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理论的研究现状和语境论题的语言学学理意义
韩彩英武娜
(山西大学,太原,030006)
摘要:20世纪语言学界对自然语言的重视,引发了语言学对语境问题的关注。国外语言学界关于语境问题的论述往往与具体语言问题或语言局部问题相关联,并不是就语境问题本身而进行的研究与论述。肇始于陈望道,中国语言学界将语境列为专门的研究对象;不过总体而言,其语境研究还侧重于应用方面,还局限在语言学分支学科层面,对语境本身还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当然,这些研究为语境问题研究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思想理论前提和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必须看到,语境问题研究,对于语言学研究具有非同一般的方法论意义。对于语言学的范畴体系建设和理论体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理意义。
关键词:语境,论题,语言学,方法论意义,学理意义
[中图分类号]H03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4-8921.2015.07.003
作者简介:韩彩英,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哲学、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史和中国哲学。电子邮箱:hcaiying@sxu.edu.cn
在20世纪,结构和功能的语言学占据了主流地位,分析与描写成为了20世纪语言学方法论的基本特点。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也由抽象语言逐步转向自然语言。在语言学研究对象发生转向的同时,还发生了研究对象上的分化,语言学研究的分工日臻细微,语言学开始了对语言的多角度、多层次、多层面的研究。在此期间,语境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在语言学研究中日益凸显出来,几乎所有的语言学流派和语言学分支学科的研究都涉及到了语境。这种趋势还在继续深入和扩散。语境将逐渐成为语言学的核心课题,并由此而使得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进一步发展、蜕变。
语境作为语言学研究论题发端于英国伦敦大学的波兰籍文化人类学家、语言学家马里诺夫斯基(Malinowski 1923)。这一研究倾向在韩礼德等人(Halliday & Hasan 1985)那里有了很大发展。马里诺夫斯基的语境观是基于文化人类学的,对于语境的阐释立足于意义层面的语词与文化的关系上;而韩礼德对语境的研究则是立足于不同语境对语体的不同要求这个基础之上,立足点是语言应用中的语体对“语域”的适应问题,是立足于语词、语句、语篇层面上的语言形式对语言内外环境的关系上。
武娜,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电子邮箱:15135129060@163.com
伦敦语言学派-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语境研究是国外语言学界语境研究的典型代表。相对而言,他们对语境问题的关注比较广泛深入、系统,而其他语言学派以及语言学分支学科就语境问题进行的研究就显得零散、狭窄。
与其他语言学分支学科相比,社会语言学对语境问题关注较多。社会语言学对语境问题的关注是基于对语言社会性的认识,是基于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发生发展与社会发生发展的关系这个基础之上,重点是社会环境中的语言形式和社会关系中的语言变化,对语境的关注也仅局限于社会语境的狭小范围之内(Hymes 1964;Fishman 1968)。
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N·利奇(1998)在语义研究中也涉猎了语境。但是,由于他的研究基本上是建立在逻辑语义学的基础之上,对语境问题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当然对语境的论述也就微乎其微。
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会话含义理论”,对语言语义的心理认知方面,特别是对语篇语义连贯性研究方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Levinson 1983)。会话含义理论的基点主要放在听话人对说话人话语意义的语境暗含的推理-认知的基础之上,对语境的视野也仅在于认知语境方面,而对认知语境的研究也只是零散的描述,没有做出任何全面系统的论述。
此外,国外语用学研究领域对语境也多有涉及,但基本上局限在语言内具有标记性的语言符号形式,语境研究的范围也非常狭窄。
国外语言学界对语境的其他方面虽然也有所述及,但总体来说,只是在研究其他语言现象时注意到了语境问题,并在论述中自觉不自觉地、非常模糊地涉及到了语境,并非就语境问题本身而进行的研究与论述。
与国外语言学界相比,国内语言学界对语境问题比较重视一些。自从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1997)一书中论及语境之后,国内有关语境的研究有所进展。大体上说,20世纪90年代之前,国内语言学界对语境的关注基本上集中在修辞学方面,不少老一辈语言学家从修辞学的角度对汉语语境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世纪之交,国内语境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对一些专题性的语境课题做出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如关于汉语语用的语境适应研究(冯广艺1999)、关于语境中的汉语语义的生成研究(王占馥2000)、关于语境对语篇语义关联性的制约机制研究(李悦娥、韩彩英2002)等;在关于语境本体的理论研究方面也有所进展,如关于语境的制约功能及其表现形式研究(韩彩英2000)、关于语境的外延衍生与内涵衍化研究(韩彩英、李悦娥2002)、关于语境的本质研究(韩彩英2004a)、关于语境结构研究的方法论研究(殷杰、韩彩英2005)等。从思想理论深度上必须予以关注的是哲学界关于语境实在论本质意义的研究(郭贵春1997)和解释学意义上的学理研究(韩彩英2004b,2005,2006,2008)。
