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宏,王乐群
(1.大庆建筑安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大庆 163712;2.大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黑龙江 大庆 163002)
·书评·
绚烂的葵花美丽的风景
——《大庆文学作品精选·西苑文学卷》概评
王 宏1,王乐群2
(1.大庆建筑安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大庆 163712;2.大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黑龙江 大庆 163002)
《大庆文学作品精选·西苑文学卷》由大庆市作协主席李云迪主编,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作品,格调清新,文字质朴,内容丰富。一、热情讴歌了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二、真实表现了大庆油田员工的敬业精神和油城今昔变化;三、纵情抒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风土民俗;四、深刻反映了各种层面的社会万象和人生百态。
李云迪;西苑文学卷;概评
由大庆市作家协会主席李云迪主编并作序,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大庆文学作品精选·西苑文学卷》,收入70余名作者170余篇(首)散文、微型小说、诗歌作品。这是大庆老干部大学文学创作班及“网上第二课堂”的文学爱好者2010—2014年5年期间的作品集锦。这些作者,正如李云迪在《西苑那片向日葵》序中所写的那样,“他们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他们以人生为主题,以城市为背景,以正气为血脉,以讴歌为己任,创作出了那么多让人温馨,让人振奋,让人觉悟的作品”。他在序言的结尾,以抒情的笔调称赞本书的作者:“他们就像西苑那片向日葵,肆意绚烂地在北方大地上绽放,这注定是我们这座城市一处最美丽的风景!”
通览本书作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特色。
英雄主义,就是把自我献身精神变为自我献身行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离不开英雄主义的感召、英雄人物的鼓舞。李冬英的《重走抗联路》,写的是她的妈妈吕风兰参加抗日斗争的故事,以及一批大学生寻访抗联遗址、了解抗联历史、聆听英烈事迹、拜访英烈后人、继承抗联精神的社会实践。作者坚持与顽症抗争,撰写了《我的姥姥》一书,集中回顾了姥姥和妈妈支持抗联斗争、掩护抗联英雄赵一曼的事迹,本文是书中的一个章节。李洪刚的《乌斯浑河畔的祭奠》,作者肃立在“八女投江”的岸边,缅怀英烈,寄托哀思,警世砺志。赵凤钦的《爷爷》,反映作者的爷爷救助抗联伤员的义举。李继敏的《一瓣心香系黄花》,写的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她的哥哥——一位扫雷部队的连长,带领28名战士为扫清冲锋道路上的障碍,怀抱石头,滚向雷区,全部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王宏的《一束菊花》则是在参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辽沈战役前线指挥部纪念馆时,从战士行军照片旁边的一束菊花着眼,诉说一位老夫人每年清明节都从南方来到北方的古城——双城堡,在纪念馆这幅照片跟前献花祭奠。因为,照片里的一位战士,正是她寻找多年的丈夫。照片的说明文字并没有标出烈士的姓名,只是称作“战士”。正是这些无名英雄,用血肉之躯,铺就了共和国大厦的基石。这些作者把视角和笔触指向英雄,指向崇高,是创作上的一种自觉和责任。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重读这些沉甸甸的文字,会有不同寻常的感受。
