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信息·

2015-03-29 02:54文泽
大庆社会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撰文居民收入党纪

·社科信息·

习近平群众路线思想中的法治思维

李云霖撰文指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群众路线理论的一次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把群众路线与法治思维结合起来,把作风建设与法治方法联系起来,赋予了群众路线以新的时代内涵。群众路线中的法治思维是实现中国梦的内生力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灵魂和推进执政党建设的创新之举,须在群众路线教育、群众路线实践和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建设中大力培养并践行。

摘自《毛泽东研究》2015年第3期

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中国的逻辑

赵宇峰、林尚立撰文指出,现代国家建设必然包含两个历史行动:一是国家制度体系建设;二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前者是根本性的,后者是决定性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一定是在既定国家制度框架下展开,与国家制度体系保持内在的有机统一。任何国家只有成功地完成了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才能达成真正的现代化。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展开,上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创造中国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应聚焦于基础制度建设。基础制度建设的成败决定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败。

摘自《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第5期

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下社会发展代价的特征

郭广平撰文指出,从实践唯物主义的视野来看,社会历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历史就是主体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史。因此,社会发展的代价根源于人类自身存在方式的不完满性,具有内在的历史必然性。由于历史时期不同,代价承担主体也不同,代价承担主体呈现出不平衡性,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的社会发展代价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呈现出普遍性与具体历史性的统一特征。从长远的历史发展来看,社会发展代价对主体的价值贬损又能够获得历史发展的补偿,因此,具有价值损失性与补偿性的辩证统一特征。

摘自《武陵学刊》2015年第3期

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的需求结构变迁效应

乔榛撰文指出,一般地讲,居民收入增长会提高消费需求,有利于需求结构的改善。我国改革开放后的高速经济增长,尽管也使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与此相应的却是需求结构中的消费比重持续降低。这除了居民收入提高速度相对较低的原因外,还与居民收入转化为消费需求的通道不畅有关。事实上,除了这些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必须予以关注,就是居民收入增长形成了一种推动我国投资增长的特殊机制。居民收入对投资需求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储蓄产生的。居民收入首先是用来满足自身消费需求,如果居民收入除了满足消费需求还有剩余,那么这部分收入就被储蓄起来。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这种储蓄最终会转化为投资。中国居民收入增长对投资的影响,虽然也要借助于储蓄这个中介来实现,但是,由于中国居民收入增长存在的两个特殊性,使得这一影响机制也显示出特殊性。首先是中国居民收入在GDP中的占比相对较低,一方面会影响到消费率,另一方面相对较低的居民收入意味着政府和企业的收入比重较高,因此推动投资率的提高。其次是中国居民收入的差距较大,一方面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迅速富裕的一部分人借助改革开放后形成的较多投资机会,将更多的收入转化为投资,进一步推动了投资的增长。因此,转变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的投资性支出用于改善民生。这是从投资需求的角度实现需求结构转型的根本途径。

摘自《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4期

资源生产方式转变与经济增长

王育森、王宇鹏撰文指出,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衰竭,新型资源的开采和探索及应用仍然处于初探阶段,面临日益减少的资源,我们必须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只有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够降低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进一步促进社会福利水平的最优化。长期以来,我国资源部门的生产和销售主要集中在少数垄断国有企业,而资源定价权由国家行政部门统一制定,资源价格缺乏弹性,且不能反映资源供给成本。一方面行政化的垄断定价使资源部门产业链间存在价格扭曲,造成了利益在资源部门内部的非效率性分配、资源部门内部生产效率的低下和生产资料不必要浪费;另一方面资源消费端的垄断低价带来了资源使用的低效率和无效率,进而导致全社会人力、资本等资源的无效率配置和使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快推动资源市场改革,形成灵活的资源市场价格决定机制,推动资源价格的竞争性定价和动态化调整,推动资源价格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资源生产成本,尤其资源的稀缺性,是提升全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此外,资源定价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推动资本和劳动在资源部门和其他生产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实现全社会各种人力、资本、自然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保证资源部门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全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

摘自《经济评论》2015年第3期

用辩证唯物主义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李君如撰文指出,把握好“四个全面”,对于我们理解中央的各项决策,做好我们各方面的工作,具有统领性、指导性的意义。学习和研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其科学内涵,必须学会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而言,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做到:一要始终坚持讲政治规矩,在原则性问题上决不能含糊;二是要始终坚持科学精神,学会用统筹协调的方法防止和克服片面性;三是要始终坚持系统思维的思想,把“四个全面”作为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来推进;四是要始终坚持法治思维,处理任何问题都要依法依章办事。