国内外语言学界对语境问题所做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思想理论前提和重要的方法论启示:(1)科学的语言学必须以自然语言作为基本的研究对象;而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的自然语言正是关注语境和对语境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客观依据;(2)科学的语言学要以联系的观点为其方法论的基本出发点,不能把语言、特定语言对象当作孤立的存在,而要在语言赖以存在与发展的环境中去认识和研究语言;而联系的观点正是语言学关注语境、科学地进行语言研究的认识论前提和方法论原则;(3)分析与描写并不是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全部,只是语言学分支学科进行具体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分析研究基础之上的综合研究和在描写分析基础之上的归纳思考及理论抽象是语言学理论建设的必由之路;而与语言符号相联系,在分析与描写基础上的综合理论研究,是语境基本思想研究、语境基本理论建设的必由之路。
在20世纪语言学的发展中,语言学研究的语言对象的分化,直接导致了语言学学科在语言横组合结构上的、在语言纵聚合结构上的、在语言性质角度上的全面分化。“我们还可以继续细分,进而辨别出语言结构组织中更微妙的东西,我们还可以扩展这个概念,把结构以外的语言功能的其他方面包括进来”(克里斯特尔1995:130)。分析性研究的不断细化使得人们对语言的研究与认识日趋全面,也使得更多的研究课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在这个时候,语境问题就必然会被提到语言学研究的日程上来。语言学内部分支学科对语境问题的多角度、多层次、多层面的研究和与语言相联系的对语境的多角度、多层次、多层面的认识,以至于对语境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就成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
在语言学研究中引入语境问题,已是国内外语言学界无须争辩的事实。如前所述,当客观存在的自然语言事实成为语言学研究对象的时候,关注语境就成为了语言学发展中的历史必然。而语境观与生俱来的普遍性、客观性、全面性和辩证性正是传统语言学以至现代语言学所缺少的,也是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走向全面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正视语境思想对语言学发展的意义和促进作用。
3.1语境与语言学研究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传统语言学习惯于对书面语言的研究。这种传统对当代语言学研究影响颇深。一般而言,口语的存在是普遍的现象,而书面语只是存在于部分人群和部分场合中。按照当代语言学界的普遍看法,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由此看来,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与口语的普遍性相比,书面语的普遍性就有其先天的局限,由对书面语研究而产生的理论普遍性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局限性。
语境引入语言学研究,从产生之时就是以自然语言为研究对象,这是与语境相关联的语言学研究具有客观性的方法论来源。当然,这种方法论的前提是以客观存在的自然语言为研究对象,而不是有些人自己杜撰的“自然语言”。以自己杜撰的“自然语言”而进行的所谓的研究,只能是漏洞百出,终究难以自圆其说,事实也正是如此。
3.2语境与语言学研究的全面性
迄今为止,西方现代语言学的研究都是从一定的角度和一定的层面对语言进行研究,这样“研究每一层次都有自身的术语和方法,从而能获得关于语言结构的某一方面的信息,而暂时摈弃其他方面所牵涉到的内容”(同上)。这种对语言范围上的和结构上的局部研究,使得现代语言学理论大打折扣,在面对具体语言事实、语言现象的时候不能做出让人信服的理论解释,使得语言学理论无论在应用范围上还是在解释程度上都受到了严重局限。当然,分析性的研究方法并不是一无是处,对于研究特定时刻相对静止的局部语言对象也是有意义的,对语言的分析性研究是对语言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基础。
应当指出的是,对语言进行分析性研究的同时,不应当忘记对语言的综合性研究,因为“其他语言层次也同样向我们展现它们自身在语言结构作用中独特的‘侧面’”(同上)。“当我们提出一个语言层次进行独立研究时,我们实际上在研究中塞进了一种人为的因素,应当预料到它的后果”(同上)。片面的研究势必会影响人们对语言认识的全面性,影响语言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语言学理论的解释力。“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弄清语言在总体上的组织结构,那么,就必须考虑到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为结构的属性,任何整体都不能在分割成部分时毫无损耗。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把我们对各个层次的研究摆到一个更为全面的语言结构中”(同上)。把对语言各个层次、各个层面、各个角度的研究摆到一个超越语言系统的大系统中。
然而,那种割裂状态的分析性研究及其语言学理论的惯性依靠自身的力量已无法打破。这就是语境论题/语境思想为什么不是来自语言学本身,而是来自于文化人类学的根本原因。语境研究实际上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拓宽了对具体语言研究的视野,以至拓宽了整个语言学研究的视野,提高了语言学研究的全面性。对语境的研究在发展语言学理论的同时,也发展完善了语言学的方法论思想。后者对语言学学科的发展更有意义。
