种。
同时,刺绣的图案和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神秘莫测。仅苗族刺绣中的龙图纹就有蚕龙、鱼龙、牛龙、蛇龙、鸡龙、蜈蛤龙等,充分体现了苗族图腾文化与图腾崇拜族的群理念和民族意识形态。并且,凡在各民族历史中出现过的有意义的事件、均可构成服饰装饰的图案和内容,展现了其族群的创生、发展与变迁[5]。其次,服装材料多系各民族自种、自纺、自染的土布、斑布、葛布、竹布、溪布、赛布、花格布、色织布、素锦、彩锦,其工艺有简单与质朴兼有的制作艺术形式,朴实而单纯的土味色彩,显示出古老而奇特,充满了神奇的艺术魅力。
(2)竹藤类。竹藤类主要应用于家具、工艺品。竹藤作品可以说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工艺品种之一,现在的武陵山片区,竹藤制作十分考究,需经过打光、上光油涂抹,甚至油漆彩色,使成品显得牢固耐用,根据地域特点的不同,主要有:贵州竹编、怀化会同肖氏竹编、湘西徐克双的立体竹编、湘中梅山的曾氏竹编、思南藤编工艺、棕竹手杖等。
(3)雕刻类。雕刻类可以根据地域的不同及材料的不同,分为贵州、湘西地戏面具;贵州、湘西傩面具;贵州、湘西的木雕与石雕。
(4)剪纸类。可以根据地域和用途的不同分为贵州、湘西民间剪纸、湘西自治州泸溪县的踏虎凿花。
(5)乐器类。乐器类根据地域的民族和用途分为贵州芦笙、布依族牛角二胡、苗族古瓢琴、侗族牛腿琴、铜鼓等。
(6)器具类。器具类根据其材质和用途可分为:牙周陶器、大方漆器、织金砂器等。
(7)银饰类。银饰可根据其用途分为:衣饰、头饰、胸饰、手饰、足饰等,衣饰有银片、银泡、银链、银扣、银铃、银钉、银雕牌、银腰牌、银披肩等;头饰有银冠、银角、银簪、银扇、银梳、银花、银发箍、银耳钉等;胸饰有银项圈、银压领、银链、银吊片、银项链等;手饰有各式各样的手镯、手圈、手链、戒指;足饰有足链、足圈等。武陵山片区各少数民族均十分珍爱银饰,视之为财富、地位、智慧、勤劳、吉祥、美丽的象征。银饰佩戴之讲究、繁缛、丰富,尤以苗族为最。
中国民间美术是美术分类的一种特殊范畴,特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主要有身处社会下层的普通劳动群众根据自身生活需要而创造,经由集体传承和历史积累、人类智慧的沉淀发展起来的地域性、民族性特色显著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不是由材料、功能划分或形式划分的美术品类型的集合,而是指包括了民间绘画、民间雕塑、民间建筑、民间工艺美术在内的,一个相当宽泛的艺术范畴[5]。
一般来说,各个民族的民间工艺美术都积淀了由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与巫术、宗教文化发展演变的三个历程。人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通过不断的劳动和生活实践,发现和探索出了门类繁多的工艺美术形式。
当代民间美术的发展已经步入一个特殊时期,各个民族的传统民间美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不少优秀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逐渐地在各种民族博物馆中展现,但由于现代文明的侵蚀,这些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呈现出历史和沧桑感。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族民间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手工工艺与过度“物化”现代文明的发展大相径庭,形成资源相对匮乏与传承后继无人,从而使这一优秀民族民间艺术形式逐步在脱离现实社会。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又促使民间美术在商业化的影响下成为旅游、购物的畅销品。这使得民间美术的发展走入了一个新的境地,原汁原味的民间美术品成为历史和文物;而新兴的当代民间美术品则成为现代消费市场改造后的商品[5],使民族民间美术形式出现了基因转换,古代与现代相互交融的美术创新题材。
传统文化产业的再发展已成为衡量当代国家文化的重要标志。对传统民族民间美术来说是个发展的良好机遇,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世界的祛除”说法,指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文化因为失去宗教所带来的“神性”与“魔力”,将因为可怕的统一而逐渐丧失魅力[6]。生态的不平衡,美的单一性已经开始促使人类开始觉醒。要想在世界艺术之林中有一席之地,必须保持并发展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特征。鲁迅先生曾在20世纪初就阐述了这个观点“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正如美国约翰·莱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的论述,我们的社会高科技越多,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容量的环境……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恰好和电脑社会相平衡,难怪手工做的被单那么受欢迎。
要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就必须根据它的重要特征去收集和整理其代表作。总的来说,武陵山片区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区域性:共同地域是民族艺术产生的基础条件,所以这些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都带有特定的地域特征,也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
(2)民族性:民族是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群体,一个民族在发展中必然形成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在这个特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民间工艺品都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3)历史继承性:民族民间工艺品具有历史继承性,受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所制约的同时,继承各自领域中以前时代积累的经验和成果。与历史过程中的宗教、思想、风俗、制度等有着或多或少的继承关系[7]。
(4)易逝性:有一部分民族民间工艺品只是短期内的产物,具有较高的价值,但会在无意中遭到破坏或失传,所以必须及时地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开发。
[1]王毅.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2]肖丰,陈晓娟,李会.民间美术与文化创意产业[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王晓芬.河北民间剪纸艺术保护与传承的数字化建设探索[J].山花,2009(1):16.
[4]夏新.面向民间工艺美术保护与开发的三维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
[5]易心,肖翱子.中国民间美术[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6]徐珂,苗彤,赵晖.视觉与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7]杨海波.数字技术与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M].济南:山东社会科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