大庆——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发轫地,大庆对共和国的奉献,无与伦比。大庆的名字,享誉中外。那些以铁人王进喜为楷模的石油工人,为早日甩掉中国贫油的落后帽子,“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提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有说不完的经典故事。回顾石油会战年代的作品如:尤才的《画中情》、晚秋的《井队搬家》、杨璞的《“土豆”的故事》、丛森的《当采油工的岁月》、包瑞莲的《焊花伴我度春秋》、李继芬的《五月丁香欲放时》、沙丹的《经典的定格》等。这些作者,有的是“老会战”,有的是第二代石油工人,有的是“老会战”的晚辈。他们的亲经亲历,为石油文学增添了一抹亮丽。反映油城新美如画的作品如:七个音符的《龙凤湿地的前世今生》、侯秀芳的《我爱龙凤大湿地》、铁石的《广场梦幻夜》、孔繁宇的《夜幕下的乘风湖》、祁凤珍的《桥之恋》、包曦江的《花园》、张晶的《搬家的故事》、天使心音的《油城即景》、苏俊英的《芳草斋》等。他们发出的声音,是“向着太阳发出的好声音,是好的大庆声音”。这些朴朴实实、真真切切的文字,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谁在旅行中注意观察并制定计划,谁就会不虚此行。”本书有关旅游的作品,都是作者实地采风之后的所感所悟。如:郭书田的《海南尖峰岭游记》、郝玉梅的《水韵周庄》、樊荣华的《江南水乡·行走的记忆》、焦桂英的《茶马古道感闻》、雪魂的《梦别泰山》、张秀琴的《相约老里克湖》、李忠兰的《女儿奥妮莎》、其木格的《草原有一首歌》、郭秀江的《在都市夜空寻找月亮》、娄桂荣的《橘黄色的月光》、刘敬娟的《人与鸦》、孟繁霞的《秋芦》等。这些作品,都是以激越或平实的笔调,在与山光水色接触之中,体现人与自然相融的至真至美;在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之中,感悟人与人之间的至善至纯。
同时,作者在游走寻访中,南方的风土,北方的民情,都间或在作品中有所流露。而把北方旧历年的民俗写得洋洋洒洒、有滋有味的,要数王淑娴的《过年》。只有亲身经历过那些场景的人,才会有如此深刻的记忆。那热热闹闹的欢歌笑语,那活活泼泼的乡土气息,让每个读过这篇散文的人会不自觉地进入到往昔的梦幻之中,真想从童年开始,再过一次那样的旧历年。
“在意识的田野里和思想的源泉中,我们编织着人生。”当然,在人生的历程中,有的人用奉献、善良来编织;有的人用贪欲、丑恶来编织;更多的人用平凡、寡淡来编织。本书作者们的思维,也延伸到人生的这一层面。在反映干部作风的作品中,如:赫世龙的《路》、丛中笑的《分茶》、胡林芳的《山顶上那棵伟岸的青松》、海纳的《一瞥》、郑艳虹的《最后一招》、石隆的《“集房”爱好者》、荆淑敏的《头道沟那座桥》等。在反映平民心态的作品中,如:刘玉辉的《种德》、姚丽丽的《我心中的芒果》、祁锦伟的《童趣》、岳继芳的《长子》、洪秀霞的《扛幡儿》、庞忠林的《房东周二叔》、张万忠的《父亲麻烦我一次》、高作滨的《草原上盛开的“琪琪格”花》、宋慧萍的《联姻桥》、金晔的《山楂树之恋》、刘花玲的《乡愁》、李广志的《乡情》等。在反映求知育人的作品中,如:崔丽英的《我做了“鹰妈妈”》、刘景华的《“流泪”的毕业证》、霍焰的《我的大学梦》、王铃的《童年的菜园子》、青未了的《听课路上》、刘昕朝的《赠儿》、李芳的《“生命饮”》等。这些作品,在轻松自如的笔法中,在看似散漫的文字里,蕴含着热情的赞扬,艰辛的经历,苦涩的甘甜,深刻的自责,幽默的讽刺。这些作品无不以真实、质朴感人至深,为人称道。
本书作者们的经历和视野,真挚和感悟,永远是写作的宝贵财富,并且早已在作者心中铺好温床。只要用“回忆”的魔杖轻轻地点拨,一篇美文便如同秧苗一样,破土而出。
“与文学结缘,让梦想成真”——曾经是这些文学爱好者的一个夙愿。只要迈出了第一步,美丽的风景就不会离得太远。
〔责任编辑:宋洪德〕
I106
A
1002-2341(2015)05-0157-02
2015-08-28
王宏(1965-),女,黑龙江鸡西人,处长,主要从事企业文化和文艺理论研究。