3.3语境与语言学研究的辩证性
源于文化人类学的语境论题,有其内在的认识论、方法论基础。整体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是语境之所以成为语言学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认识论根源,也是结合语境进行语言研究的方法论前提。
任何一种涉及语境的语言研究,都不是将所研究的语言对象作为一种孤立的存在,而是将特定语言对象放置在它所依存的、密不可分的环境中去研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整体地、联系地将那些语言的、非语言的环境因素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研究中把对特定语言对象的研究和对它所依存环境的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这种具有辩证性的研究方法大大地增强了语言学研究的科学性和语言学理论的解释力。就是一些以书面语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研究,只要在研究中引入语境,其研究结果就会得到人们的广泛赞同,其理论和研究方法也会得到较多的追随者。韩礼德的语言学研究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历史的(发展的)观点也是马里诺夫斯基开创的语境研究的一个重要认识论根源和方法论前提。在他的研究中,主要地表现为一种文化视野和对语言的历时观察。作为一个文化人类学家,他在不同状态的语言中寻求语言的共性规律。这正是语言学研究所必须的。因为,语言学的共时研究要以语言学的历时研究为参照系,或者说,语言学的共时比较研究必须考虑语言的历时因素。语言研究的全面性依赖于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语言研究的历史性。同理,语言的历时研究也要以语言的共时比较研究为参照系,并且依赖于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语言的共时比较研究。
作为一种历史的观点和研究方法,马里诺夫斯基的语境思想不同于一般语言学理论中的语境思想。一般来说,对语言的共时研究会更多地看到语言的社会性的一面;而对语言的历时研究特别是对语言的历时比较研究将更多地看到语言的文化性的一面。马里诺夫斯基的语言研究,没有像20世纪语言学界所流行的那样一味地去模仿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是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划出一条界限:人文科学之所以异于自然科学是因为人类具有其他动物或无机物所没有的特点,他们能够产生和分享意义”(桂诗春、宁春岩1997:87)。对语言文化性的认识和考察使得马里诺夫斯基所开创的语境研究更具有人文性和科学性,也更具有对各种语言事实语言现象的解释力。
整体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历史的观点以及发展的观点是语境研究具有辩证性的认识论方法论前提,也是使涉及语境的语言研究以及语言学理论具有辩证性的认识论方法论基础。语境及语境思想的引入,势必会给语言学研究带来辩证性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从而提高它的科学性和解释力。
综上,语境及语境思想的引入在发展语言学理论的同时,也带来了认识论思想和方法论思想,这必然会促进语言学真正走向科学。换言之,当关注语言的发生发展以及语言事实、语言过程、语言行为、语言应用的时候,在跨越纯粹形而上学思辨方法论的时候,在超越语言学研究的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方法论的时候,就是语言学真正走向全面复兴的开始,也是语言学研究必然关注语境研究,并使其成为语言学的核心概念、基本范畴的起点。
从上述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国内外语言学界就语境研究对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的作用、语境在语言学范畴体系中的地位等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充分。这种状况主要是受制于语言学元思想元理论在认识论方法论上的严重缺陷。因此,从语言与语境关系入手,从语言性质的不同角度、语言结构的不同层面及语言结构的不同层次对语境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对于语言学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对于语言学的应用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首先,任何一门学科的范畴体系、思想体系、理论体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总结、不断引入、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况且,由于科学的语言学仅有百年历史,而社会又迫切需要对一些语言现象、语言应用问题做出解释,这就使得语言学研究一方面是元理论发展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分支学科迅速膨胀,这种状况的直接后果是语言学思想体系先天不足、语言学范畴体系变动不居、语言学理论体系勉强建构。因此,把语境作为语言学的基本范畴、基本思想来研究,是语言学范畴体系、思想体系、理论体系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次,语境不仅仅是语言学某个或某些分支学科的基本概念,而是语言学整个学科体系所共有的基本范畴。正因为范畴体系建设是理论体系建设的基础,因而关于语境范畴的基本理论研究有助于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概念体系的建设和理论的发展。