摘自《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5年第5期

国法与党纪:“双笼关虎”的制度逻辑

虞崇胜撰文指出,权力不受监督制约,必然腐败,其害猛于虎。党的十八大以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已然成为中国反腐败的主旋律。这里说的制度,虽然包括不同层面的制度,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国法和党纪。正是由国法和党纪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败制度体系——“双笼关虎”的反腐败制度体系。国法与党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制度结构逻辑来看,国法与党纪共同构成反腐败的制度体系;从制度地位逻辑来看,国法高于党纪;从制度执行逻辑来看,党纪严于国法;从制度发展逻辑来看,必须将党纪与国法衔接和协同起来,才能收到“双笼关虎”的效果。

摘自《探索》2015年第2期

关于“十三五”规划要研究的十个重大问题

杨伟民、任保平、周志龙撰文指出,“十三五”规划不仅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收官规划,而且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为第二个35年发展开启航程的规划。在“十三五”规划中,有十个问题是必须给以回答的,它们分别是: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何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如何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如何改变传统发展方式、如何扩大国内需求、如何推进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如何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如何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如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如何扩大对外开放。要注意防止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分析论调,一说我们同发达国家有差距,就归结为缺乏自主创新、没有核心技术,归结为这些国家不向我们转让先进技术,要求国家拿出大笔的钱进行技术创新。其实,竞争力有些可能是技术问题,但更多的不是技术问题。还有技术工人素质以及垄断造成的电力成本过高、金融体系及政策造成的财务成本过高、政府管制过多造成的清关成本和税费过高等很多方面的问题。只要我们改变一些,可能就会迅速增强竞争力,反之从头开始进行技术攻关,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增强忧患意识,防止在国家发展竞争中、在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是“十三五”时期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

摘自《全球化》2015年第4期

经济新常态下以工业化逻辑开发中国增长的潜力

任保平、周志龙撰文指出,经济新常态并不是指低增长,而是要通过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进而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工业化可以通过制造业的结构变化和水平提升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带动结构转变、需求增加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潜力的开发,因此,工业化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开发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的主要动力。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以工业化的逻辑开发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的路径,应是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以制造业的发展和现代化为核心,以回归实体经济为思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振兴装备制造业,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其政策取向上应处理好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的关系,拓宽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完善技术创新的社会服务体系。

摘自《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2期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框架及其构建

孙洪敏撰文指出,国家治理理论主要关注政府治理、企业治理、社会治理三个方面,因此,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框架应该由国家—政府治理框架、国家—企业治理框架、国家—社会治理框架三部分构成。国家—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意义在于推动治权与事权框架的优化;国家—企业治理现代化的意义在于促进政府与市场框架的演化;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意义在于促进制度与公平框架的固化。以上述三个框架作为分析视角,不仅有利于全面阐释国家治理现代化框架的基本内涵,完整揭示其主要价值,而且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理论的科学化与本土化的结合,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摘自《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3期

海洋丝绸之路与海洋文化研究

杨国桢撰文指出,“海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通过海洋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海洋文化研究的核心价值,是论证、阐释、弘扬东方的海洋文明、海洋文化,改变东方有航海活动没有海洋文明、海洋文化的旧思想观念。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需要“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借鉴和海洋文化的理论支撑。认识中华民族拥有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海洋文化和勇于探索、崇尚和谐的海洋精神,树立中华海洋文明的自信。认识中国的海上特性和海洋社会,改变海洋发展陆地化模式,培育海洋意识,改变以往的思维定势,逐步消除制度歧视和文化排斥。在新的海洋时代,实现思维观念、生产方式的改变,赋予海上丝绸之路以新内涵,东方和中国讲海洋故事的能力就能进入新境界,作出新贡献。

摘自《学术研究》2015年第2期

猜你喜欢
撰文居民收入党纪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巍山县档案局组织开展党章党纪法规知识竞赛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寂寥·腾格里
无题
开展“党纪教育一刻钟”活动
绍兴古镇寻荼社
党员要自觉以党规党纪为活动边界
如何理解“党纪严于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