再次,任何事物都是与其赖以存在的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在研究语言时就必须考虑特定语言对象所依赖的语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语言研究具有客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和辩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对语境的关注程度决定着语言学的面貌(包括对语言的认识、对语言学的认识、对语言学与语言学分支学科关系的认识等基本方面,以及语言学的理论样式、学科及分支学科群样式),影响语言学的走向和语言学的发展。
第四,语境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研究之所以能够促进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的范畴体系、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发展,在于语境观是一种整体主义思想,在根本上扩大了语言学研究的认识论视野,改造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如何认识语言及语言存在与发展的条件,如何认识所研究的语言对象与其赖以存在与发展变化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包含了对语言的认识,对语言与语境关系的认识,对语言与社会、文化、心理、符号关系的认识,对语言的共时状态和历时状态及二者之间关系的认识。由于语境研究是从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入手,从语言的不同性质的角度和语言的不同层面和不同层次进行分析研究及整合研究,因而为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方法论支持,使得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研究有可能更加全面、系统、科学。
最后,由于语境研究的对象是立足于自然语言,并且研究本身比较全面系统,因而在促进语言学界重新认识语言规律,重新认识语言应用的严谨性与规范性的同时,也为各种语言应用研究提供了切合语言实际的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支持。
最后,必须指出,本文所概略陈述的语境理论研究现状并未深入到哲学界“语境论哲学”研究之中。然而,在哲学层面的语境论思维或思想对于语言学领域之语境理论研究是否更具根本意义,这还有待语言学界学人展开并推进相应的“衔接性”研究。对于语言学界学人而言,提升语境研究的哲学思维水平,开拓语境研究的理论视野范围,是真正推进和深化本学科领域语境问题研究的不二选择。
参考文献
Fishman, J. A. 1968.ReadingsintheSociologyofLanguage[C]. The Hague: Mouton.
Halliday, M.A.K. & R. Hasan. 1985.Language,ContextandText[M]. Victoria: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Hymes, D. H. 1964.LanguageinCultureandSociety[C]. New York: Harper & Row.
Levinson, S. C. 1983.Pragma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linowski, B. 1923. The problems of meaning in primitive language [A]. In C. K. Ogden & A. Richards (eds.).TheMeaningofMeaning[C].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296-336.
陈望道.1997.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戴维·克里斯特尔.1995.剑桥语言百科全书(方晶等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冯广艺.1999.语境适应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桂诗春、宁春岩.1997.语言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郭贵春.1997.论语境[J].哲学研究(4):46-51.
韩彩英.2000.语境的制约功能及其表现形式[J].语言文字应用(4):37-42.
韩彩英、李悦娥.2002.语境的外延衍生与内涵衍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11):16-18.
韩彩英.2004a.语境本质论[J].自然辩证法通讯(5):43-47.
韩彩英2004b.关于语境问题的哲学解读[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3):65-69.
韩彩英.2005.认识活动实在性的语言符号表征[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39-41.
韩彩英.2006.文化实在:认识活动在语境中的语言-符号实在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5):50-53.
韩彩英.2008.文化关系和文化过程:认识活动在语境中的语言符号确定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44-49.
杰弗里·N·利奇.1998.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李悦娥、韩彩英.2002.略论语境对情景会话语篇语义关联性的制约[J].外语与外语教学(5):12-16.
王占馥.2000.境况语义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殷杰、韩彩英.2005.视域与路径:语境结构研究方法论[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5):38-44.
(责任编辑甄凤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